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良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車工。從2003年入職公司以來,經過18年的拼搏進取,他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獨創高效率特種材料操作法,帶動團隊一同創新的兵器大工匠。他用持之以恒的堅守和精益求精的追求,總結提煉大量特色操作法,屢屢打破武器裝備制造難關,先后創新完成100多項技術攻關,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節省工藝創新成本2800萬元,提升數控加工效益近億元,榮獲十余項省部級以上重大榮譽,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2003年,21歲的王士良從包頭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后,來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重集團”),成為一名普通車工。車工生產的高精度零部件覆蓋武器裝備的所有系統,直接關系到武器裝備的性能。
與大多數對工廠充滿新鮮、好奇的“新人”不同,王士良深深地摯愛著這個崗位。對自小喜歡機械的他來說,車間是一片充滿樂趣的樂土。雖然還在實習期間,但他卻投入了所有的精力研究加工設備,白天黑夜地干,累了倒頭就睡,醒了繼續鼓搗,車工的實習任務繁重,他卻總能又好又快完成。
忘我的投入讓他迅速脫穎而出。2003年10月,王士良被安排操作工廠新引進的4臺數控加工設備。面對陌生的數控專業設備,他既興奮又緊張。不懂技術,他就起早貪黑、一步步摸索,白天圍著設備轉、拿著說明書看、抱著專業書啃,上手一點點演練。晚上研學專業書籍,熟悉程序代碼,有疑問就請教技術人員。有時為了驗證一個問題,他大半夜睡不著,轉身又跑回車間。不到三個月,他就成功駕馭了這批數控加工機床。
操作數控機床只是基礎,如何使用數控機床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加工精度,才是王士良追求的目標。為了學好相關專業技術,他大量研讀《數控加工原理》、《數控加工操作規程》、《數控加工工藝前沿研究》等專業書籍,一點點摸索。短短三年時間里,他記了五大本厚厚的讀書筆記,熟練掌握了六類不同型號的數控設備操作,并開始攻關生產中的難題。此后的幾年里,王士良潛心研究基礎理論,將每一項技藝的操作細節打磨得更加精湛。
2010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舉辦“華中數控杯”第四屆數控技能競賽,王士良憑借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完美的操作,一舉奪得車工職工組第一名,成為技能人才中的“明日之星”;2012年,在中國兵器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上,奪得數控車工項目冠軍,成為北重集團榮獲該項目冠軍第一人;2013年2月,榮獲“中央企業技術能手”稱號;2013年4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4年4月,榮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稱號;2015年1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5月,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6年11月,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18年2月,榮獲“兵器大工匠”稱號;2019年7月,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0年,當選全國青聯十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2021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外國人能加工出來的,我們也能干出來!”如何提高軍工機械制造業加工水平,實現中國制造技術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不斷減少加工制造路上的“攔路虎”,為“中國智造”做出貢獻,是王士良的“大夢想”。
近年來,部隊實戰化戰訓對新型裝備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給不少零部件精密制造帶來了更大難度。他憑借精湛的數控加工技術,承擔了許多棘手活,每一個加工精良的零件,都凝聚著他的智慧和汗水,每個加工工藝的改進,都離不開他的執著與創新。
2014年,王士良承擔某高新技術產品的研制任務,在加工過程中突然出現工藝難點,致使產品“難產”近一個月。關鍵時刻,王士良打破傳統觀念,利用數控技術,發明了“特種材料端面深孔V形槽加工技術”,繪制專用刀具圖,改變了刀具夾緊方式,經過試制,加工效率與以往相比提高6倍,一天能干近40件活。
2019年,車間承接了某科研產品任務,技術要求十分苛刻,時間節點迫在眉睫。王士良自告奮勇扛起重任,他把床鋪搬到了車間,經過數天摸索、實驗,大膽提出了在數控車刀臺上安裝自制鉆冒的解決方案,通過在鉆冒上安裝中心鉆、鉆頭、鉸刀等刀具,及時解決了問題。在某重點產品研制階段,某組件由于工藝編制不夠合格,加工出來的零件在使用中總是難以保證工藝性能。王士良主動請纓,重新編制程序,刃磨刀具角度,摸索切削進給量,終于加工出滿意的產品。
2020年,在加工某科研裝備核心閥體時,再次遇到技術難關。因涉及跨領域新技術,王士良廢寢忘食自學研究、一遍遍做實驗,失敗了就換個思路再來,不斷的摸索總結,發明“穩、準、快”的錐面研體法操作法,解決了多年制約裝備質量提升的卡口問題。
專注于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生產難點和工藝技術窄口,讓王士良成為名副其實的攻堅克難“急先鋒”和闖關奪隘“領路人”。多年來,他利用數控車床精度高、主軸定位準的特點,采用數控車床上使用硬質合金車刀、高轉速車削蝸桿的方法,突破了傳統的選擇蝸桿車刀的習慣,合理編寫宏程序防止了三個刀刃同時參加切削,排屑順利,減小了切削力,減少了摩擦,能很好地避免“悶車”、“扎刀”和打刀現象發生,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王士良年均完成10項技術攻堅任務,每年舉辦2期高技能培訓班、4場高技能人才技藝演示,通過“小課堂”、“微考試”、“崗位練兵”,讓技術人員掌握數控加工技術和數控編程的精髓。2014年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以來,王士良以這樣的節奏,為身邊人傳授著技術。
王士良始終堅守的初心是:國防事業離不開優秀的技能人才。18年來,他始終保持著對機加專業、國防事業的無限激情和癡狂摯愛,不僅“知之”,而且“好之、樂之”,他就像一把火,點亮自己的同時也照亮無數的身邊人。以工作室為依托,他帶領團隊完成8項立項任務,完成技術攻關82項,獲得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申報發明專利1項,總結、提煉特色操作法5項,編寫數控車替代普通車加工工藝的新數控程序421條。
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在王世良的帶領和幫助下成長,在技能大賽中屢獲殊榮。其中,趙越軍在2018年第八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內蒙古選拔賽中奪得“數控車工競賽項目職工組”第一名,并榮獲“全區技術能手”稱號和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邵青在第六屆內蒙古自治區數控加工中心(四軸)操作工職工技能比賽中奪得第一名。
青春勇敢無畏,只因責任在肩。參加工作時,王士良經常聽人說起中國“保爾·柯察金”吳運鐸的感人故事。“堅忍卓絕兵工色,誓把一生獻給黨?!蓖跏苛紝懴碌倪@兩句話,如今也成為激勵他追尋先輩足跡、傳承紅色基因的人生信條。放眼未來,他堅信,“肩負著黨和人民的期望與重托,我們新時代的兵工青年一定會繼承老一輩兵工人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格,艱苦奮斗、開拓創新,讓青春之光閃耀在強軍強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