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松青
你應該聽過“套種”“林下經濟”之類的名詞,但沒聽說過水稻田里可以套養小龍蝦吧?
為了讓小龍蝦在水田中游刃有余,有一個叫張家宏的農業科學家使出了絕招,那就是選育稻桿“高人一等”的高個兒水稻,俗稱“高富帥”,田面以上持續保持40 厘米左右的水深,廣闊水域足夠讓小龍蝦在里面撲騰。而且這還不是“拉郎配”,各種互補,其樂融融。
水稻基部有許多氣生根,利于吸收營養、壯桿固土,確保水稻“一站到底”,同時穗大粒多、高產穩產。而高桿水稻下養殖小龍蝦,由于保持了稻田水深,夏日陽光下水溫適中,避免了小龍蝦對夏季高溫產生應激,確保它們正常攝食、蛻殼和生長。
更妙的是,在深水之下,由于水壓草、蝦吃草,雜草難以生長,不必使用除草劑等各種農藥。深水灌溉下,水稻高溫高濕病害也不見了,不再需要化學殺菌劑防治。深水灌溉和小龍蝦養殖,還縮小了害蟲的生長發育空間,鳥兒多了,害蟲少了,連化學殺蟲劑也省去了。沒有除草劑、殺菌劑和殺蟲劑的稻田,養出的小龍蝦殼體青色、個頭大、產量高,畝收入從2000 元到平均6000 元甚至過萬元,美了農民,也美了“吃貨”們。
有些絕配你之前恐怕想不到。比如,草和混凝土怎么配呢?一來水泥沒有營養,草長不活;二來但凡有個裂縫能夠到一點點土,只要時間夠久,贏家應該是草,因為總會讓整個水泥面分崩離析。
然而有一個叫李仁的農民,一門心思想給草留個活路。他想到了給大江大河做一種護坡,并像蜂窩煤一樣主動留出孔洞,給草以野蠻生長的路徑空間。這個發明一不小心得到了幾全其美的效果。
碎石、水泥、水,經特殊設備現澆而成的綠色混凝土,通過振搗設備在表面產生分布均勻的孔洞,這些孔洞儲存一定數量的營養土和水分。草本植物從中向上生長,而根系在縱橫交錯的孔洞之下繼續扎入坡堤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根與根相系,使得草生長得更茂盛。
密集的植草根系在穿透綠化混凝土后宛若鋼筋網扎入坡堤土壤,也使得護坡不會出現開裂、滑坡等現象,并隨時間推移越來越穩固?,F澆孔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反濾效果,其底部無需土石層,不用二次搬運,降低了造價,提高了效率。二者堪稱絕配。
如果你現在看到綠意蔥蘢的河岸護坡,不用擔心,因為柔軟的草皮下面,有看不到的堅固混凝土正藏身其下,承擔著守護使命。
不要以為人海茫茫,你和對的人和事總是擦肩而過,那是小龍蝦沒碰到“大長腿”水稻;不要以為草石不相配,用心安排之后,可能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