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廣
(寧夏涇源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 固原 756400)
通過采用不同廠家的生物降解膜,應用于青貯玉米種植,與使用普通地膜和不覆膜進行試驗比較,分析對比降解膜的降解過程、增溫保墑效果和增產增收等方面,探索出效益比較好、降解效果好、污染低等的生物降解膜,為涇源縣青貯玉米覆膜種植、解決殘膜污染等問題奠定基礎。
供試品種:天賜17號(青貯玉米)
常規地膜:潤宇常規半膜
新型地膜:鑫銀環生物降解膜、百利基生物降解膜、中原塑業生物降解膜、農科院生物降解膜、弘睿生物降解膜。
試驗地選擇在涇源縣涇河源鎮河北村秦家塬旱作示范園區,海拔1762米,生育期降水量775.1mm,生育期平均氣溫13.45℃,生育期日照時數1636.9小時,全年無霜期132天。地處涇源縣核心,北與香水鎮相接,西與興盛鄉比鄰,東與新民鄉相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壤為典型新積土,肥力中等,年降雨量充沛,鄉村干部群眾積極性高,是涇源縣旱作節水農業的重點區域。
試驗設7個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三次重復,小區面積為10m×4=40m2,小區區間距80cm,四周設保護行,保護行間距100cm(見表1)。

表1 新型地膜篩選試驗處理

?

表2 新型地膜篩選不同處理小區布局圖
各處理栽培、施肥、覆膜方式以及田間管理同大田。
各小區除新型地膜不同外,其他除草、病蟲防治、化控等田間管理措施均一致且符合當地生產習慣,并由專人在同一天內完成。
重點觀測記載降雨量、地溫、氣溫、土壤含水量。
土壤類型、土壤質地(機械組成)、監測0-20㎝試驗前后土壤養分狀況(常規七項);試驗地基礎及試驗后土壤重金屬含量,土壤容重。
基礎信息、生產記載、長勢長相、產量收益、災害性天氣等。詳細記載耕作操作方法與過程,生育期,生長出現差異的時期、程度,對試驗有影響的其他因子。重點觀測記載降雨量、地溫、氣溫、土壤含水量。
根據圖1所示,常規地膜處理2在青貯玉米生育期內對土壤保濕效果顯著,新型地膜間對土壤保濕效果差異不顯著。

圖1 不同處理對土壤濕度的影響
由圖2可知:不同地膜處理對青貯玉米生育期內土壤溫度的影響為常規地膜(處理2)能顯著提高地溫,處理7提升地溫效果次之,處理3、處理4差異不大,處理5由于地膜裂解早,處理6由于是液體地膜,處理5,處理6對地溫提升效果不明顯。

圖2 不同地膜處理對土壤溫度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采取常規覆膜(處理2)可以有效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從而促進種子的萌發,保苗齊苗,作物生育期正常。新型降解膜(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處理7)玉米出苗期與常規地膜相比推遲3~9天,與處理1(對照)相比提前5~10天,灌漿期降解膜(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處理7)與常規地膜相比推遲1~5天,與處理1(對照)相比提前20~26天;在新型降解膜中,處理7表現最好,處理5、處理6表現最差。

表3 不同處理對青貯玉米生育時期的影響

?
由表4可知:處理5自覆膜后30天開始破裂,整體表現降解速率最低,從觀測來看,處理5質量最差保墑增溫作用不強。處理3、處理4、自覆膜后40天進入破裂期,整體降解的速率高,降解速率最快,保墑增溫作用不明顯。從結果來看,處理2為常規地膜覆蓋,覆蓋完整,保墑增溫作用強,處理7次之,其在青貯全生育期表現出的彈性良好,處理6為液體地膜,降解速率觀測不明顯,但作物生育期明顯延長,較處理5相差不大,整體效果不理想。

表4 地膜田間試驗降解記載表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覆膜處理下(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6、處理7),青貯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長、單株鮮重,畝產鮮草等表現特征均高于不覆膜栽培方式(處理1)。其中:常規半膜處理下(處理2),青貯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長、單株鮮重等指標表現最好,畝產鮮草5960kg最高;降解膜處理中處理7表現最好,畝產鮮草5520㎏,其次為處理4,畝產鮮草5280㎏,對照(處理1)畝產4600kg最低。

表5 不同處理對青貯玉米表型特征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常規地膜覆蓋能夠明顯提高地下5~20cm的土壤溫度,提升土壤0~40cm的土壤水分。所有處理中,常規地膜覆蓋處理2的保墑增溫作用強,增產效益最明顯;生物降解膜處理7(弘睿)整體表現強于其他廠家降解地膜,較常規地膜畝產減少440公斤,可繼續觀測。生物降解膜處理5(中原塑業)和生物降解膜處理6(農科院)質量最差,生物降解膜處理3(鑫銀環)和生物降解膜處理4(百利基)表現也不理想,不宜在涇源縣青貯玉米栽培上推廣使用。
總之,常規地膜覆蓋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層的土壤溫度,有利于青貯玉米的早期發育,促進青貯玉米植株的生長,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