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技術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它能夠在無形中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有效的解決教學重難點,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小學美術教育帶來嶄新的一面。
關鍵詞:微課技術;小學美術課堂;有效運用
隨著現代科技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方式呈現多元化。微課,繼承了傳統面對面教學的優點,并以短小精煉、主題鮮明、生動有趣的特征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更是得到了廣大教師與學生的喜愛和關注。可以說,微課的運用,對小學美術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探究
1.微課順應美術課程改革的要求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當代社會的發展對國民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習圖像傳達與交流的方法、形成視覺文化的意識和構建面向21世紀的創造力已成為當代美術課程的基本取向。”微課與傳統美術課程相比更具有綜合性,微課集信息、美術、音樂、科學等多種學科知識為一體,能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微課教學有利于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
2.微課提高了美術課堂的效率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主要借助視頻為主要媒介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展示,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引起他們想要學習本節課內容。教師利用微課解決教學重難點后,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創作的能力。
二、微課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1.微課在小學美術“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運用
“造型·表現”不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要貼近學生生活、重視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以微課為媒介展開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與主體性的同時,盡可能多的遵循簡單、新穎、明確的特點進行教學應用,有的放矢地完成各項美術學習任務。
例如在四年級色彩課《生活中的暖色》《生活中的冷色》的學習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進行相關的微課教學軟件設計,并以小組合作方式對色彩的分類和應用進行探討,從生活實例的角度來進行創作。如夏天綠油油的草地和秋天漫山火紅的樹葉,強調色彩冷暖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同時根據小組討論、探究來進行藝術創作,體驗造型樂趣。
2.微課在小學美術“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運用
對于一節美術課而言其成功與否,主要在于學生是否能夠對本課重難點進行自主探究、理解與突破。在傳統的“設計·應用”課里,教師為解決教學重難點,通常會用大量時間講解,導致學生動手設計時間過短,學習效果甚微。因此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進行講授,將一些看似難以解決、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立體,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疑惑,最終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實現。
如在三年級《爬升玩具》一課中,利用微課視頻示范爬升玩具基本制作方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并在視頻最后提出問題,玩具在爬升過程中如何保持平衡,學生自主探究并匯報研究結果,最后再次出示微課解決問題,有效的解決了教學重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微課在小學美術“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運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學習最大的動力,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欣賞課中,教師經常沒有課堂鋪墊,直接開展教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也非常的陳舊,通常是先進行大篇幅的圖片欣賞,然后讓學生自行的繪制一幅作品,這種落后的小學美術教學方式,會降低美術的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中會表現的非常消極,學習興致不高,久而久之,學生會徹底失去對小學美術教學的興趣,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生的成長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為了扭轉傳統小學美術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利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如在四年級美術《飛天》一課中,利用微課走進飛天的世界,向學生展示各式各樣的飛天造型,并講述這些造型背后的故事,營造了一個良好美術學習氛圍,拓展學生視野,開闊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前提條件。
4.微課在小學美術“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運用
新課標要求“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要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思維定勢,設計出豐富多彩并突出美術學科特點的課程。基于課堂時間、空間的限制,微課在本學習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在二年級美術《過春節》一課中,利用微課了解各地有關春節的知識和習俗,并以古詩配樂,將學生置身于幾千年前古人歡慶春節時的場景,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最后小組合作以剪紙、繪畫、手工等形式,共同完成歡慶春節的展示活動。
三、微課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微課技術在教學中教與學的嚴重脫節。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創新有趣的教學內容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一味的認為學生觀看即能學會,沒有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審美情操的培養和提高。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微課技術使用中要注重教與學的有效結合,努力提高微課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上使用的的效率與效益。
2.小學美術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不高。微課技術作為新時代新媒體技術的產物,很多小學美術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網絡技能相對較低,甚至有的教師對微課教學存在偏見,懷有抵觸情緒,不愿意花時間去鉆研。針對小學美術教師學習微課軟件的方式來看,25%的小學美術教師表示參加過專門的新媒體技術培訓,13%的小學美術教師通過網絡視頻教程來學習,58%的小學美術教師習慣向信息技術教師請教,14%的小學美術教師選擇自己摸索探究。
總之,微課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微課技術,因材施教,讓學生在現代媒體教學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審美素養,讓微課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煥發出新的活力,真正滿足社會與學生自身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年
2.李梅:《“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新美術: 教研,2018
作者簡介:李姝熹(1990-) 女,民族:漢,籍貫:吉林省長春市,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