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鑫
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高校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建構有效的黨史學習教育方案,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機結合,如何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都需要在推進內容、形式、方法上創新。東北師范大學堅持遵循“學思踐悟”相統一、“人事物景”相統一、“報網端微”相統一,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堅定聽黨話、永遠跟黨走。
“學思踐悟”相統一,科學構筑育人鏈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要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學思踐悟”體現了黨史學習教育目標與內容、過程與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根本要求,以提升理論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促進知行合一為目標指向,通過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把握歷史主動,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遵循“學思踐悟”的根本思路,東北師范大學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當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題主線,加強“學思踐悟”一體化,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全媒體教育全方位、全過程,促進學生黨史學習自主化。基于知識滋養、情感投射、精神塑造、問題思考四種教育模態,創新黨史教育的方法性探索。關注學生心理特點和發展需求,以知識滋養為基礎,情感投射為核心,精神塑造為重點,問題思考為導向,加強黨史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層面“學思踐悟”一體化關聯,積極推動黨史教育形態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積極轉變,促進“思政主課堂”和“紅色第二課堂”同頻共振,青年與黨同向同行。一是開設“學史明理”理論課堂。教師要平衡好“教”與“學”的需求,積極開展“沉浸式”黨史教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問題導向、知識串聯、情感共鳴、精神關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行動、自主體悟。二是開設“百年循跡”實踐課堂。遵循“實踐研學”理念,依托尋訪調研、實地考察、現場教學、網絡直播等實踐形式,引導大學生在黨史學習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汲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力量,并不斷對學習過程進行反饋和調整,從而提升黨史學習的獲得感和效能感。“學思踐悟”相統一體現了黨史教育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的根本原則,旨在引導青年大學生真正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通過“以學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悟”,使黨史學習教育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事物景”相統一,深入挖掘育人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挖掘黨史教育資源的過程中,要精準把握“人事物景”相統一,幫助青年大學生將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提升其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度認同的思想自覺和實踐力量。“人事物景”的統一是提升黨史學習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前提要求,是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學有所依、思有所源、行有所循的重要載體。一是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通過“人事物景”的還原和澄清,實現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二是增強“人事物景”的聯動教育效果,講好黨的故事、厚植愛國情懷,增強歷史自覺,有效提振青年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三是結合地方特色和校本文化,深入挖掘高校黨史教育中獨具特色的“人事物景”資源,利用時空共在、資源共享、情感共鳴、思想共振,增強黨史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實踐中,東北師范大學基于“人事物景”相統一的原則,充分挖掘校本黨史教育的豐富內涵與紅色基因,提升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如開展“東師傳講人”系列活動,以學生為主講人,以講述故事的形式,重溫以成仿吾、公木、夏青等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及鄭德榮、陸家羲等杰出學者高擎信仰、矢志不渝的精神,激發廣大學生愛黨愛國、榮校興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實現明理悟道、增信強志、崇德修身、愛國力行的偉大抱負。借助信息技術創新,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充分挖掘紅色景觀資源,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建設“校史VR”實踐育人平臺,通過“照片+實景拍攝”的VR展示配合“校史宣講團”宣講的方式,追溯校史發源,踏循先輩足跡,讓學生更加深刻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和學校的奮斗凱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報網端微”相統一,全面提升育人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報網端微”是指打造“紙媒+網站+客戶端+官微”全覆蓋、集群化的融媒體矩陣,積極推進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的黨史學習教育模式創新,通過“報網端微”融合發力,充分彰顯黨史教育的時代特征、豐富黨史教育的多樣形式,增強其入耳入腦入心的活力和影響力。東北師范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注重全媒體、全時段、全覆蓋的教育載體建設,專門在校園門戶網站開展“迎建黨百年·東師鐸聲 ”“迎建黨百年·基層風采”等專題版塊,在《東北師大校報》開設“我的東師記憶”專欄,全面推進系統化、專題化黨史學習教育。同時,以“兩微一端”為重要載體,提供精準化、個性化、移動化的黨史學習教育平臺,促進黨史理論學習內容、前沿技術應用、教育平臺終端和教育管理手段的高效互動,實現黨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兩微”即微信公眾號和黨史“微金課”,一方面,在“東師拾全拾美”公眾號開設“東師思政云課堂”專欄,發揮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教育學等學科優勢,邀請名師大家線上開講,積極引導學生在“思政大課”中學黨史、鑄信念、長才干;另一方面,面向全校師生開展“黨史微金課”系列活動,以“建黨百年”為主題,按照“導向正確,主題鮮明,形式新穎,邏輯清晰,精彩有趣”的標準打造一批有意義、有意思、有用處的線上“黨史微金課”,引導師生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一端”是指黨史知識學習客戶端,開發本科生、研究生“百年黨史共學習 百天打卡同進步”線上客戶端平臺,每天選取建黨百年歷程中的一件大事,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提供“黨史學習每日菜單”,并設置答題、留言和學習心得專區,形成“線上學習重了解、知識競答重參與、心得體會重認同”三位一體的終端學習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現實虛擬覆蓋、媒介終端融合,不斷創新符合青年學生心理需求和發展特點的教育形式,從而全面提升黨史育人的生命力和實效性。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
責任編輯/謝?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