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勇
深入研究、思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為了更準確、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精神實質,并保證認真、準確貫徹實施。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精神,物質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自然資源這個基本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這一思想充分體現了物質第一性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資源是物質世界的重要內容,是物質世界的本源,重視資源問題就是堅持唯物論,重視資源利用規律就是尊重自然規律,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觀點和主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資源問題,他關于資源問題的思想和主張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資源觀,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基和深刻內涵,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資源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把資源問題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源頭問題。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資源安全問題,把資源安全納入國家總體安全之中。他指出,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要高度重視能源問題,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強調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對維護生態安全、生物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向國際社會表示,中國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工作。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水、土地、能源和生物等資源均高度重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資源觀包括了自然資源的各個方面。資源是人類的命脈,人類依靠自然資源而生存發展,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從早期的衣食住行,到后來的生產資料,資源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近現代歷史經驗證明,重視資源的國家就會強大,不重視資源的國家就落后、挨打。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這一思想,準確、深刻地揭示了環境問題和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源和關鍵所在。一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都源于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所謂環境污染,是指污染物污染環境要素,沒有污染物就不存在環境污染,而污染物又是由資源轉變而來的。資源之所以轉變為污染物,是由于“對資源的粗放型使用”,使得大量沒有被充分利用的資源轉變為污染物。所以,要防范環境污染,必須從資源利用的源頭上考慮如何減少污染物產生量。
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重視對資源的開發,忽視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導致污染物過度產生。人們又把這種被視為污染物的資源作為環境治理的對象,甚至把大量資源視為工業固體廢物,再投入資源、資金、人力和物力去治理這些“污染物”(資源)。于是,大量的資源就成為人們口中的“廢物”。由于人們把資源視為“廢物”,就不會針對這些“廢物”投入資金和技術,最多只是以治理的目的去投入,而不是以獲取資源的目的。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關于資源深度開發利用的技術也就不可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國家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也不可能加以投入,科研工作者也不會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發獲取和高效利用這些“廢物”上。最終使得這些“廢物”只能在我們的自然環境中大量堆存,等待治理,并不斷被雨水和狂風裹挾著進入環境要素;有的則是被填埋或焚燒,進而污染我們的土壤、河流、地下水和大氣,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試圖引入國外的“新理念”、“新模式”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令人遺憾的是,西方國家在環境領域與我們之間的合作,幾乎不涉及資源效率問題,更多是關于后端的事情,諸如廢物治理、污染防治、控制碳排放等,忽視了資源利用效率。我們的一部分資源在粗獷的利用中轉變為污染物,另一部分則被廉價地出讓給發達國家。而與此同時,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和不發達的國家中,我們看不到其法律中有關于“大宗工業固廢”的表述,在這些國家中也就沒有人去思考如何治理這些“大宗工業固廢”。但卻并不影響有些國家以“廢物”的名義和價格買走我們這些“廢物”(尾礦資源),因為他們有利用這些“廢物”(資源)的技術。這樣,我們在資源戰略上就有所損失。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深刻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資源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提高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水平。這既是對資源利用方式的重視,也是對正確利用資源的要求。從世界上的情況看,有些發達國家對資源實行梯級利用,首先從資源中提煉出價值更高的物質,如有的國家可以從煤炭中提煉出幾十種物質,然后進行燃燒利用。而我們只能夠提煉出幾種可憐的物質,大部分用于燃燒,燃燒后的物質被視為“污染物”,實際上是珍貴的資源,但卻變成了我們十分棘手的污染物。從資源利用的源頭上我們的效率就降低了。針對這樣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關于資源的利用方式,強調合理利用和綜合利用。
第一,合理利用資源是我國憲法的原則和精神。憲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按照憲法的這一規定,國家在一些法律、法規中明確作出了有關資源利用標準的規范和要求。按照標準利用資源就是合理利用資源,通過遵循資源利用標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對資源的合理利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合理利用資源的要求,既體現了我們黨依憲、依法治國的法治意識,更為重要的是強調資源利用的正確方式。
第二,資源綜合利用是我們的文化傳統,體現中國人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北京視察期間曾明確指出,資源“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這是我們的經驗”。據史料記載,資源綜合利用產生于我國明代廣東地區的“桑基魚塘”。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加快國家經濟建設過程的五六十年代,提出了對水資源、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后進一步發展為對所有工業原料的綜合利用。資源綜合利用已在基層干部群眾中深入人心。習近平總書記重視資源綜合利用,并對資源綜合利用提出具體要求,是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他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強調要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要“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資源合理利用主要是從資源利用方式上考慮資源問題,而“資源高效利用”主要是從資源利用結果上考慮資源問題,二者密切相關不可分割。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各行各業均實現對資源的高效利用,整個國家的高質量發展才能夠實現。多年來,各行各業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均重視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迄今為止國家尚無一部有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法律,既無基礎性、綜合性的一般法,也無專業性的特別法、專門法。不僅如此,我們的二次資源法律一部也沒有(僅有一部行政法規),一次資源法律較多,但大多是開發利用法,在這些法律中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均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
許多發達國家均重視資源利用效率,強調資源效率優先。西方國家在完成了工業化和污染治理過程后,不再強調環境保護優先,而是把重心放在資源效率優先和生態優先上。他們不但制定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而且制定了大量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法,有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法律體系較為健全。而發展中國家幾乎沒有制定這樣的法律,或者雖然制定了類似的法律但卻是極不完善或者幾乎不能有效實施的。我國盡管在一些經濟指標上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從資源利用的法治建設情況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資源觀。
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系列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應當盡快制定我國的相關法律,盡早建立完善我們的相關法律體系。資源綜合利用法已經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這項立法的完成,將為提高我國的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奠定重要的法律、法治基礎。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資源觀深刻揭示了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是我們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過程中走正確的環境保護道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法論和基本遵循,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貫徹。
(本文作者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原主任、寧波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