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琴心雕龍——吳文光從藝六十五周年音樂會開啟
11月4日,琴心雕龍——吳文光從藝六十五周年音樂會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
吳文光先生是古琴泰斗級人物,虞山吳派最具代表性琴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導,第一批國家級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長期從事古琴演奏和音樂理論方面的工作,集演奏、創作、理論、教學于一身,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16年榮獲中國琴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今年正值吳先生從藝六十五周年,本場音樂會以“琴心雕龍”為名,由中國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生及畢業生組成的團隊演奏吳先生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作品。其中有青年時期移植的《英雄們戰勝過了大渡河》,這首作品是自首演成功后,時隔四十余年重返舞臺;有成熟期打譜的《秋鴻》《離騷》;還有他近年來根據吳氏打譜的傳統琴曲進行編釋的《梧葉舞秋風》《廣陵散》《碣石調·幽蘭》等曲,還有應中外交流活動的委約移植的舒伯特《小夜曲》。
通過這些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的作品,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吳先生是如何熔鑄中西,闡釋古琴音樂內在的文人精神,是如何在當代社會文化語境下將傳統音樂進行創造性轉化的。
《從零起步學排簫》出版
由著名笛簫演奏家戴金生編著的《從零起步學排簫》一書,前不久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
排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編著者戴金生在前言中說:我對排簫的認識和接觸是在參加工作以后,1962年,我被上海歌劇院聘用,作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藝術院團,經常有外事交流演出和觀摩學習的機會。1964年羅馬尼亞藝術團來上海演出,其中的排簫獨奏羅馬尼亞民間樂曲《云雀》讓劇場掌聲雷動,我被演奏家高超的技藝所折服,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和聽到或者說是認識了排簫。
中國排簫歷史悠久,但在制作工藝尤其是演奏技法等諸多方面,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數十年來,我國樂壇也出現了如杜聰、林文增等杰出的排簫演奏家,但他們所使用的排簫和演奏方法基本上還是接近和沿襲了國外的,如何讓排簫這件古老而又現代的國際化樂器更好更廣泛地在中國發展,如何復興中國自古已有的排簫藝術,目前尚任重道遠。
《從零起步學排簫》一書的出版,為排簫愛好者學習排簫提供了優秀的教材,對挖掘具有古老傳統的民族樂器——排簫,和促進排簫演奏事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世界音樂人工智能大會在京開幕
10月22日晚,由中央音樂學院與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聯合主辦的世界音樂人工智能大會在北京開幕。開幕式暨交響音樂會也于當晚在中央音樂學院歌劇音樂廳奏響。指揮家朱曼攜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及青年音樂家們共同為觀眾獻上了一臺交響音樂會。
音樂會在霍爾斯特《行星組曲》的第四樂章《木星》中拉開序幕。除了小提琴家黨華莉獻上的《梁祝》,歌唱家王威、李思琦、王傳越、張文巍等演繹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系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藝術與人工智能專委會主任李小兵創作的歌曲《我們》也在音樂會上唱響。
談及世界音樂人工智能大會,中央音樂學院校長俞峰表示,“這是一個關于科學與藝術的盛會,未來音樂人工智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俞峰介紹說,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系成立于2019年,作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代表著國際一流的優勢特色學科以及新興前沿交叉學科的融合發展成果。近年來,通過全系師生的共同努力,音樂人工智能系在人工智能作曲、人工智能音樂表演與交互、智能音樂教育、音樂與腦科學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半世琴緣——制琴師曹樹堃回憶錄》出版
《半世琴緣——制琴師曹樹堃回憶錄》近日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作者從事制琴行業四十多年的回憶錄。
“工匠精神”是貫穿全書的主題,分為兩部分。上半部《我的琴半生》,時間跨度從出生到退休,空間跨度從中國到美國。從孕育、培植、繁榮、成熟到收獲來敘述“匠心”的曲折歷程,從中可見一個自強不息的中國匠人如何在艱難中發奮,在挫折中反思,在成功中走向完美。同時如何將中國人的勤勞和西方人的科學融合,制作出可與歐洲經典古琴一較長短的“全世界最好的新琴”。下半部《琴友天下人》,寫的是和作者的事業有關的人,包括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收藏家、同行、搭檔和“發燒友”,相當多篇幅涉及當今樂壇名滿天下的人物,展現他們鮮為人知的一面。
為這本書寫序的,有俞麗拿、呂思清、黃濱、謝楠和寧峰等,他們是中國老中青三代中優秀的小提琴家。
在全球提琴制作行業,曹樹堃(Scott Cao)是多年來唯一以亞洲人身份入選維基百科的大師級制琴家。在華裔同行中,他的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曹樹堃20世紀五十年代出生于廣州,年輕時入樂器廠,隨名師學制琴。其中一位師傅陳錦農,是第一個在國際制琴比賽上獲金牌的中國人。1985年,曹樹堃移居美國,師從世界級巨匠薩空尼的幾名嫡傳子弟,潛心鉆研,所制的小提琴多次在國際制琴大賽中獲金牌、銀牌等獎項,是國際上得獎最多的華人之一。
“盛世雅樂 箏鳴金秋”——秦川藝校國慶古箏演奏會舉行
近日,秦川藝校音樂中心古箏師生齊聚河北省會石家莊中心商圈,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古箏演奏會,以此向祖國72華誕獻禮!
本次古箏演奏會以小合奏和全場大合奏兩種形式為大家呈現別樣的國樂風采。一曲大氣磅礴的開場曲《盛世國樂》拉開了整場演奏的序幕,讓大家感受到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經典魅力。來自秦川藝校的古箏學員們共同演奏了《戰臺風》《青花瓷》《新十面埋伏》《千與千尋》等經典曲目,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旋律柔美讓人沉醉,箏樂飛揚在廣場上盛放。
整場演奏會在《小寶貝》《唱支山歌給黨聽》的古箏大合奏中劃下完美的句號。現場的市民紛紛揮動手中的國旗,大家同唱一首歌,共同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原“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妲娜教授卸任“交棒”余丹紅教授
中國音樂家協會近日正式公告《關于余丹紅同志主持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日常工作的批復》。
今年8月份,原中國音協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妲娜教授提出的“辭去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會長職務的申請”正式上報。公函中稱,李妲娜老師年事已高,身體狀況難以勝任學會工作。在尊重李老師本人的意見下,同意申請并備案。
經過中國音協領導逐層審批和最后人選工作的落實,依據《中國音協專業學會工作管理條例》結合目前專委會實際,原會長李妲娜同志推薦及專委會領導班子的集體意見,即日起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導余丹紅同志作為負責人主持中國音樂家協會奧爾夫專業委員會日常工作。
批復函件中寫道:希望專委會立足我國奧爾夫音樂教育專業實際,牢牢把握工作方向與大局,持續加強和改進專委會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專委會組織優勢和引領示范作用,為推動奧爾夫音樂教育向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做出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