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華
摘要:熱愛勞動不僅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也是當下小學高段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我國設置“五·一勞動節”就是我國人民熱愛勞動的體現。本文將針對小學高段學生勞動素質的現狀、存在問題的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小學高段學生的勞動技能進行初步探究。
關鍵詞:小學高段;勞動技能;養成路徑
勞動技能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目前小學高段勞動技能培訓中,卻因為不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應試教育、家校缺少有效協同以及勞動教育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等原因,導致小學高段學生的勞動素養和應掌握的勞動技能有所欠缺[1]。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勞動素質現狀
(一)小學生的勞動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且家長和學校對小學生的學習更加看重,所以對其勞動技能的培養有所欠缺,同時也因為小學生的勞動水平不如成年人完成度高,經常需要家長“返工”,這就導致學生對勞動教育內涵理解不到位、勞動態度不端正、勞動技能有所欠缺。
(二)忽視勞動教育的地位
部分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度不夠,這和目前的“應試教育”以及配備相關師資力量不足有關[2]。雖然很多家長會引導孩子做家務,但高年級學生已經錯過了擅長學習別人的勞動行為能力,從各方面來獲取勞動技能途徑的最佳時間。也有部分家長和教師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開展并不支持,認為是在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
(三)參與公益活動和家務勞動的能力不足,積極性很低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生課業逐漸加重,以至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勞動技能的學習,這也就導致了小學生在進行勞動時所具備的能力不足,加上沒有時間具體學習而導致惡性循環。能力不足也影響了他們參與公益活動和主動分擔家務的積極性,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嚴格控制學生勞動的時間,拒絕學生自己做家務,導致勞動能力很難提升,從而影響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和家務勞動的積極性。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勞動素質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學校及家長的重視度不夠
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和家長對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勞動技能的意識有所欠缺,甚至大部分教師和家長認為要珍惜一切時間進行學習,準備升學考試,認為在升學階段做勞動、培養勞動技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表現。甚至還有部分家長過度承包學生本應自己做的家務,而部分教師則認為只需要完成當天的值日即可,并不對其它勞動有特殊要求。
(二)家長和學校對學生勞動的引導不足
對學生來講,家長和學校是學生培養勞動能力最重要的引導者和教育者[3],但有部分家長不僅沒有意識引導,也沒有時間引導學生,尤其是現在家長多為上班族,而學生是由祖輩照顧的,他們認為,學生只需要學習,其他的由家長來完成就行。這種錯誤的觀念加上父母沒時間而忽視了孩子參加勞動的情況。在學校學習和生活時,課程占了絕大部分時間,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專業的教師來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教師和家長之間也缺少溝通,導致了學生勞動觀念及習慣培養缺少引導。
(三)高年級小學生具有惰性
隨著社會和家庭條件的進步,我國青少年的青春期有提前的趨勢,很多學生雖然認為勞動對自己全面發展有益,但又因為缺少勞動觀念,導致勞動只存在于表面。即便學生進行勞動時,家長也沒有對其進行積極引導,從而打消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促成了勞動惰性的發展。這不僅影響學生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也影響學生學習和掌握勞動技能。
三、如何養成小學高段勞動技能
(一)設置勞動必修課,建立專業師資隊伍,引發學生參與勞動興趣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有關勞動課程的開展并不十分順利,設置勞動必修課,要壯大專業教師任教隊伍,引發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在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教育中至關重要[4]。
例如,在本校教師中進行業務進修,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理念后進行選拔,對勞動教育的任課教師進行獎懲,多進行表彰或在職稱評選時有側重點。
每周最少抽出一節課時來進行勞動技能培訓,或每個學期安排勞動技能培訓周,以班級為單位,學生自主安排勞動方式,同時學校要根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年齡、普遍的性格特點編輯《勞動技能知識手冊》進行教學,也可以通過各種校園活動進行勞動技能教學,例如:學校宣傳欄、校內廣播站、班級黑板報等方式,通過文字和圖畫的形式向學生宣傳勞動的意義,意識到擁有勞動技能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學習勞動技能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學校家長合作,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
當前,小學高段學生勞動能力普遍不足,在學校的勞動課上只能進行一定的教育,所以也需要家長的配合,不能讓學生過度依賴家長,要及時分擔家務,培養勞動能力。
例如,在家校合作的基礎上,為學生布置家務勞動,讓家長根據學生的性格和掌握勞動技能的多少適當分配家務,并在微信班級群進行“打卡制”,每天錄制學生“家務視頻”進行打卡,針對打卡情況不好的同學,要及時了解原因并加以指導。在進行這類活動中,教師和家長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對積極勞動的學生給予獎勵,從而鼓勵惰性心理嚴重的學生,但要注意方式、循序漸進,在學生獲得一定的勞動能力后,將勞動期限時間延長或學習新的勞動技能,提升勞動水平的同時不浪費學習時間。
(三)設置勞動實踐基地,增加學生的勞動機會
學校設置勞動實踐基地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增強勞動技能能力水平至關重要,各校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場所作為實踐基地。
例如,在城市小學校中,可以利用學校的花壇,以班級為單位劃分責任分擔區,對花草進行適當的松土、除草、驅蟲等勞動;對于鄉村小學來講,空地相較多,可以組織學生種植各種農作物,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澆水、施肥等步驟,體驗糧食種植的不易;有條件的小學校也可以與工廠合作,將學生的課堂從學校延伸到工廠,切身實際的體驗工廠生活。分組學習勞動技能后進行比賽,不僅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以及集體榮譽感。
結束語:勞動技能是勞動素質的重要體現,而勞動素質又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想要全面發展就離不開勞動素質和能力的提升。而這也需要教師和家長足夠重視,重點培養小學高段學生的勞動技能。
參考文獻:
[1]馬鳳琴.班主任如何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生(下旬刊),2020(11):22.
[2]黃海珍.關于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146.
[3]楊利利,丁閩江.朋輩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機制研究[J].校園心理,2020,18(04):356-359.
[4]張雅雯. 小學高年級學生勞動素質的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