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諾
摘要:自宋元以來,寫意花鳥畫與書法之間的聯系便日益密切。在明清時期碑學興起的大背景下,著名的花鳥畫家無不書畫兼通。以書入畫,以畫養書,使書與畫融為一體,使寫意花鳥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書畫家所擅長的書體必定會影響其畫作的筆意,因此本文意在通過明清時期數位書畫家的作品,分析不同書體對其花鳥畫作品的影響和在作品中的體現。
關鍵詞:書法;寫意;花鳥
自宋代起,文人階層對繪畫界的介入便對水墨花鳥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明清時期,碑學興起,與此同時,寫意花鳥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大發展時期,青藤白陽對生宣紙和奔放淋漓的筆墨的應用對書法和繪畫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大寫意的繪畫風格繼而催生了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齊白石等一批書畫兼通的藝術家。他們性格各異,所擅長的書體也不盡相同,但是都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下面將從不同方面來分析這些書體的特點,并進一步闡述不同書體在繪畫作品中的表現。
一、明清時期書畫界所流行的書體
書畫的流變發展從來都不是獨立于彼此的,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當時的流行書體都會對繪畫產生相應的影響。在明清時期,由于封建朝廷大興文字獄,眾多文人轉而向上古追溯,研究金石文學,寄情書畫,從而產生了金石學。碑學理論推崇的是秦漢乃至南北朝時期所刻在石碑銅版上的文字,由于其簡樸天真、蒼茫率意的特點,也與當時書畫家亟需表達的個性訴求相契合,因而一時凡學書者皆學碑刻,傳統的帖學反而減弱了藝術性,成為了應付公務或考試的一種工具。在碑學影響下流行的書體主要有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北碑楷書。
另一方面,由于封建制度日益飄搖,代表著保守一派的程朱理學瓦解,陽明心學影響了進步派的文人和藝術家。一味崇古的風氣被改變,“人”和“我”的概念被提出,提倡率性而發,有感而作,開始重視創作和個人的力量。因此大行草作為所有書體中最容易產生個人特色與最富有變化的一種開始被推崇。
以上就是明清時期書畫界所流行的書體。
二、不同書體對于寫意花鳥畫家的影響
(一)、大行草之于徐渭
徐渭受心學影響,在繪畫的內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相當的獨創性,他不僅畫傳統的梅蘭竹菊,芭蕉荷花等文人畫題材,也將生活中的蔬果加入畫面之中,并也為它們賦予了獨特的文人畫意義,如將石榴和葡萄代表懷才不遇的情緒等,進一步豐富了文人畫的內涵。同時對曾經“不入流”的題材進行描繪也代表著對封建保守思潮的一種反叛。
在藝術形式方面,他將生宣紙當作繪畫的紙張,這也是書畫界一大創新,生宣的使用使得墨色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加強了漲墨,飛白的效果,使得畫面更具表現力和沖擊力。
在書法方面,徐渭所擅長的大草更是注重一氣呵成,一瀉千里,字體變化多端,其線條和結構給人一種非常舒暢的感覺,非常有美感和想象空間。草書的結構變化無常,字體結構也是收放自如,最能突出藝術家的內心情懷。他將草書的技法用筆帶入畫面之中,用筆果斷,線條豐富,布局錯落有致,點畫枝條也都富有草書意趣。同時不同層次的淡墨交錯變化,給觀賞者帶來了視覺上的美感,使得筆墨更富有自然的生機感。另外在落款方面,也同樣以大草寫成,與前人多用小楷、小行書題款不同,少了幾分纖弱與造作,但是并無粗野和不恰當的感覺。
(二)、篆書之于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在經歷了從皇室宗親到國破家亡,隱跡山林的少年時期后皈依佛門,從此他的書畫都進入了一個空靈的境界。八大山人所留下的書法作品中,篆書作品并不多,但是篆書的筆法對他的影響最為深遠。雖然他先后師法歐陽詢、董其昌、黃庭堅等諸位書家,但從最終屬于他自己的作品風格中進行分析,可知他的行草書也是用篆書筆意寫成的。篆書,尤其是小篆,提倡中鋒用筆,粗細一致,多圓少方,八大山人書法中極為簡練的提按動作正與之契合。
在他的畫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多數線條也采用了篆書的中鋒用筆,雖然簡練,但卻也扎實;雖然沒有鋒利的棱角,卻不妨礙其個性的表達。在畫面空間上,多作大面積的空白處理,與他的書法作品章法相呼應。晚年代表作《個山雜花冊》中,書法與繪畫各占一半,花鳥造型夸張, 圓眼睛用近似方形的手法表現, 顯示出畫法的夸張變形意圖, 也是他將書法的抽象性代入畫面的一種表現。
(三)、金文之于吳昌碩
吳昌碩是清末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藝術生涯可謂“詩書畫印俱全”。在清末碑學已經完全成熟之際,他對大篆造詣頗深,對戰國時期的《石鼓文》的臨習更是爐火純青。他將石鼓文蒼茫雄渾的筆意用在花鳥畫中,不僅虬結的紫藤枝在他筆下格外的厚重老辣,就連秀美纖長的蘭葉都及其富有金石味。
在繪畫的章法方面,他常采取斜勢構圖,上緊下松,左高右低,形成一種傾瀉而下的感覺,和《石鼓文》的字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也是很擅長運用長線條拉長畫面的,使枝葉有更多穿插的空間,交錯得當,具有完整的起承轉合。吳昌碩也擅長篆刻,而篆刻正是在一方狹小空間中對朱與白進行巧妙的安排的一門藝術。吳昌碩花鳥畫完美的章法的形成也是由于其具有篆刻藝術章法排布的基礎。
三、結語
書法和中國畫同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共用一套審美理念和文化背景,同根同源,尤其書法與寫意花鳥的聯系最為突出。內涵絕美,樸實無華,渾然一體,是中華文化和美學的靈魂。含蓄的情感表達、以形寫神的妙用是書法與寫意花鳥畫共同追求的藝術境界。書法與花鳥畫的融合并未止步于以上大家,在現代,書法家和花鳥畫家仍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結。如今學界仍普遍認為藝術家應該屬于“文人”行列,諸位同儕也多以文人自居,而“詩書畫印正”是文人所必修的四門功課,這四門功課的學習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花鳥畫家學習書法可以使線條古拙有力,書法家學習寫意花鳥畫可以借鑒其中輕松靈動的用筆和豐富的使轉。書畫一體,方能成就大家。
參考文獻:
[1]中國畫與書法的異構同質,朱禹璇,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2]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書法用筆應用,孫艷萍,《學周刊》,2013
[3]何為以書入畫——談書法對中國畫的影響,張笑笑,《美與時代》,2019
[4]吳昌碩寫意花鳥畫研究,劉少娟,河北大學,2013
[5]筆墨在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的運用,潘道波,云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