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星
摘要:體育課無論小學還是中學,體育與健康的教育應引起高度重視,并且應常態化。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6-030
縱觀體育教學現狀,一般是重視知識與技能教學而忽視體育與健康的思想教育,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何須常費口舌,因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體育事業,而且毛澤東主席還題詞“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一個人病了去醫生那兒,得到的指導都是“三分治療,七分保養”。而對保養的解釋都有適當的體育鍛煉。還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生命在于運動”。更有每年的高考錄取都要有健康標準。盡管這些都是學生共知的,但在執行起來卻打折扣,而這些年來,大學畢業生中,身體不達標,影響了工作的情況堪憂。所以體育與健康教育雖是老生常談,仍然不能放松。為了卓見成效,不僅體育老師要講,還要發動學生們進行自我教育。除了體育課教育還應聯合各學科也融入進來。因為健康與各學科都有聯系。例,在體育同仁中,這方面作得好的大有人在,如有位體育老師把體育與健康教育要點印成書面材料,分發給各科教師,讓他們在教學中有機地融入其中。這樣學生可以從各這科中了解到體育與健康有關的東西,如美術課對人體美的欣賞中,人的身材、體態(胖瘦),氣質(顯露于外的精氣神)等方面對人追求健康有警示作用。促使他們去為健康而愛好體育鍛煉。又如學生從生物學習中也獲得了大量的體育與健康的原理,又如道德與法治課,思想政治課,從這些課文中,學生懂得了一個人思想的健康向上,一方面受思想文化環境的影響,還有一方面是身體機能因素的影響。如一個人發現歹徒正在加害于人,欲見義勇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心理反應能力差(心理健康不達標),身體活動能力差(肌肉的力度,肺活量等等),要見義勇為卻對歹徒無能為力,這就促使學生對體育愛好程度的反思與調整。又如講到團結協作,這是我們時代的重要精神,但有的同學卻不具備,不具備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不重視在體育活動中進行培養的原因。這也促使學生轉變不愛好體育活動的態度。由于各種教學都融入了健康知識因素,當體育老師發動學生進行體育與健康的自我教育時,就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體育老師要求同學們各寫一篇體育與健康的關系的體會,同學們便積極行動起來,寫出了一篇篇好的文章。下面舉例展示。體會(一),對心理健康的體會:人的身體與心理有密切的聯系。心理依賴身體的健康而健康,如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強弱的因素有多種,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注意力等。這些有訓練的因素,但也有身體健康與否的因素。身體健康,學習起來頭不暈腦不脹,記憶力強,思維能力強,若是病了,則一切都會衰退,而身體的強弱與遺傳、營養有關,但與體育活動也有密切關系。我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課堂上別人精力充沛,可我易疲倦,課后做作業,別人能堅持很久,可我不能長久堅持,所以我的作業完成質量不高,成績也不及別人。不是我的智商低,是身體不很健康。所以我要改變我不愛好體育的習慣,鍛煉好身體,身體才是學習和將來工作的本錢。體會(二)我的家庭很富裕,常常炫耀吃穿用的方面,別人騎自行車上學,我騎高級電動車上學,有時還要父親用轎車送我上學,我長得特別胖,但我不在乎,說胖子總比瘦子好。但有一次,一件事深刻地教訓了我,頭天晚上我和鄰居同學小勇一道看電視,看見電視里的解放軍戰爭登山如履平地,跳溝如飛燕展翅。于是我想長大了去當兵保衛祖國。第二天星期天,我們約了幾個同學一同去一座山玩,這山風景優美非常誘人,我們開始登山了,說誰先登上山頂就是英雄,誰登不上去就是狗熊。我們九個有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只見那幾個步履輕松地往上登,一會兒就把我甩到了后面,我走得氣喘吁吁,走幾步歇一下,還沒到半山腰,實在走不動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又過了一會兒,他們已先后登上了山頂返回下來了。我隨他們下山了。我是唯一一個沒登上山頂的人,我承認我是狗熊,回到家里,我細細反思起來:錢再多又怎樣,沒有強健的身體,做什么都因體能不行而受限,我平時還炫富呢?炫健康的身體才光榮哩。科學健身方法里說,要減肥,體育鍛煉是第一要素,我以前不愛好體育,現在我要改變改變了。以上是由學生談體育與健康的體會,使他們進行了自我教育。下面再談怎樣促進學生愛好體育。
利用體育運動所需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心理健康的發展。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寓體育與健康體育活動之中。比如一個學生性情孤僻,不喜歡與大家一起活動,常常在自由活動時間一個抱著一個球玩。跳繩也只自己一個人跳……,這樣的性格是不會有團結協作精神的,我于是專門安排他參加一場籃球賽,說是賽也不過是班內比賽,輸贏沒關系,大的心理壓力是沒有的,但就是這樣一場籃賽球也要涉及到多方面的能力。如隊員間的協調能力,觀察力,反應力,等等。賽球中他各方面都不行,心理不適應,體育技能也不行。過后,我讓他思考如下問題:賽球就好比社會競爭,個人能力,團體精神都要具備,假如現在不在學習與體育活動中提高這些素質,將來能適應社會嗎?他通過深刻思考,想通了很多問題:體能、技巧、心理適應能力,團結協調能力,都可以從體育活動中培養。如果長期不參加體育活動,自己將來是不能有好的發展的。于是下定決心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以上就是對學生進行體育與健康教育的點滴做法。
參考文獻
《素質教育論》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