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海生
記憶的長河不時會蕩起層層漣漪。我的少年時代挖野菜的時光就是其中一朵美麗的浪花。它帶給我溫馨、甜蜜、快樂。
上個世紀70年代,在我們遼南水鄉地區,莊稼院的孩子沒有不認識野菜的。記得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和鄰家的伙伴成群結隊的挖野菜。陽春三月開始,一些野菜就露頭了。什么苣荬菜、婆婆丁、薺菜、小根蒜……這些野菜在三月份都能挖到。稻田邊的壩梗,縱橫交錯的水渠旁,探頭探腦的野菜在春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惹人喜愛。我和伙伴們瘋跑著,互相比著誰挖的多,有時會不小心滑到水渠里,濺一身泥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夕陽西下之際,大家互相把挖到的野菜勻一勻,每個人的籃子都裝得滿滿的野菜,滿滿的歡樂,滿滿的春光。回到家里,母親常常挑揀鮮嫩的苣荬菜,洗干凈,裝入盆里,放在餐桌上,我們一家人就著自家釀制的大豆醬,這些野菜就成為餐桌上的美味,給我們苦澀的農家生活帶來了一絲絲香甜。
每年到了四、五月份,大地里的野菜就多了起來。那個年代,我們家家戶戶都養豬,缺少飼料,就用野菜喂豬。我們午后放學老師也很少布置家庭作業,所以,我們很多農家孩子就就有大把的時間去田埂壩坡挖野菜喂豬。什么馬莧菜、灰灰菜、水芹菜等都成了豬的美味飼料。這些野菜在田野里隨處可見,用不上一個小時就能挖到一大筐,就夠一頭豬吃上兩三天。當母親看到我滿頭大汗的挎著一大筐沉甸甸的野菜回到家里,總是心疼的說:少挖點,看把你累的。在她疼愛和贊許的目光里,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曾發出為生產隊養豬場挖野菜號召。我是班長,在班級里應該起帶頭作用。于是放學后,我就和同學挎著柳條編的大土筐,一起到田間地頭挖野菜,挖累了,坐在田埂上歇息,看蔚藍的天空飄動的白云,數地上穿梭的螞蟻搬家。有時我們還一起唱唱歌,直唱得秧苗都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當晚霞映紅了西天,我們就把成筐的野菜送到生產隊的養豬場,生產隊長和豬場飼養員夸我們是好孩子。我們高高興興的回了家,連做夢都感到很香甜。
直到我讀初中,也正值我們國家剛剛恢復高考,學習生活緊張了,我們也因此很少再去挖野菜了。然而我很留戀兒時挖野菜的美好時光。因為我認識了許多野菜,知道哪些野菜可以吃,哪些野菜不能吃,品嘗了媽媽烹調野菜的那股談談的清香,加深了我和伙伴們之間友誼,領略了水鄉多姿多彩的風光,激發了我們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