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一、研究背景
(一)大學英語的發展機遇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勞動密集型工業正逐漸被技術密集型工業取代,迫切需要大量懂技術、會外語的本科人才。國家鼓勵本科教育做大做強,在政策和財政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這給本科教學中大學英語的發展帶來了發展新機遇。
(二)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瓶頸
大學英語經過快速發展,逐漸不可避免地遇到發展瓶頸。其中英語教學問題尤為突出,因為社會對本科學生的英語能力普遍期待較高,但現行教學模式很難滿足這些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活動和涉外業務”,要堅持“以實用為主導,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思想。
筆者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后發現大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經過大規模擴招,大學本科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弱,學習方法老舊和學習積極性不高,個性卻很強。基礎英語學習無法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實現“以人為本”,大多院校仍然把四級通過率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忽視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SPOC 與混合教學模式
(一)混合教學模式
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社會對大學非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很難滿足現在學生的個性化需要,所以必須“取長補短”,發揮各種資源、方式方法和模式的優勢。所謂的“混合教學模式”不是隨意的、雜亂的“混合”,而是有目的的、系統性的“有機組合”,才能實現優勢互補。混合式教學具備以下優勢:
1、混合式教學可以混合各種教學資源,包括傳統課本和練習及各種取之不盡的網絡資源,當然合適的網絡資源需要老師的判斷、甄別和篩選。
2、混合式教學應該分成不同的階段,包括在線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3、混合式教學可以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是重讀寫、輕聽說,而是“聽、說、讀、寫、譯”的全面發展。既重視語言的“輸入”,又重視語言的“輸出”,以輸出促進輸入,以輸入推動輸出。
4、混合式教學重視學習“過程性”的評價,而非過去簡單的“結果性”評價。把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標準,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
(二) 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SPOC是MOOC“狂熱發展”后冷靜思考的理性回歸和自我修正,是MOOC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網絡教學平臺的日漸成熟,智能手機和高速網絡的普及,網絡教學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SPOC 彌補了MOOC輟學率高、教學方式單一、學習方式固定及缺乏師生互動等一系列不足。
三、大學外語SPOC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綜合評價體系建設
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意愿主要受到功能型和融合型兩種學習動機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意愿,由SPOC平臺在線預習,實體課堂成果展示和課后移動微學習三部分構成的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結合以形成性評估為主的評估體系,不斷刺激學生的主要學習動機。
大學英語的學科特點使其具有進行SPOC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有效的線上學習是大學英語SPOC混合學習模式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學習支持服務則是線上學習的重要保障。該教學模式最后通過質性研究方法驗證對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生的交流意愿的影響是有效的,能夠滿足金課特點,即兩性一度的要求: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創新性:是課程內容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是指課程有- -定難度,需要跳- -跳才能夠得著,老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
(一)課程目標符合我校OBE教育理念下人才培養要求
1、符合我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立德樹人。
2、堅持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注重提升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新性、增加課程的挑戰度,契合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等綜合能力養成要求。
3、目標描述準確具體,對應國家、行業、專業需求,符合培養規律,符合校情、學情,達成路徑清晰,便于考核評價。
(二)授課教師(團隊) 切實投入教學改革
1、秉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
2、教學理念融入教學設計,圍繞目標達成、教學內容、組織 實施和多元評價需求進行整體規劃,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設計合理。
3、教學改革意識強烈,能夠主動運用新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能力有顯著提升。
(三)課程內容與時俱進
1、落實課程思政建設要求,通過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融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
2、體現前沿性與時代性要求,反映學科專業、行業先進的核心 理論和成果,聚焦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加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內容。
3、保障教學資源的優質性與適用性,優先選擇國家級和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高質量在線課程資源,結合本校實際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線上、線下內容互補,充分體現混合式優勢。
(四)教與學發生改變
1、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符合“安排20-50%的教學時間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基本要求,以提升教學效果為目的,因材施教,運用適當的數字化教學工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有效開展線上與線下密切銜接的全 過程教學活動。實施打破傳統課堂“滿堂灌”和沉默狀態 的方式方法,訓練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審辯式思維能力。
2、學生學習方式有顯著變化,安排學生個別化學習與合作學習,強化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加強研究型、項目式學習。
(五)評價拓展深化
1、考核方式多元,豐富探究式、論文式、報告答辯式等作業評價方式,加強非標準化、綜合性等評價,評價手段恰當必要,契合相對應的人才培養類型。
2、考試考核評價嚴格,體現過程評價,注重學習效果評價。學生線上自主學習、作業和測試等評價與參加線下教學活動的評價連貫完整,過程可回溯,診斷改進積極有效。
SPOC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育,也不同于傳統的網絡課程,也與MOOC教學存在差別:SPOC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SPOC能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現知識,SPOC教學模式中課程設計是關鍵,SPOC是一個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基于MOOC平臺SPOC教學模型開展教學,必須重新進行課程的全面設計,要打破原有課程體系,細化知識點的教學設計,將學習支持系統及評價系統各個環節,根據對知識點掌握要求設計教學過程,實現知識內化、有效交流以及形成發展性評價。因此每個知識點的教學過程設計是課程設計的基礎性與關鍵性工作。
我校積極開展實踐運用,通過實踐證明SPOC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教師能力、降低教學成本,部分解決了MOOC教學的問題。校本SPOC課程的建設有利于整合校內優質課程資源、有利于推進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有利于體現學校自身的專業特色、有利于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的能力與途徑。通過SPOC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校本課程改進與提高是當下我校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有效嘗試。
【參考文獻】
1。基于SPOC的大學英語深度融合型混合式金課創新研究 [J] 張逸洋
2。基于SPOC的大學英語深度融合型混合式金課創新研究 [J],張逸洋
3。芻議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下腦-機交互課程建設 [J], 杭文龍; 梁爽; 劉學軍
4。依托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 金楠; 阮志鵬; 林琦
5。芻議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下腦-機交互課程建設 [J], 杭文龍; 梁爽; 劉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