■李軼鵬/西安航空學院
對大學生貧困生的資助政策隨著時代的變化有了新的調整和變化,不僅增加了對于學生的資助項目,資金也有明顯的上調。為了保障貧困生能夠順利的完成學業,教育部也推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到從學生出發,充分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幫助。在高校中,對貧困生進行資金扶持和幫助,也是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在貧困生認定的過程中要充分保證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充分保證貧困能夠獲得相應的權益。除了加大貧困生認定的管理力度之外,老師要將對貧困生的幫助從“經濟”向“教育”上轉移,讓貧困生能夠獲得一定的思想教育,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和生活。
貧困生與其他同學相比,他們的意志和品質往往更加堅毅和剛強,但同時也可能會因為家庭經濟方面的原因出現一些特殊的心理情緒,作為高校老師應該對貧困生有足夠的了解,從而便于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由于家庭經濟方面的困難,貧困生可能會在心理自我認定為弱勢群體,并且對自我進行否定。貧困生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往往會表現出更加刻苦的品質,但是由于成長環境和接收到的教育不同,他們對生活和世界的認識往往會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會表現在人際交往的方面。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表現出強烈的自尊意識和自卑感,進而影響他們的交際。
貧困生的敏感程度往往會高于普通學生,他們可能會對言語、行為中表現出的不當,表現出過分的緊張和不安,甚至會選擇自我封閉,拒絕進行人際交往等。對人際交往的過分敏感,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和生活,也會導致他們自身產生消極的情緒。
雖然我國的經濟狀況在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發揮和進步,但是對于歐美一些發達國家來說仍然存在著一些差距,例如綜合素質較低、人口眾多、教育資源短缺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對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貧困生的扶持力度和扶持資金,保證貧困生能夠獲得生活保障從而支持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同時也要加到高等教育的規模,給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讓每一位學生在高校中都能夠獲得成長和進步。高校的老師尤其是高校輔導員更需要做好黨政策落實過程胡中的中間人,讓學生能夠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思想政治層面的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在高校的教育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人才,他們的思想回評、價值觀念不僅對自身的發展和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對社會風氣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作為高效的輔導老師,他們需要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對于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貧困生作為高校中的一個弱勢群體,輔導員在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問題的基礎上,也要加大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力度,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讓他們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在學校開展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將學生放在第一位,處處為學生考慮,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目標。對貧困生進行資助這個過程,就是學校將學生放在首位的表現,這就要求輔導員在進行貧困生資助工作時,要不斷優化資助過程。在貧困生認定的過程中,老師也要加強調查和監督工作,要深入每一個貧困生家庭,去了解他們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加全面和需要的幫助。老師也要加強對貧困生隱私的保護工作,不能夠讓貧困生在獲得資助后產生自卑感,要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建設和心理教育,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自強的進行生活和學習,實現從“助學”到“鑄人”的轉變。
時代的變化是飛速的,同時也帶著人們的思想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大學生這個群體本身就是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科技等新鮮事物的群體,所以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與時代相結合。這就要求老師的教育理念也要能夠根據時代的變化積極地做出調整和轉變,也要不斷地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思想教育。在高校進行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人才工程,作為負責貧困生資助的老師,應該根據時代的需要對育人的方案做出及時地調整,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基礎,并且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態變化,從而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培養。
在高校進行學生資助工作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這項工作相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也要注重一定的策略性和計劃性,不能夠盲目的開展這項工作。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老師要將學生放在首要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貧困生能夠獲得經濟上的幫助之外,也能夠獲得思想方面的提升,從而實現高校“育人”的目標。
高校應該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德育,讓學生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建立起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以后步入社會奠定下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老師可以不斷探索教學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更加輕松地學習氛圍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對于貧困生而言,他們雖然有著來自家庭經濟方面的困難,但是他們的道德、品質、思想應該是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所以老師應該對受資助的貧困生進行積極的疏導和教育,讓他們能夠養成一個更加自信、自強的品質,能夠愿意參與到社會的公益活動中。例如老師可以鼓勵受資助的貧困生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社團、志愿者協會等公益性組織,讓他們也能夠為其他人盡一份力。在對貧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應該把自信、自強、懂得感恩放在首要地位,讓學生學會感恩社會、感恩祖國,而不是形成一個“靠、等”的錯誤思想。這就要求老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從而保證貧困生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思想教育,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并最終實現“助學育人”的愿望。
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改進工作模式,保證助學工作能夠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質量。在工作過程中應該嚴格地以相關的規章要求開展,提前向學生下發相關文件,讓貧困生寫貧困生申請書、填寫相關的表格,在通過面對面談話的形式去深入了解學號是哪個家庭的實際狀況,杜絕捏造、造假的情況,再由評議小組選出貧困生名單。也可以通過綠色通道、電話咨詢等形式,給貧困生家庭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讓助學這項工作能夠更加高效、快捷的完成。助學這項工作雖然是每個學年都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工作的方式可以積極做出改變和創新,并且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充分的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便利為工作理念,不斷提高助學這項工作的科學性。
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也帶給我們生活了很大的變化,隨著多元化的時代發展趨勢,許多事物、工作都趨向于多元化的形式,助學工作也同樣不例外。在進行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過程中,也要保證工作的形式能夠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讓助學工作呈現多元化,而不再只是單一的工作形式。例如在對受資助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學習,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對自身的約束能力,強化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可以參考一些高校的畢業生在學校內創建了一些助學金類的獎項,老師可以將這種情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公布和告知,讓學生始終保有積極的競爭意識,讓學生能夠養成一個靠自身努力去獲得獎勵的意識。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應該將學生的理想信念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能夠做到敢想、敢做、敢沖,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來說,他們需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作為指導方向,而不是在社會中隨波逐流。作為負責貧困生資助的老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些都是他們在以后的成長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對貧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與其他學生的教育與所不同,要重視起對學生堅韌意志的培養,讓學生建立起一個積極向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要讓貧困生明白經濟上的貧困不代表精神上的貧瘠,應該不斷引導貧困生養成一個積極陽光的生活態度,從而保證他們能夠更好地生活和學習。
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放到首要的地位,充分地為學生考慮,同時也要將“助學”與“育人”相結合,從而保證貧困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資金方面的幫助,更是思想、成長等更深層次的幫助。在對貧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把教育中心放在鍛煉他們堅韌意志,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方面,強化對他們自信、自強、懂得感恩的教育,引導他們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