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凌君
北京天安門廣場高大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上鐫刻著十幅反映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歷程的浮雕,南側關于五四運動的浮雕,有一位站在高處演講的青年學生,他的人物原型就是我們的回族英雄馬駿——五四運動時期著名的學生運動領袖,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家、中共北京市委早期領導人。
1895年9月12日,馬駿出生在吉林省寧安縣(今屬黑龍江)一個家境殷實的回民家庭。幼時的馬駿,聰明好學、談吐暢達,而且勇敢熱情,極富愛國思想。正因他經常問一些立志報國的問題,被大家稱為早熟的“怪孩子”。
南開學校的杰出學生領袖。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拉開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序幕。就在這一年,少有壯志、富有愛國思想的馬駿考入天津南開學校。開風氣之先、倡導思想解放的南開學校,為馬駿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學生領袖,在五四運動中嶄露頭角。馬駿具有卓越的演講口才,以《如何人格方可謂之有價值》為題的演講,抒發了愛國救民的遠大志向,“當茲求學時代,勤勉修己。將來身入社會,以救中國”。馬駿還具有很強的組織宣傳能力,先后擔任學校演說會會長、自治勵學會會長、南開學校義塾服務團團長等職務。五四運動爆發后,天津學生聯合會宣告成立,馬駿當選副會長兼執行部長。他廣泛發動學生罷課,組織宣傳隊、講演隊,深入商會、茶園、戲樓宣傳革命思想。在愛國運動中,與周恩來、鄧穎超成為親密戰友,共同發起成立進步團體“覺悟社”,創辦《覺悟》周刊,宣傳民主科學思想。正如周恩來所言:“馬駿是什么人,他是天津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是我的領導”。
聲援五四運動血濺商會。隨著五四運動深入開展,全國各地罷課、罷工、罷市斗爭風起云涌。馬駿領導的天津學生聯合會,成功推動了天津商界作出罷市決定。有商界人士搖擺不定,個別商人煽動復市,面對前來質問的馬駿還挑釁地發問:“你是哪里人?在天津有沒有財產?知道我們罷市一天的損失是多大嗎?”馬駿慷慨陳詞:“鄙人雖無財產犧牲,然尚有生命和熱血,可流于諸君面前”。馬駿不惜用生命和鮮血拯救家國危亡的革命精神,極大教育感動了天津商界,也震動了整個天津,天津總商會宣布繼續罷市。天津《益世報》寫道:“嗚呼!如馬君者固不乏其人,然求如此魄力之大,精神之振,實不可多得。”
“天安村”的總指揮。五四運動的風暴,沒有徹底澆滅北洋政府的囂張氣焰。他們繼續武力鎮壓社會民眾的愛國熱情,1919年8月在濟南殺害愛國人士、抓捕大批愛國學生,制造了震驚全國的濟南慘案。為聲援山東的愛國運動,天津學生聯合會推選郭隆真、劉清揚等人,和山東代表一起赴京請愿。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不僅拒見請愿代表,還派軍警拘捕。聽聞消息,馬駿率領同學赴京聲援,與北京、河北、山東等地的學生一起,到總統府門前請愿示威。為堅持斗爭,他們在天安門和午門之間設立指揮部,稱為“天安村”,馬駿被推選為總指揮。北洋政府偵查到馬駿是這次學生運動的“頭頭”,派軍警將他和另外幾個學生領袖抓捕。迫于社會各方面壓力,北洋政府最終釋放了馬駿和兩次被捕的請愿學生。當年北洋政府京師警察廳的檔案,有這樣一條記載:“馬駿回津后尤為狂妄,他說:‘入獄前的馬駿是家人的馬駿,出獄后的馬駿就是國人的馬駿了。”身穿長衫在天安門前慷慨演講的馬駿,給時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大家開始叫他 “馬天安”了。
經過革命風暴的洗禮,馬駿逐漸成熟起來,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為領導東北地區的革命斗爭,中共北京地方委員會考慮到馬駿是東北人,又有組織學生、發動群眾的斗爭經驗,決定派他到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點燃思想革命火種。回到東北的馬駿,想方設法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先借助親友關系,暫居哈爾濱東華中學,利用當地進步刊物《晨光報》宣傳革命思想;后執教于享有“吉林小南開”稱謂的毓文中學,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在廣大師生中宣傳進步思想,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經驗,倡導閱讀進步書刊,組織成立讀書會、演說會等。《新青年》、《覺悟》、《新潮》等進步刊物在師生中廣泛傳閱。他充分發揮演講才能,在吉林工科學校發表題為《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的演講,引起熱烈反響。馬駿還通過創作話劇、參加演出等形式,開展革命宣傳。他創作并參演的話劇《閨里月》,借用歷史故事引起人們對軍閥混戰、百姓遭殃的痛恨。馬駿在遼闊土地上撒播的革命火種,為東北早期建黨奠定了思想基礎。
發展黨員成立組織。馬駿奔走在哈爾濱、吉林、四平等大中城市之間,積極與革命同志和進步人士取得聯系。在哈爾濱,他指導進步青年韓鐵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者,并一起組織成立黨的外圍組織“救國喚醒團”;在吉林,以毓文中學學生會為骨干,改組吉林全省學生聯合會,使其成為領導吉林學生運動的核心;在家鄉,組織開展群眾運動,召開民眾大會宣傳反帝愛國思想。1922年成立的寧安黨小組,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個黨小組。馬駿以他優秀的組織才能和愛國熱情,廣泛發動群眾、積極發展黨員,為深入開展東北早期革命活動培養了一批骨干力量。
聲援五卅運動。1925年,上海發生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聽聞這一消息,馬駿立即行動起來,組織各界群眾進行聲援。他多方奔走聯絡,成立“吉林滬案后援會”,聲援上海反帝愛國斗爭。組織召開吉林丹桂茶園哀悼會,悼念上海死難同胞,控訴帝國主義暴行,會后組織數萬人的大規模示威游行;號召帶領各校募捐演講隊,深入工廠、農村、集鎮等廣泛發動群眾,募捐死難烈士撫恤金;掀起轟轟烈烈的抵制外貨、倡導國貨運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抵御外辱、奮力抗爭的愛國熱情。各界人士也紛紛響應,當時東北軍中一些開明將領都參加了義捐。以吉林市為中心,馬駿領導開展的吉林滬案后援會活動迅速燃遍全省,有力配合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的斗爭,擴大了黨在吉林的影響。
1925年秋,馬駿受黨組織派遣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當時在中山大學,有共產黨派出的學員,也有國民黨派出的學生。因觀點不同,各派學生之間經常展開辯論。馬駿常常代表共產黨學員發言,他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精彩犀利的辯論,總是讓對方啞口無言,深受同學們尊敬和喜歡。
白色恐怖下的特殊使命。1927年,蔣介石集團公然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給中國革命造成極大損失。中共中央緊急決定,抽調一批在國外學習的黨員回國。馬駿接到黨的指示,回國擔任中共北京市委負責人,恢復連遭破壞的地下黨組織。此時的北京革命形勢異常嚴峻,李大釗等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被張作霖殺害,中共北方局、中共北京市委受到重創,先后有數十位革命同志被捕犧牲。這時的馬駿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成熟堅定,他曾對同學說:“中國的無產階級不登上歷史舞臺,革命就不會取得徹底勝利。中國的貧窮落后面貌就不會改變。”鑒于北京的革命形勢和馬駿的知名度,友人擔心他到北京工作太危險,建議向黨組織申請調整一下。馬駿堅決地表示,寧可犧牲生命也要完成黨的任務:“黨既給我這個任務,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不能知難而退,只有多加謹慎而已。”
迅速恢復北京黨組織。馬駿奉命從蘇聯回國,經武漢、天津秘密潛入北京,在危機四伏中開展地下工作。為躲避敵人搜捕,他喬裝打扮,不設固定住所,常常置身于貧民窟、工人居住區等地方,機智巧妙地與敵人周旋。馬駿和市委其他幾位同志想方設法取得聯系,冒著風險召開碰頭會,匯總分析各方面情況,商討如何盡快恢復黨的活動。碰頭會地點有時選在馬駿住處,有時選在飯店、澡堂或公園。北京飯店,是他們重新組建北京地下黨組織召開第一次會議的地方。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通過開展黨員重新調查登記等工作,恢復整頓了大學學生支部等一些基層黨組織,市委很多已經停滯的工作,在很短時間內又開始運轉起來。
堅貞不屈壯烈犧牲。剛剛恢復建立的北京市委,在反動軍閥的大肆搜捕下再次遭到破壞。1927年12月,馬駿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無比兇殘的酷刑,馬駿堅貞不屈、忠貞不渝、從容面對,沒有泄露黨的半點機密,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同時被捕的市委其他同志;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馬駿毫不動搖,毅然寫下“故共產黨員馬駿之墓”幾個大字,向敵人表明革命到底的決心;面對前來探視的妻女,傷痕累累的他抱緊初次見面的小女兒說道:“為了孩子們的明天,為了中國的明天,我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1928年2月15日清晨,在凜冽的寒風中,上衣被剝、五花大綁的馬駿被押往天橋刑場,一路上他向周圍群眾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在“各族人民聯合起來!打倒舊軍閥!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聲中英勇就義,年僅33歲。馬駿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慷慨就義的英雄壯舉風采,讓周圍的群眾無比欽佩,有的軍警也紛紛落淚。
馬駿犧牲后,遺體安葬在北京朝陽門外回族墓地,也就是現在的日壇公園內。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為馬駿舉行公祭儀式,在原地重新修建烈士墓。1987年,馬駿犧牲60周年前夕,北京市人民政府又重新修繕馬駿烈士墓。2001年,馬駿烈士墓被公布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幽靜的日壇公園,馬駿烈士墓坐落在蒼松翠柏間,皎潔的漢白玉墓體在陽光下閃著圣潔的光輝。選用漢白玉是鄧穎超的意見,她說:漢白玉可以體現烈士品格的高潔。
赤誠報國肝膽在,血沃中華灑春秋。馬駿的一生短暫而輝煌,他以濃濃的愛國情懷、堅定的政治信仰、無畏的革命精神,為黨的事業譜寫了一曲浩氣長存的英雄贊歌,為中華各族兒女聳立起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作者單位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