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林華

研究中藥材產業發展
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察看林場自然風貌,聽取河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林場管護情況介紹,看望護林員。隨后,總書記來到尚海紀念林,實地察看林木長勢,了解林場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情況。習總書記指出,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雖然習總書記只到了塞罕壩林場調研,但是充分體現出了總書記對我們全國林場工作者的肯定和鼓舞。讓我深有感悟,備受鼓舞,無比激動,深信我們林業人干的事就是習總書記想干的事,就是習總書記最關心的事。總書記的教誨和指示猶在耳畔,全國林業人精神振奮,干勁十足。通過學習習總書記重要指示和塞罕壩精神,讓我深深體會到老一輩林業工人的艱辛,正是有老一輩林業工人的執著努力,才換來了今天的綠水青山,塞罕壩精神是新時代林業工人不可或缺的精神。
1962年,塞罕壩機械林場正式組建,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127名大中專畢業生,與當地干部職工一起組成了一支369人的創業隊伍,拉開了塞罕壩造林綠化的歷史帷幕。“天當床,地當房,草灘窩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壩人薪火相傳,用半個多世紀的接力傳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軀,在零度以下,滿天黃沙,高海拔的極端惡劣條件下,堅持植樹造林,經過近60年的艱苦奮斗,將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82%,筑起為京津阻沙涵水的“綠色長城”,從茫茫荒原到百萬畝人工林海,建造起一道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塞罕壩機械林場榮獲“地球衛士獎”“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老壩上”是一群為林場奮斗一輩子的老林場人,他們有著執著的信念,不忘自己的初心是把樹栽活。他們對林場的堅守,讓所有林業人為之感動。聆聽著總書記的教誨,感悟著塞罕壩人的艱難與執著,讓我深有感觸,洪雅林場艱難的植樹造林路,同樣是一種“塞罕壩”精神。
洪雅林場于1953年成立,當時山光禿禿的,沒得一棵像樣(成材)的樹,第一代林業工人以“披蓑衣、戴斗笠、穿麻窩子(草鞋)、睡竹棚子”的堅強意志,戰天斗地,攻克根腐病,植樹造林,營造了14萬畝新人工林,把荒山荒坡變成了綠水青山。68年過去了,洪雅林場林地面積由9.6萬畝增加到77.6萬畝,是建場初期的8.1倍,森林蓄積由129.5萬立方米增加到834萬立方米,是建場初期的6.4倍,森林覆蓋率由10%增加到86.4%,為成都平原、青衣江流域筑起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林場累計開展課題研究30項,17項獲獎,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13項,市(廳)級3項。先后榮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十佳林場、全國森林公園十大標兵、全國森林經營樣板基地、全國森林康養基地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履行《國際森林文書》示范單位等稱號。20世紀80年代國務院原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吳象在考察洪雅林場時,對林場造林精神賦詩褒獎“……十年動亂杉林起,行業艱難奇跡多,人皆造反我造林……”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要求全國上下抓實抓細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林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更應該有所作為。洪雅林場作為全國十佳林場之一,在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下,更應該提前謀劃,主動作為,創新思想。如何破局,如何實現林場產業經濟快速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洪雅林場整裝待發,準備從以下三個方面落實。
夯實林業產業。爭取省級森林經營樣板林基地建設項目、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建設項目等,開展森林生態和景觀培育、森林撫育、竹林撫育等,進一步優化樹種結構、改造森林景觀,力爭森林蓄積年增長14萬立方米。培育以柳杉為主的大徑材,對過熟林進行更新采伐皆伐或擇伐,皆伐后新造林,擇伐后林相改造。在柳杉(杉木)幼中齡人工商品林,營造楨楠+柳杉(杉木)塊狀混交林,采伐跡地營造楨楠+柳杉(杉木)株間混交。改善現有人工針葉純林的林分結構,維護林地生產力,提升生態公益效益,實現森林資源效益最大化。
發展林下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在賽罕壩林場調研時指出:林場要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洪雅縣國有林場森林經營面積98.8萬畝,占全縣國土面積的33%、林地面積的50%,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林區海拔1000米以上林地約有82萬畝,天然生長高山竹約有70萬畝,自然生長的冷竹筍綠色無公害。隨著大熊貓公園的成立,洪雅產筍量將大幅減少,在林場現有林下培育以高山冷筍為主的竹資源市場前景廣闊,產業帶動效益良好。下一步,林場將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人工林區域內,林下種植冷竹,發展規劃為3年1萬畝、5年3萬畝、10年10萬畝。依托林區綠色屏障,生態無污染,氣候溫潤,林下優質土、黑土、腐質土等優勢,在電力廊道等適宜區域種植高山有機茶葉,力爭三年內達1000畝。與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合作,先期啟動實施林下冷筍種植100畝、白芨10畝,鐵皮石斛20畝,制定種植、采摘、管理等標準,從技術上保障產品品質。
延續森林康養。洪雅縣國有林場具有綠為底、水顯秀、山雄奇、林增彩的獨特資源優勢,以發展森林旅游為產業轉型的突破口,通過以林促旅、以旅養林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玉屏山獲評全國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玉屏山“森林康養四步法”“森林康養養生套餐”等成功經驗納入國家森林康養教程編寫。以洪雅玉屏山森林康養經驗為基礎的《四川省森林康養基礎設施》《四川省森林康養環境質量》地方標準陸續出臺,森林康養的發展為洪雅森林旅游發展提供了林場方案。洪雅林場(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康養示范基地1個、試點基地2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4個、國際合作示范基地2個。洪雅林場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逐步演變形成“養護一片綠、畫好一張圖、串起一條鏈、激發一股力”的洪雅經驗。
林場將牢記初心使命,堅定不移的鞏固和擴大生態建設成果,堅定不移推動林業轉型升級,培育綠水青山,守護綠水青山,發展綠水青山,實現國家得生態,地方得發展,職工得民生的既定目標,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冷竹產業發展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