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變得多種多樣,從傳統的媒體,例如電視新聞聯播、收音機等獲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內容,變為現在的新媒體渠道,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行業的出現使信息的特性更加突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廣播電視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只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采訪技術以及對信息的采編能力,才能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占據一定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的現狀,并提出提高電視新聞采編的相關策略,以期能夠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促進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新媒體背景下,要不斷地提升采訪質量,利用科學合理的采訪手段,搜集大量相關的采訪信息,不斷地挖掘出信息中的潛在價值和內涵,對信息進行精心采編,增強信息的價值,這對采訪工作者來說也是一項較大的挑戰。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自身的職業操守,公平公正地進行相關采訪,不斷改進采訪技術,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
對攝像設備的依賴程度較高
在進行相關的新聞采訪工作時,新聞媒體通常以現場直播的形式進行新聞訪談,在這個過程中通常使用相關的攝影設備。攝影設備能夠將現場的聲音、圖像等進行處理,并進行相應的表達,可想而知攝影設備對新聞采訪的重要性。為了達到較好的節目效果,在進行現場采訪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相關的人員參加,例如攝影師、燈光師以及相關的錄音人員等,所以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有時還會在現場進行補光等,以提高采訪的畫質,從多角度滿足大眾的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采訪者就會過度依賴于攝像設備,對采訪工作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得并不充分。與此相反的是,新媒體在進行相關的信息錄制時,并不會使用較多的設備儀器,僅僅依靠一部手機以及網絡等就能進行相關的現場直播,并不會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等。
采訪的內容缺少一定含義
新聞采訪工作其目的就是向大眾傳遞相關的信息,對社會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群眾感興趣、較為關心的事件等進行相關的報道,使群眾能夠及時了解到信息的相關內容,并對事件的本質有一個較好的了解,在這樣的信息傳播初衷下,新聞廣播電視向群眾傳遞的信息必須具備兩大特性:一是具備一定的時效性,二是保證真實性。但在目前新媒體行業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很多采訪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并不是時效性以及真實性,而是將采訪工作的重心放到了趣味性上,希望能夠通過有趣的語言以及有趣的采訪視頻等,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增高自身的收視率。這就導致了采訪的內容過于趣味化,對信息的時效性以及真實性關注較少,有些采訪工作者甚至編造信息內容,沒有調查清楚信息的真實性就公開播出,導致觀眾觀看其采訪內容后,會感到上當受騙,會對廣播電視的信息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相應地也會減少觀看的次數,而更傾向于新媒體的形式,這對于廣播電視的發展來說十分不利。
對采訪的相關內容缺少一定的深度
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想達到一定的新聞廣播目的,就要對采訪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找出其中重要的信息,對采訪信息的真實目的以及隱含的相關價值等進行了解和編輯,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真實地了解相關的信息內容,明確事情發展的真實性。
但是在如今的新聞采訪工作中,很多采訪人員以及相關的信息編輯人員并不能對其中包含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只是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完成自身的工作,不能向群眾傳達出采訪信息的價值以及相關的內涵,采訪新聞的層次較淺,不能讓群眾更好地了解事情發展的過程,內容刻板、僵硬,無法獲得群眾的喜歡。
新聞報道的方式較為局限
在傳統的新聞采編工作中,新聞節目的質量主要依靠采編的內容,對記者的采訪能力以及編輯人員的編輯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僅局限于單一的新聞傳播模式,忽視了其他渠道對信息傳播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采訪中的文字、圖像、聲音等進行現場直播。新聞廣播的單一傳播模式使得相關信息內容其真正的價值難以體現,廣播電視存在一定的程序化,對相關行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深入挖掘新聞的相關內容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質量要想進一步得到提升,就要對新聞內容的選材、采訪的技巧以及新聞的挖掘深度等方面進行嚴格的把關,要不斷地深化新聞內容,挖掘內在的信息資源。在進行相關的采訪工作時,可以利用新媒體,例如微信、微博等,對要采訪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挖掘,根據相關的采訪內容找出相關的線索,對相關的信息進行現場考察,從實地考察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素材,吸引觀眾進行觀看。雖說新媒體行業出現對傳統媒體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由于傳統媒體存在的時間較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對于部分群眾來說,收聽廣播新聞是每天必做的事。針對這樣的情況,相關的采訪者要對信息進行深度挖掘,把握新聞的線索,不斷地挖掘出信息的內涵,展現信息的價值。
完善相關的采訪環節
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要明白采訪并不是一個人的專場,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之間要有一定的互動,雙方共同合作,這樣才能完成高質量的新聞采訪。采訪者要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對采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能夠進行冷靜科學地處理,確保整個采訪過程的順利進行。采訪時,采訪者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怯場,面對被采訪者時,要保持自身的儀態,充分展現出自身的專業能力,對被采訪者緊張、焦慮的心理進行及時調整和緩解,用輕松愉快的語氣營造和諧的氛圍,使其感到輕松愉悅。其次,還要對整個采訪過程進行嚴格把控,對相關的語言、動作等,進行一定的節奏把控。因此,在整個采訪過程中,相關的新聞采訪者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和較高的專業水平,對采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緩解被采訪者焦慮的心理狀態,不能忽視重點內容,努力提高自身的采訪技巧,推動新聞廣播電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新聞工作者確定好自己的選題之后,要做好一定的調查準備,防止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出現毫無準備的現象,影響采訪質量和采訪的進度。要結合互聯網思維和準備工作,對總體事件的報道進行初步設計,包括理論知識、心理建設和相關政策等,要做好各類專業知識的相關資料咨詢和有針對性的設計面試。心理建設是新時期以人為本民事理念的重要體現,因此,對實際工作者來說,有必要結合心理學做好整體面試的梳理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節目的需要。
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新聞素養
新聞工作者的價值在于對相關的信息內容進行不斷地分析和處理,向群眾展現出事件的真實性和本質,利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將新聞信息的價值進行展現,吸引群眾的注意力,提高傳統媒體行業的整體吸引力。記者要明確的是,采訪過程將會展現到全國各地的群眾面前,因此,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要向群眾樹立一個專業、嚴肅且有一定的職業能力的記者形象。對于采訪記者而言,每次的采訪過程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但是對于群眾而言,相關的新聞采訪工作是廣播電視的一個連續性的節目內容,其面對的不僅僅是群眾,還有整個媒體行業。因此,相關的記者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及相關的新聞素養,提高傳統新聞媒體行業的質量。
在新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下,傳統媒體行業面臨著較大的沖擊,因此,相關的采訪工作者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新聞素養,加強對信息的編輯以及處理能力,挖掘信息內容的本質,向群眾呈現出真實、有價值的信息內容。此外,也要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擴大信息的來源,對信息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引發人們進行思考和探究,提高新聞采編的價值,促進傳統新聞采編與信息時代的結合,推動我國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東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