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艷雪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梁村學區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使學生形成讀離思考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還是受到了傳統教學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這對于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十分不利。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學生的理論教學,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數學教學實踐性較弱。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為了不斷努力追趕新素材的教學進度,完成新素材的教學任務目標和任務,把小學數學作為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一味的以傳統灌輸式的模式直接傳輸出去給廣大學生,從而完全忽略了如何培養廣大學生的理論實踐性和運用理論能力。并且,教師沒有把學習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情況進行緊密結合,學生往往無法充分靈活運用基礎數學知識及時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使得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學生的核心文化素養水平很難真正得到有效提升的。
2.學生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于學生的數學成績十分看重,通過學生的成績來對學生進行判定和評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掌握整個課堂的節奏,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很難進行自主的思考。此外,很多的老師由于向迫切地提升學生的成績,經常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在硬性的作業當中沒有時間進行思考,腦海中也只有作業,缺少一定的思考意識。而家長在學生空閑的時間里,也會讓學生去補習班進行補課。這樣一來,學生在學校和課外的時間都沒有一定的環境以及一定的時間去進行反思,學生缺乏一定的指引,這就使得學生的思考能力逐漸退化。[1]
3.對學生評價不夠合理和全面。在新課改背景下,盡管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發生了轉變,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數學教師把學生的考試分數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衡量標準,對于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以及相關的數學能力發展沒有較多的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機械般地接受知識,對于老師所講的內容缺乏一定的思考,學生在這樣模板化的教學中,逐漸失去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和主觀思維能力,并且,部分數學老師對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缺少一定的了解,對學生進行片面性的額評價,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十分不利。[1]
1.要讓學生形成一種批判的思想意識。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讓形成批判式的思維方式。在老師提出問題以及說出問題的相關答案后,老師要不斷地詢問學生“答案真的是這樣嘛?”“有沒有除了這個方法以外的解題方法?”“對于這道題目你有什么想法?”等。讓學生在問題中不斷地對題目信息進行反思和總結,找出其中的關鍵點,批判性的對待老師的解題方式以及答案,對于和自己認知不同的地方,學生要勇敢說出來。這樣反復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漸地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自身的數學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2.改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判定的標準已經不是簡單依靠成績來進行,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教學的枷鎖,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策略。此外,在進行教學時,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對題目中的信息進行逐步地剖析,找到題目中的解題點,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數學“乘法計算”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計算,例如4 乘以3,在不通過乘法口訣進行計算時,讓學生對乘法進行理解。老師可以對學生這樣解釋,4 乘以3 是4 個3 相加,或是3 個4 相加,將簡單的乘法計算轉化為學生熟悉的加法運算,這樣一來,學生的乘法計算就能夠較好地掌握。除此以外,老師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除了這樣的方法還可以怎樣進行簡單的乘法計算,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3.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新鮮的事物感到好奇,對于沉悶的事物沒有過多的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了解,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對于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地提出,這對于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老師也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在進行新課的講解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讓學生進行分組的討論,共同探究其中的問題,找出解題思路。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思考不同的解題方式,這樣一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2]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老師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利用新型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制定出合適的教學計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進行獨立的思考,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