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欣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中心小學
相較于高中生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管理,小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還不夠強,對于數學教學內容不能全盤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順應小學生的學生習慣,并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傳授的知識僅僅被限制在理論的框架內,缺乏對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重視,因此,教師需擺脫傳統束縛,創新教學方式,才能促進教學的前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教師要想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需將其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讓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提高學生能力。特別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需要有嚴密的邏輯,學生在創新的教學方式下,能較為輕松地掌握知識,提升數學能力。
傳統的數學教學僅為了幫助學生應付應試,要求學生記憶知識點,并未幫助學生深層次地了解題目,這樣的教學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培養。所以,在時代不斷發展的現今,教育的創新需與時偕行,教師要不斷關注教學改革的方向,及時改變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為標準進行教學反思以及教學改進。在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主要在于學生對基礎數學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1]
例如:在生活中,學生最常遇到的就是超市進行促銷活動。這需要學生進行計算折后價格,然而面對這么多的數字,學生該如何計算才能得出商品優惠了多少呢?據此,教師可在課前導入的環節,對這個生活現象用數學知識進行講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講解,將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有關數學的現象或者數學問題進行解釋,教師亦可進行提問形式的講解。
學生對學習的喜愛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的授課風格以及教師對課堂節奏以及氛圍的把握程度。當學生長期處于一個固定不變的授課模式中,學生則會感到學習的枯燥,倘若教師適時改變教學方式,這則會使學生感到眼前一亮,重新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學習中來。探究此因,主要使是由于學生對教學方式產生了審美的疲勞,學生長時間處于固定的模式下會導致疲憊感,這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下降,思維跟不上教師的步伐,假如這時,教師將主動講解的角色傳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改變課堂的氛圍。[2]如,教師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后,可進行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困惑的地方,或者是進行小組間的學習探討,教師還可請學生上臺進行講解知識點,為學生的思維的培養創造機會。這樣的形式給學生在枯燥的課堂上,眼前一亮,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上課的熱情。
例如:在教學“平行和相交”這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愛音頻的特點,可在網上尋找有關鐵路軌道建設的視頻,在課上放映。放映結束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幻燈片,幻燈片可展示一個問題:“鐵路軌道與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相同點,你認為平行與相交的定義是怎么樣的?”接著,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討論,討論完畢后,請學生回答。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氛圍充分地被帶動起來,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也完全被喚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加強,課堂交流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創新“教”與“學”之間的新模式,改善對學生的學習指導方式不可忽略。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教學參與度的培養,還有助于學生實踐水平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課前導入的設計,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用一個問題進行導入,這也可視為師生的教學互動,學生在小組的問題討論中,鞏固課時的知識點,理解重難點,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效果會得到明顯的優化,學生思考問題的機會也增加,教師應注重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留有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和探討,以得出結論,接著進行評價,得出最優解法。
例如:在教授“加和減”“乘和除”等運算法則的課時中,教師可布置一個實踐作業,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針對某一書店的售出書本的情況做一個小小的調查。要求小組成員合作且獨立完成作業,對于問題的收集、安排解答、問題討論等,在小組間進行解答,整合出一致的且切合實際的問題,在涉及到書本的利潤等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向教師提問,由教師給予指導意見。學生在這樣模式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教學效果凸顯,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水平。
教師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創新,是對教育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