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舟

《海洋與權力:一部新文明史》
作者:[英]安德魯·蘭伯特
譯者:龔昊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定價:88元
并不是所有靠海的國家都是“海洋國家”——這個道理說來簡單,卻往往并沒有真正被意識到。中國歷史已向我們證實:盡管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但“海洋”一直處于這個龐大農業文明的邊緣,是荒涼的“天涯海角”,是陸地的盡頭,而非向外探索的起點。盡管沿海居民曾卷入海洋活動,但在中國文化中這最多只是“小傳統”,在整體認同中并不處于核心地位——在“我的中國心”中重千斤的,有“黃山、黃河”,可沒有“黃海”。
翻開《海洋與權力》前,首先要明確一點:海權身份不是伴隨著地理特征與生俱來的,而是一個國家主動作出的戰略選擇。不是有一點興盛的海外貿易、有一些人靠海吃海形成了海洋產業、甚至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就能稱為“海權”,一個大陸帝國同樣能做到這些。真正的海洋國家,其海洋文化必定已滲透到當地文化認同的核心,進而使全社會圍繞著海外開拓進行了徹底重組。
正因此,安德魯·蘭伯特開篇就區分了“海權”(seapower)和“制海權”(sea power):前者形容海洋在一個國家的經濟、戰略、文化和政治生活中所處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后者則是美國海軍理論家馬漢提出的著名概念,用以指出于戰略目的對海洋的控制。其區別在于:“制海權”并不需要使一個社會圍繞著海洋徹底重組,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完全轉向海洋,但它完全有能力創建一支強大的海軍來實現制海權。
海權國家都是一些依賴海洋的弱國,它們的陸地通常都狹小、貧瘠,難以自給自足,別無他法,只能出海去討生活。不過,不是所有具備這些條件的國家都能成為海權國家——比如日本,直到近代之前,它從未主動選擇海權身份并舉國上下參與海洋事務,倒是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里閉關鎖國。
某種意義上,“海權”是被逼出來的。蘭伯特剖析了歷史上五個最典型的海權——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蘭,以及最重要的英國,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中,通過公開討論和利益博弈,最終明確了這一身份才是自己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優勢所在。沒有這種全社會的共識,即便掌握了制海權,也難以清楚地意識到那意味著什么——只有控制海洋交通線對一個社會而言攸關生死,才會充分調動起所有資源,全力以赴地去實現它。這一意義上看,“海權身份完全是人為制造出來的”。
對處于邊緣地帶的海洋國家來說,力量均勢下的包容性政治才最有利。只有這樣,作為一個弱小的貿易政體,它才能和不同的生意伙伴往來,也不至于被大陸帝國吸收。歷史上,像波斯這樣的大帝國一旦統一了陸地,下一步就會對大陸邊緣的海洋國家產生壓力——后來,羅馬對迦太基、法國對荷蘭和威尼斯都是如此,而英國之所以要在大陸尋找同盟對抗拿破侖法國和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也都是為此。
海權國家覆滅的經典模式是羅馬對迦太基的毀滅:大陸帝國,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最終徹底壓制了海權認同。不過,蘭伯特也再三強調,海權國家的失敗,常常是因忘了不斷去更新自己的海洋認同,這種原本被構建出來的身份一旦忘記去維護,人們就可能在一兩代人的時間里緩慢而確定地失去其海洋認同。前車之鑒不斷出現:在威尼斯和荷蘭,當貴族們的利益重心從海外貿易轉向土地資本,逐漸就以一種不同的價值觀終結了本國的繁榮時代。
這不只是歷史。作為一個英國人,蘭伯特恐怕也是在委婉地警告英國:“現代英國正處于這樣一個失敗的邊緣:對大多數英國人來說,大海只不過是一個休閑的去處。”早在1851年,另一位英國人約翰·羅斯金就出于對英國未來的擔憂,在回望威尼斯歷史時說,只有通過“對歷史的忠實研究”,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走向不怎么令人同情的毀滅”。
從這個視角看,英國的確“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作為“最后一個海權”,它早已失去了制海權和海外帝國,在戰后只能學著管理衰落。更糟糕的是,自羅馬帝國覆滅后的一千多年來,它首次面臨著一個統一的歐洲大陸。回歸傳統去選擇海權身份是否才是英國的出路?無人知曉,畢竟從雅典到荷蘭,沒有一個海權國家曾由此復興。真正的困難并不是總結歷史,而是如何開創未來。

《恥》
作者:[南非]J.M.庫切
譯者:馮濤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9月
定價:58元
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M. 庫切的代表作,曾獲得布克獎,是近期出版的新譯本。五十二歲的戴維·盧里教授,因一段和學生之間的情事失業后,遭到朋友的回避,前妻的嘲笑,只好退居于女兒露西的小莊園。然而,一場難以想象的暴力事件迫使父女倆不得不面對他們之間的矛盾……

《多重約束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作者:張曉慧 等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定價:78元
2018年以來,為對沖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人民銀行多次降準、降息,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但實體經濟仍在一定程度上面臨結構性信用收縮的壓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未得到根本緩解。本書立足金融從業者和貨幣理論研究者的視角,嘗試思考個中原因并尋求解決之策。

《伏特加政治:酒精、專制和俄羅斯國家秘史》
作者:[美]馬克·勞倫斯·希拉德
譯者:王進 等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
定價:158元
俄羅斯的伏特加酒與驚人的酗酒文化舉世聞名。作者認為,俄羅斯人酗酒的習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們的政治體系帶來的,這個政治體系長期以來一直將伏特加酒作為一種國策。通過回顧自伊凡雷帝到普京之間的俄羅斯歷史,本書展示了俄羅斯這個國家的一段秘密史,一段泡在酒里的歷史。

《雙循環論綱》
作者:蔡昉 等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
定價:78元
雙循環長期戰略下,未來十年中國將形成全新的發展格局,其中既有高水平對外開放、產業鏈重塑、金融改革、區域均衡、老齡化挑戰等宏觀命題,也涉及養老、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消費等關系你我日常生活的關鍵領域。本書深入人口、農業、投資、金融等領域,為中國經濟面臨的十個關鍵性問題提供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