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良好的營商環境,關注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保護,圍繞市場需求,深化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權力的運行邊界,按照國際先進水平要求,為市場主體營造透明、公開、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營商環境。
世界銀行2003年公布了《營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年度報告,首次提出了“營商環境”這一概念,該報告針對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十二個商業領域的政策法規進行了評估。作為第三方的世界銀行報告,由于其客觀性,深刻影響了世界各國政府的決策,各國為吸引國內外投資、增加就業、增強國家競爭力,相繼將世界銀行年度報告所涉及的相關數據作為政府決策重要依據。
營造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營商環境
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所涵蓋的領域僅限商業環境可量化領域方面,而非商業環境所有方面,不涉及宏觀經濟政策、有關外國投資保護方面的法規、金融匯率體系的穩定等。“營商環境”可量化指標體系主要是通過各國政府國內立法,制定有利于各類市場主體的商業政策法規,從而使得各國之間相互借鑒成功經驗。另外,由于該指標評價體系相對明確、可量化,更便于將各國先進的經驗做法推廣應用。
截止到2020年,世界銀行DB小組已向全球發布了17份年度報告,報告主要以私營部門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客觀評價世界各經濟體的營商法規及其執行情況方面的各類指標,涉及中小企業開立、選址、日常運營、獲得貸款等方面。
透過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2020),2019年度全球營商環境排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新加坡、中國香港、韓國、新西蘭、美國、丹麥、格魯吉亞、英國、瑞典、挪威。中國大陸在營商環境環節得分為77.9分,相比2018年提升了4.3分;世界排名第31位,相比去年提升了15位。
報告顯示,在合同執行方面,效率最高的經濟體為中國。中國企業家為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的平均耗費時間大約為496天,解決糾紛的費用約占索賠金額的16.2%,遠低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在改善司法行政質量方面,中國取得了17分,該指標滿分為18分,該得分也是全球經濟體中的最高得分,至今沒有其他國家和地區超過這一得分。
青島入列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城市
良好的營商環境,關注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保護,圍繞市場需求,深化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權力的運行邊界,按照國際先進水平要求,為市場主體營造透明、公開、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營商環境。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曾撰文指出:“法治經濟、法治社會與法治政府是一體相通的,改革完善市場經濟,也就是在推進法治建設。”
國務院公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0),主要圍繞政務服務、市場環境、市場主體保護、法治保障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涉及企業登記業務規范、社會信用代碼,企業證照分離,縮短企業開辦時間、放寬市場準入等為內容的商事制度改革。保護各類不同所有制市場主體以財產權為主要內容的合法權益,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效推動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懲罰性侵權賠償、多元化糾紛解決以及援助維權等機制建設。對政府權力部門明確提出“法無規定不可為”,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高效、方便、規范的政務服務。
2020年10月19日,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召開,習近平主席向大會致賀信,重申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和開放市場;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營商環境只會越來越好,為全球跨國公司創造的機遇只會越來越多;作為高質量增長驅動的一部分,結構性改革將繼續確保進一步提升業務效率,同時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青島市為充分利用國務院出臺的《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2019)有利政策,組織專家評審通過的《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對外開放發展規劃》,以開放的方式全面評估了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的發展方向。
商務部出臺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2019),明確了青島上合示范區“五個中心”建設,即商旅文化交流、雙向投資合作、國際貿易和物流等幾方面內容。
青島市相繼出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關于加快培育國際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實施辦法》(2020),進一步細化青島上合示范區相關政策,該實施辦法內容涉及服務貿易、跨境電商等二十條余項政策,并承諾對上合示范區內企業對外經營,如赴境外參展、承辦國際會議、展會、引進人才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均予以獎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2019)對外國投資者的“國民待遇”法律地位給予明確:“國家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階段給予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不低于本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待遇;所稱負面清單,是指國家規定在特定領域對外商投資實施的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國家對負面清單之外的外商投資,給予國民待遇。”,該法律的出臺,為外商投資企業在青島地區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推動了青島區域營商環境法治建設。
青島市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點,適時制定了《青島市營商管理條例》(2021年),初步建立了青島地區法治營商環境制度體系,規范了區域市場秩序,保護區域內各類市場主體同等競爭機會,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2021年7月,青島營商環境躍居全國第11位,入列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城市。
青島急需加強復合型法律專業人才培養
青島面臨經濟社會發展諸多重要戰略契機,為應對日韓、歐美、東南亞等諸國經貿往來新發展,確保經貿、投資國際化順利開展,急需熟悉海外法律制度,了解當地人文社會環境,精通多國語言的法律人才。
青島地區法律服務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為社會提供各類法律服務的機構不斷擴展,如知識產權領域公證法律服務、涉外商事糾紛仲裁調解等。
同時,由于青島地區復合型高素質法律人才的短缺,特別是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阻礙青島地區經貿有序發展,影響區域法治營商環境的建設。迅速形成一批熟練掌握多國法律、精通多國語言、熟識國際商事規則經驗的高端法律專業人才,成為當前青島地區建設區域法治營商環境的首要任務。
為此,青島市在2020年底出臺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法律服務業實施意見》,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市場對外開放,支持國外、港澳臺地區法律服務機構與青島本地法律服務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形成區域優質法律服務資源集聚,有力推動了青島自貿片區法律服務業的發展和體系化建設,有效滿足本地區涉外法律專業化服務需求。
加強本地區法律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依據《青島市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意見》,開展本地區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專業會培訓,促進本地區法律專業人員與國外高層次法律人才交流與合作,迅速提升本地區法律服務人員在離岸貿易、離岸金融、在保險、保理、融資租賃、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知識學習,了解國際規則,有效提升本地區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和能力。同時,依據《關于高層次涉外法律人才參照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獎勵的執行細則》,切實提高高層次涉外法律人才的待遇。
(作者系中共青島市市南區委黨校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