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要:在國家高度關注和大力倡導弘揚傳統文化、推廣傳統文化教育的今天,將二十四節氣引入幼兒教育當中,能夠使幼兒在學習節氣習俗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認知。就此,本文便從家園共育的角度,從節氣教育的趣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入手,就如何將節氣教育引入家園共育實踐展開相關研究與探析。
關鍵詞:節氣教育;家園共育;幼兒園;幼兒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43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人歲自然規律的探索,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對于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尚淺的幼兒園幼兒來講,其對二十四節氣幾乎一無所知。進而在現今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將節氣教育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融入家園共育,不僅是對新時期教學要求的貫徹落實,更是對幼兒教育資源的豐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幼兒的高質量成長。針對于此。本文作者便立足自身教學實際,就節氣教育融入家園共育進行實踐論述如下。
一、注重節氣教育的趣味性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吸引小朋友們參與各項活動的原動力,在組織開展幼兒園節氣教育課程時,也要和幼兒家長攜手,立足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愛好為其發掘有趣的教育素材,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使其可以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獲得節氣知識的積累,獲得生活經驗的積累和認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古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在古老的傳說中說在“秋分”這一天最容易把雞蛋豎起來,而天文學家也做了講解,秋分這一天的白天和晚上是平衡的,雞蛋樹立起來的穩定性最好。進而在秋分節氣到來這一天,幼兒教師便可以提前與幼兒家長溝通,讓他們為孩子準備一顆生雞蛋帶到幼兒園來,并在晨間活動時,帶領小朋友們開展“豎蛋比賽”,看誰能把雞蛋豎起來,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雞蛋豎起來,也看看誰的雞蛋可以堅持更長的“站立時間”……從而借助豎蛋游戲活動的開展,使小朋友們在感知傳統游戲樂趣的同時,能夠從中學習一些科學道理,并在收獲快樂情緒體驗的同時,更進一步提升自身對節氣知識和傳統文化的認知。
二、注重節氣教育的綜合性
節氣知識力不僅蘊含著古代人民在農業生活、生產方面的智慧,還體現著世世代代中國人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此,在實際的節氣教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和家長一起,教育幼兒學習節氣知識,還要注重開展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引入綜合性的教育知識,使幼兒在學習節氣知識的同時,能夠尊重和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例如,“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一到就代表著寒冷的冬天就要開始了,在這一天北方又吃餃子的習俗,幼兒園便可以將中午的午餐食譜調整成餃子,帶領小朋友們一起過“立冬”。同時在回家之后,也可以讓家長們給孩子講一講“立冬吃餃子”的寓意: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所代表的是秋天和冬天的交界,所以在立冬這個交子之時“餃子不能不吃”……立冬還是古代社會的“四時八節”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我國的部分地區會在這一天開展祭祀和飲宴活動,對此便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帶領幼兒觀看相關內容……以多樣化、綜合性的節氣知識教育來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三、注重節氣教育的實踐性
《3~6歲兒童成長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進而在家園共育理念的引導下,幼兒園節氣教育活動的開展,也要注重實踐性,注重從幼兒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知識引導,以使幼兒在真切的體驗和實際的參與中加深對節氣知識的學習印象,促成節氣教育效果的事半功倍。
例如,“清明”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清明之后,氣溫逐漸升高,是農民伯伯開展春耕的大好時機,同時清明也是法定節假日,是“祭奠先祖、緬懷先烈”的日子,進而在清明假期,教師們便可以組織幼兒家長與幼兒一起開展“緬懷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的主題教育活動。即首先組織幼兒和家長代表到當地的烈士陵園為烈士們鮮花,為其講解烈士們的英勇事跡;然后再帶領小朋友們到附近的公園或者廣場開展放風箏活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比一比誰的風箏放得最好、最高……以帶領幼兒享受清明之后春光的美好,也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清明節氣的認知,教育幼兒懂得感恩,能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實踐證明,將節氣教育引入新時期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當中,在豐富和拓展教育資源的同時,可以讓小朋友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感知中華民族的獨特魅力。進而作為幼兒教師便要在家園共育理念的指引下,與幼兒家長一起帶領幼兒有效學習節、深刻認知節氣,使其能夠樂在其中、悟在其中,助推幼兒優良個性和情感狀態的積極發展。
參考文獻
【1】范俊平.幼兒園二十四節氣教育課程實施[J].山西教育(幼教),2019,(03):56-57.
【2】王嬌.二十四節氣運用到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探索[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12):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