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晶 張婷婷 吳 丹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以及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殘疾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和各類殘疾人占殘疾人總人數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國殘疾人總人數為8502萬人。
2016年,抖音App作為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上線。2021年5月抖音對外發布的《2020抖音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活躍用戶突破6億。截止到2021年6月28日,抖音殘疾人用戶數量為47.11萬,青少年所占比例為9.43%。
基于以上背景,在新媒體環境下,本研究嘗試探究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殘障青少年的抖音App使用呈現的特點;第二,抖音App對殘障青少年群體的媒介參與和自我呈現的幫助;第三,抖音App對殘障青少年從事社會交往活動的影響。
訪談前期進行基礎問卷調查,問卷問題主要包括媒介使用情況(使用頻率、使用時長、關注內容)、媒介表達情況(使用頻率、使用時長、表達內容、影響因素)等方面,目的是了解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短視頻App使用情況。前期共發放80份問卷,回收80份,其中有效問卷67份,有效率為83.75%。通過對學生短視頻使用情況的基礎了解以及初步問卷調查的內容選擇采訪對象。
本研究選擇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采用個別訪談的方式,考慮到訪談的實際實施問題,研究人員選取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的5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如表1)。阜陽市特殊教育學創辦于1995年,現有在校學生438人,共分為聾部、盲部、培智部三類。由于受訪對象為殘障青少年,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礙,因此本次訪談以微信、QQ文字訪談和面對面訪談為主要形式。訪談內容主要為抖音App使用情況、新媒體使用情況對社會交往的影響,訪談時長平均為1小時,訪談時間為2021年4月2日至5日。

表1 受訪者信息
本研究選擇質化田野研究中的非參與式觀察法,以第三者的視角觀察殘障青少年媒介使用現狀。從2021年3月開始,我們作為觀察者進入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觀察學生的媒介使用情況及使用環境,并對學生和老師進行了隨機訪談。在這些一手資料和訪談資料的基礎上,我們了解了學生使用媒介的行為、社會交往行為、心理和情感表達,以及他們對自身行為的理解等問題。在觀察過程中,研究人員做了詳細的文字、錄音及影像記錄。
另一個重要的觀察體驗來自于在抖音平臺上的觀察。我們在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所提供的多個抖音App賬號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個賬號作為樣本進行研究(如表2),并獲得了詳細的資料,為本研究的論證提供了依據。

表2 樣本選取情況
通過抖音App,用戶可以在進行個人作品展示、他人作品賞析的過程中增強個體的社交場域。用戶借助互聯網本身自帶的極大便捷性,通過抖音App進行多樣化的自我展現。或是以記錄的方式高度還原自身現實生活,或是以劇本呈現的形式有選擇地建造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作品大致可分為日常生活展示類、形象展示類、技能愛好展示類。
1.日常生活展示類
這類視頻以家庭、校園、個人生活展示為主。殘障青少年使用抖音App展示自我的行為通常帶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向他人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態。他們多拍攝積極向上、青春陽光的內容,適當配以音樂和文字,以此和其他用戶進行溝通,從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認可。“潮潮,聾啞男孩”的日常生活展示類作品是10位樣本用戶中最多的,他多用手語的方式與受眾進行交流,記錄自己參加學校活動的場景,并配以解釋性文字,對視頻內容進行闡釋。
2.形象展示類作品
形象展示類作品的內容多以自拍的方式呈現,并配以音樂和特效進行展示。用戶通過肢體動作、語言表達等方式對外部形象進行展示,并利用抖音App自帶的美顏、特效等工具對自身形象加以修飾,以此呈現出自我滿意的個人形象。“李沐顏”表示,在抖音中她看到了別人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愉悅了身心,并通過抖音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日常生活,讓更多的人知道并且了解她。在拍攝視頻時,她特別喜歡用抖音自帶的特效,希望抖音可以再多出一些好玩又有趣的特效,讓她可以有更多選擇。
3.技藝愛好展示類作品
技藝愛好展示類作品是用戶個人對自身才藝、興趣的一種展示。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為學生開設了笛子、剪紙、陶藝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因此也實現了個人技能的提高。“星火teenager”賬號是由阜陽特殊教育學校中三名有視力障礙的學生共同建立并維持的。從5月30日至6月17日,賬號共發布了5個視頻作品,評論都是對他們的贊揚和認可,也有觀眾為他們很少受人關注感到可惜。
1.個人呈現:暴露與回避
部分用戶會在作品中主動展示自己的身體缺陷或者以此命名昵稱,如“我是聾啞女孩”,以達到“吸粉”或尋找同類的目的。也有部分用戶不愿向觀眾展示甚至回避自己的身體缺陷。在訪談中,“李沐顏”表示,她很樂于通過抖音App向外界展現自我形象并結交更多新朋友,但是她不想展示自己的身體缺陷,希望外界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
2.社會交往:尋找與交流
一方面,因為老師和家長擔心學生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受到他人異樣的眼光或區別對待,另一方面,因為殘障青少年們自身的身體缺陷帶來的各種不便,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很少有機會與外界接觸。在信息時代,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社交需求在新媒體平臺上得到了補償。他們通過抖音App來尋找新的伙伴,借助發布視頻,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以彌補自己在現實社會中無法滿足的交友需求。
研究發現,殘障青少年的媒介形象大多是大眾在公共場域中很少看到的形象,殘障青少年在作品中利用音樂、特效等,向觀眾展現出立體、鮮活的個人形象,從而讓觀眾看到與大眾媒體所呈現的不同的殘障青少年形象。依據10名樣本用戶的視頻瀏覽量、點贊量、轉發量和評論內容可以得知,多數觀眾對于他們所發布的視頻持認同、贊揚的態度。
在社會交往中,群體通過實現和增強社會認同來提高自尊。這種構建群體形象的行為會在網絡空間中聚集具有相同感受的內部群體,使公眾能夠通過媒介了解不同的殘障青少年形象,從而走進他們的網絡交往空間,甚至走進他們的真實生活。
殘障青少年群體利用抖音App平等、公開、自由地展現自我形象,向大眾呈現真實的自我,打破了傳統媒體時代對形象展現的局限。同時,抖音App所具有的便捷性也使殘障青少年有機會也有能力將自我真實的生活場景展現給大眾,并通過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展現出自身活潑開朗、熱愛生活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