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波

隨著空基、海基、天基平臺以及先進網絡、光電、紅外、雷達偵察技術的迅猛發展,克勞塞維茨所說的“戰爭迷霧”被極大地消除,人類仿佛進入“透明化”時代,戰爭似乎變得越來越“簡單”了。但現實絕非如此,人們更明顯的感受是:隨著國防科技的迅猛發展、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和戰爭形態的快速嬗變,現代作戰體系本身呈現出越來越復雜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呈指數式、爆炸式發展。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必須予以嚴肅對待。
當前,盡管各國軍隊普遍意識到從“體系”的高度研究作戰問題的重要性,而且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但卻很難廓清現代作戰體系本身自帶的種種“迷霧”,因而也就很難對其有清醒、客觀、正確的認知。從根本上講,主要是由于在先進科技迅猛發展的刺激下,現代作戰體系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復雜性。
現代作戰體系要素眾多,不同要素組合造成作戰體系超級復雜。某種程度講,作戰體系就是不同作戰功能要素的有機結合。按照“OODA循環”理論,只要觀察(O)、判斷(O)、決策(D)、行動(A)4類作戰要素形成閉環,就可以完成一次作戰行動。而在現代作戰體系中,先進的現代通信網絡可以輕易在任何兩個人(物)之間建立聯系,從而使作戰體系在總體上呈現出無數可能的組合。不同層次(如戰略、戰役、戰術)、不同維度(如陸、海、空、天、網、電磁、認知等)作戰要素之間交叉關聯與組合,客觀上又帶來無數種人們很難預料的突襲效果。人工智能算法則可以以某種程式化或深度學習的迅捷方法,將大量人(物)構建到一個復雜的邏輯中,并以人類思維所不及的速度與遍歷優選能力使上述要素之間的組合、重組過程空前加快。而高度發達的機械化水平所造就的前所未有的機動性、火力、滲透破壞力,又能夠將現代作戰體系不同要素之間的組合效應快速呈現出來。用美國馬賽克戰理論解釋,在這個機械化信息化高度發達、無人化智能化方興未艾的時代背景下,特別是在無人自主技術使得高價值武器平臺功能疏解成為可能的情況下,現代作戰體系的運作方式正在由以前的殺傷鏈向更為復雜、敏捷、殺傷力更強的殺傷網轉變。這種大量的、不同種類的作戰要素在戰場上快速組合、聚合、疏散與重組,就像變色龍一樣,觀察它的人們很難抓住其“尾巴”。

列裝的先進武器要具備強大的實戰能力,必須在編制、條令、訓練、管理、人才等方面同步深化轉型
先進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給現代作戰體系帶來很大變數。現代國防科技發展迅猛,武器更新換代周期明顯縮短。例如,大量無人機、巡飛彈構成的“蜂群”可以輕易突破目前最先進的防空反導系統;而一旦高功率微波武器或高能激光武器投入實戰,便可有效清除無人機、巡飛彈之患。攻防技術如此快速地交替突破,以至于許多研制與建造多年的武器裝備剛一列裝,就可能面臨淘汰局面。在此背景下,現代軍隊的作戰體系注定永遠無法完全定型,而始終處于相對變動之中,再加上各種不斷涌現的顛覆性技術(武器)必然地帶來諸多不確定性,這就給人們認識現代作戰體系增添了相當大的難度:一是很容易將構想中、預研、在研、尚未列裝、尚未形成實戰能力的先進技術(裝備)視為既成事實,而得到的只是關于未來作戰能力的“幻影”,從而造成現實與未來之間的錯位;二是先進武器形成實戰能力本質上要求在編制、條令、訓練、管理、人才等方面同步深化轉型,并且需要形成必要的規模效應,但現實中很容易將某些剛剛成熟或列裝的先進武器的實戰能力理想化,從而造成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錯位。正如法國哲學家兼科學家讓·拉特利爾所指出的,“科學技術對文化既有破壞效應,也有誘導效應。在這兩種效應的綜合作用下,人類很難保持對技術的清醒判斷。”
現代作戰體系構建在軟性要素基礎之上,表面上很難窺見其實質。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通過坦克、戰機、艦艇等主戰平臺的代次和數量衡量一支軍隊的強弱。而進入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數據、信息、網絡、算法、程序代碼、電磁頻譜等軟性要素在作戰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基礎性地位越來越突出了,現代作戰體系能力強弱越來越維系于這些軟性要素。然而,這些軟性要素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種凝結大量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辛勞、智慧的軟性技術空間就像是一片“暗海”,人們通過可見的戰技術指標、報表數據、研究報告和武器裝備,是無法理解“海面以下的世界”的。簡言之,很難評估一支軍隊軟性要素真正的建設質效如何,信息流轉與指揮控制邏輯如何,到底有哪些堵點、阻點或漏洞,對整個作戰體系的支撐或阻滯作用如何等重要問題,從而也就很難掌握現代作戰體系的正確打開方式。
上述三種事實交叉疊加,共同驅動現代作戰體系的復雜性呈指數式、爆炸式增長,這勢必會帶來一些嚴重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潛在的,有的則已經不同程度地顯現了出來。
裝備體系認知易出現偏差。隨著現代作戰體系固有的復雜性日益增大,人們認識和理解現代作戰體系的困難程度也在同步增加,集中體現為三種典型現象:盲人摸象式。由于現代軍事專業劃分很細,每個專業又需要較長的培養周期與認知履歷,久而久之,便在不同專業領域之間樹起一道道無形的壁壘,每個人都從自身專業背景與認知框架出發觀察現代作戰體系,結果便很容易出現“盲人摸象,各管一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很難清楚地認識、把握現代作戰體系的全貌。浮光掠影式。許多人(或單位)長期跟蹤研究外國諸強國國防科技領域的發展動態,但并不理解其軍事學意義,不理解其可能對現代戰爭產生的潛在影響,也就不能夠理解其在現代作戰體系中的作用地位,不利于形成對現代裝備體系的深刻、整體、正確的認識。不明就里式。有人講起先進作戰概念(特別是外軍作戰概念)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不清楚部隊實際狀況,不清楚底層技術及居于中心、基礎性地位的軟性要素的具體狀態,缺乏對現代作戰體系組織指揮的技術性理解,因而也就不能精準地對己方作戰體系進行把脈。

現代軍事專業的細化,造成不同領域、軍種之間的壁壘
作戰決策易被迷亂或誤導。《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然而,鑒于現代作戰體系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超級復雜性,知己知彼似乎越來越難了。試想,無論在戰略層面,還是戰役、戰術層面,如果對敵我雙方作戰體系認識有偏差,那么就很容易做出錯誤而危險的決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強國軍隊已經在有意識地利用這一點。例如,美軍提出的決策中心戰、多域戰、馬賽克戰理論,都暗含了這樣的思想—決策中心戰,就是要設法干擾、迷亂敵決策,為己方抓住與利用有利戰機創造條件;多域戰,就是要通過多域快速配合的方式,打時間差、空間差、頻譜差,勝敵于無形;馬賽克戰,就是要基于先進通信、網絡、無人自主與智能化指揮控制技術,生成強大、敏捷、快速的殺傷網(即多路殺傷鏈),使敵決策癱瘓、防不勝防。可見,在未來戰爭中,除了復雜的作戰體系本身難以被認知外,還不得不面對戰場雙方認知對抗、決策對抗的問題。

基于先進通信、網絡、無人自主與智能化指揮控制技術的馬賽克戰
作戰行動易遭挫折、遭失敗。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態勢感知和作戰決策,就不可能有高效、有力的作戰行動,甚至可能遭受挫折或失敗。這個淺顯的道理并不難理解。如果對敵我雙方作戰體系研究不透,在戰場上便會出現猶豫、遲疑或冒進的情況,要么錯失寶貴戰機,要么步入陷阱或險境。
從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與認識論的視角看,復雜性講的是一種主觀認識,本質上屬于一個認識論問題。放在本文語境中,也就是說,這種復雜性本質上是由于現代作戰體系本身的復雜性,超出了人的認知能力才表現出來的。那么,既然正處于深刻變革中的客觀世界是無法改變的,那么要解決現代作戰體系復雜性帶來的嚴峻挑戰,就只有從主觀上努力了。
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現代作戰體系。時代在變,世界在變,國防科技迅猛發展及其對現代作戰體系轉型強力推動的事實和趨勢不會變,因而必須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現代作戰體系。縱向上,要重點關注各種創新技術對作戰體系的影響,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帶來的突變效應。橫向上,要重點關注不同作戰要素的組合特性及可能的組合形式,同時要關注底層軟性要素建設質效以及存在的堵點、阻點或漏洞問題。另一方面,要認識到的是,在國防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智能化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現代作戰體系是很難定型的。就像一個“被不斷演化的新技術之鞭抽打的陀螺一樣”,變化才是它的常態。因而,需要緊跟時代步伐,采取“小步快跑”方式,在腳踏實地的同時,注意適當前瞻。

國防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現代作戰體系很難被準確定型
以清晰的作戰概念觀察現代作戰體系。根據馬克思唯物主義世界觀,裝備體系就是作戰概念在技術、物質層面的映射。理想情況下,有了清晰的作戰概念,就能夠理清裝備體系各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在理解裝備體系時就能夠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時也就能夠更好地指導現代裝備體系發展建設。例如,通過OODA循環殺傷鏈、馬賽克戰殺傷網的概念去觀察現代作戰體系,便可很快梳理出現代作戰體系的大體經絡,達到庖丁解牛之功效。換言之,作戰體系是一個大系統工程,而作戰概念(或軍事理論)是這個大系統工程的“綱”;從作戰概念的視角觀察現代作戰體系,就能夠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平時多為廣大官兵普及現代軍事理論與作戰概念知識,是大有裨益的。
以化繁就簡的智慧使作戰體系極盡簡約。俗話說,“加法靠能力,減法靠智慧。”進入信息化時代,各種來源的數據、信息、情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以至于如何將有用的數據、信息、情報提取出來并加以有效利用反而成為問題本身。這就要求各級以“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作綜合考量,分清主次,集中精力攻關那些影響指揮控制與決策、對作戰能力提升有顯著質效的項目。很顯然,那些不必要的數據信息與軟件插件并不會提高、反而會有損指揮中樞運轉和作戰指揮質效。因此,應當旗幟鮮明地反對運動式、海水漫灌式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做到重點突出、化繁就簡。只有“清爽簡約”的作戰體系,才有利于人們觀察、認識和利用。
以高效的管理去除作戰體系的“灰區”。現代作戰體系就像一座宏大的建筑,要求地基扎實、結構科學、各層級受力達到基本要求。如果某一層級偷工減料,不僅會迷惑上級領導或指揮員的判斷,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整個作戰體系。因此,現代作戰體系客觀上要求各級都要履好職、盡好責,一級負起一級的責任,一級干好一級的事情,不讓戰略管理人才操心戰術問題,不讓戰術專家操心技術問題,不讓系統架構師操心具體技術實現方法。唯有如此,作戰體系才能做到層次清楚、脈絡清晰,各級指揮員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胸中有謀、手中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