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崇忠
內容提要 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省會城市主流媒體,五年來,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全面融入脫貧攻堅大局,深入開展“文軍扶貧”行動,通過以“輿論扶貧”提振精氣神,選派駐村干部“掛幫扶貧”,投入公益廣告、搭建“助農團團”、開展網絡直播等活動,大力推動“黔貨出山”,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以實干扛起擔當,以成績兌現承諾,在脫貧攻堅大局中踐行媒體的初心使命。
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將新聞宣傳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以“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的精神,把“輿論扶貧”作為重要的扶貧方式和手段,及時解讀中央和省、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好政策,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的貴州經驗、“貴陽樣板”和先進典型,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做好“輿論扶貧”,堅強的宣傳隊伍是根本保障。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新聞工作者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練兵場,組織和引導廣大新聞工作者全面融入脫貧攻堅大局,把宣傳和報道脫貧攻堅當成一次全面自我提升、建功立業、書寫職業生涯精彩篇章、見證偉大時代的機會。號召廣大新聞工作者走到宣傳報道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以“腳力”勤快深入,以“眼力”見微知著,以“腦力”深思熟慮,以“筆力”精彩呈現,先后推出了《息烽縣立碑村成為貴州首個“淘寶村”》《折溪村的二十年:三次結構調整造就富美鄉村》等一批沾滿泥土芳香、充滿生活氣息的優秀新聞作品,先后在貴州新聞獎、中國城市黨報新聞獎等評選中獲得一等獎。新聞工作者“四力”的提升,和宣傳報道脫貧攻堅相得益彰、良性互動,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豐富的精神食糧,提升新聞作品的生命力,全面做好脫貧攻堅輿論工作,凝聚決戰決勝力量提供堅強保障。
貴陽日報傳媒集團目前的媒體宣傳格局為“五報三刊三網三端”,以及微信微博、抖音號等新媒體矩陣,主流宣傳陣地主要有貴陽日報、貴陽晚報兩大傳統主流媒體,以及以貴陽網、貴陽頭條為核心的新媒體集群。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在集團黨委和編委會統一部署安排下,嚴格按照“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把適合的內容放到適合的平臺”原則,最大化整合各平臺優勢,恪守專業、精心謀劃、聯動發力,充分釋放傳播潛力,形成宣傳共振。
貴陽日報作為中共貴陽市委機關報,在及時、重點宣傳中央和省、市各類方針政策的基礎上,精心策劃并持續推出系列主題報道,全面、深刻反映農村新變化、新氣象。貴陽晚報作為城市生活報,則主要聚焦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以鮮活筆觸謳歌美好時代。貴陽頭條等新媒體,以H5、手繪等全媒體形態展現脫貧攻堅。例如,2020年初,集團以社長、總編輯親自帶隊開展蹲點采訪,各媒體平臺根據蹲點采訪內容進行再制作,多層次、多角度展示了貴州、貴陽的脫貧攻堅情況,禮贊了貴州、貴陽脫貧攻堅成果,總結了貴州、貴陽經驗。報道一經推出,刷屏了廣大群眾的朋友圈,得到眾多審讀專家點贊,被人民網、新華網等轉載,為奪取脫貧攻堅最終勝利匯聚了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媒體融合的語境下,融合傳播必須與合作共贏的理念緊密結合起來,把全網作為我們講好貴州、貴陽好故事,唱響貴州、貴陽好聲音的重要平臺和渠道,方能真正匯聚更加廣泛的決戰決勝力量。正是基于這一認識,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在省、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融合傳播上堅持做到左右互通,上下貫通。一方面,加強與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等國內知名新媒體合作,加強與其他城市傳媒集團合作,推動優質內容在全網范圍內傳播;另一方面,幫助各區(市、縣)建立融媒體中心,把宣傳的觸角直接伸到基層,讓基層擁有更加優質、高效、寬闊的宣傳渠道。
近年來,貴陽日報傳媒集團依托城市網盟,先后與多家中央媒體和國內知名媒體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在推動融合傳播上不斷向前邁進。2019年3月26日,在貴陽日報傳媒集團的主導下,貴陽市12家縣級融媒體中心集中掛牌,并相繼投入使用,邁出在全國率先探索省、市、縣三級融媒體中心協作體系的步伐。通過對左右互通、上下貫通的持續發力,講述貴州、貴陽故事,唱響貴州、貴陽好聲音的舞臺越來越大,關注度越來越高,無疑也為助推貴陽日報傳媒集團發展帶來諸多利好,創造共贏。
讓脫貧攻堅實現“造血”的根本,在于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貴陽日報傳媒集團緊緊抓住這一點,通過一系列舉措,發揮媒體宣傳力量,大力推介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讓優質農產品變“商品”,把農民的“豐收”變為“增收”,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推動優質農產品“泉涌”出山,風行天下。
近年來,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先后通過加強策劃,推出了全面宣傳貴陽特色農產品的“五子登科”系列報道,宣傳和推介貴陽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推動“菜籃子、果盤子、茶園子、藥壩子、奶瓶子”高質量發展,奏響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歌”。與此同時,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各媒體平臺,還通過投入大量公益廣告,積極把各地特色農產品推向市場。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貴陽日報、貴陽晚報等傳統媒體,投入公益廣告超過300個專版;貴陽網、ZAKER貴陽等新媒體提供廣告點位2000余個,官方微信、微博等通過貼片廣告形式宣傳特色農產品近萬次,總價值超過億元。2020年,當脫貧攻堅進入讀秒階段,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制定了全年投入公益廣告不低于8000萬元的目標,并在蹲點采訪行中,與長順縣、望漠縣等簽訂了捐贈千萬公益廣告的協議,并及時兌現。大量的投入收到了喜人成效,修文獼猴桃、望漠綠殼雞蛋、羅甸火龍果等一批批優質農產品,知名度越來越高,在市場上越來越走俏,為貧困地區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宣傳幫扶的同時,貴陽日報傳媒集團通過搭建平臺“直接幫”。2020年1月,貴陽市融媒體中心“助農團團”文軍扶貧項目正式啟動,以打造“促消費扶貧”品牌為目標,為各種優質的扶貧產品提供從“宣傳——銷售——快遞——售后”的鏈條式服務,為扶貧點、貧困農戶與消費者之間搭建橋梁,特別是運用新媒體手段精準助力農產品變現,把各扶貧點的產品宣傳推廣出去,為貧困農戶增收,讓黔貨走出大山、走進市場。平臺設立以來,平均每月推出400個特色農產品,基本實現貴州全省全覆蓋。
在大力打造“助農團團”平臺的同時,還開展了抖音直播帶貨、ZAKER貴陽探尋走訪優質農產品等。2020年以來,貴陽日報傳媒集團通過自媒體直播帶貨超過百場,深入基地探尋走訪數十次。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在推動融合發展中服務大局的生動體現,是不斷增加幫扶服務力度、優化幫扶方式方法的最好詮釋。此外,貴陽日報傳媒集團還通過大力宣傳“淘寶村”“鄉村購物”“周邊游”等,引導廣大市民到農村休閑、度假和消費。不辭尺寸之功,只為讓農民更富、農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