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
在雙創大背景之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應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及社會需求,將創新創業與當前教學模式想結合,解決以往教學當中存在的教學理理念陳舊落后、教學模式粗放單一、缺乏創新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銜接不緊密等問題。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開放性高,與社會聯結緊密的專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提升,旅游不再停留在“上車下車,走馬觀花,拍照留念”的時代,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也應當順應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為旅游行業提供專業性強、契合度高、具有創新思維的復合型人才。首先,學校當深入到旅游行業當中,了解當今市場需求,然后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其次,學校當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學校的優勢,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和辦學理念。
近年來,全國各地新興起不少網紅城市,旅游的游客以跟風獵奇年輕群體為主。針對這些旅游現象的興起,學校可以增開一些輔助型的選修課程,比如市場營銷、短視頻拍攝等等。老師可以針對網絡上比較火熱的旅游景點、網紅現象進行點評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市場的熱點,挖掘游客的心理需求。這種緊跟時代的課程內容,在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使得學生思維更加開闊,學會尋求現象背后的規律,從而達到運用規律創新,緊跟時代創業的思想境界。
傳統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當中,學校課程設置很大程度上依賴教材及自身積累的教學經驗,沿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整體質量不高,無法為社會發展創造新動力,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因此學校就應當注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培養,適當增加創新創業教學的課程比重,由注重理論考核向注重實務能力考核轉變,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的老師可以設置更多具有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性與創新創業興趣的課程。比如,學校可以與當地景區聯系,組織學生在旅游黃金周的時候在景區內進行創業競爭賽。老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創業小組,給予一定的創業基金,不限定創業形式,最后哪一組學生在七天內賺到了更多的錢則勝出。學生通過景區市場調研,確立不同的創業項目,最后進行現場實操。老師在學生確立創業方案、創業活動實操過程當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必要時進行適度指導即可。這個競賽過程,既考驗了學生專業知識的扎實度,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獲得了創業體驗。競賽結束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程總結和心得交流,幫助學生開發創新思維,積累創業經驗,為將來就業和創業做好準備。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各崗位競爭都日趨激烈,要想在競爭中站穩腳跟,除了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外,也需要超強的實操能力。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在注重學生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也應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開拓學生眼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學生創業提供援助和支持,從而使學生就業具備競爭優勢,創業具備社會經驗,不但有效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和行業口碑,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的人才動力。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有效方式。學校在理論考核的同時,也應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考核學生的實操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與企業進行合作,以人才訂單、合作辦學等方式進行教學,這不僅為企業輸送了大量人才,也為高校積累了辦學經驗。在注重創新創業的今天,學校就當將這種工學合一的模式進行深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方向和創業思路。首先,學校應當以就業為主,聯系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和崗位內容有基本的認識,引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去挖掘創新點,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職業狀態。其次,學校就當為有創業需求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平臺,比如設置創業基金、提供創業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創業團隊進行創業項目孵化等,同時有資源的學校還可以聯系當地的政府、投資人等幫助學生獲得天使投資。這樣的一個實踐過程,不但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會社會創新提供了新的能量。
在創新創業的社會浪潮之下,旅游管理專業綜合教學改革也應當順應時代,順應社會發展,積極進行探索和研究,尋求學校、學生與企業三方共贏,為解放社會生產力、保進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