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靜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精進,微信、抖音、微博、視頻號等自媒體不斷地涌現在大眾面前,我國的媒體環境已經走向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相關部門對公共安全事件報道的管控難度越來越大。基于此,本文重點探討自媒體時代公共安全應對機制,研究如何借助自媒體的特點,提高相關部門對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力。
在自媒體時代下,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信息傳播特點早已不同于以往,具體有以下幾點。
傳播速度快,及時性強
在自媒體時代中,信息傳播早已超越了傳統紙質媒體和電視媒體的傳播速度,以微博為例,各大消息在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發生時就會被迅速地傳播開,而且自媒體具有數字化、便攜式等特點,海量信息將會被隨時隨地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但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被扭曲、夸大或者是捏造,這會導致信息的失真,甚至有不少發布者為了自身利益,發布虛假信息,從而造成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蔓延擴散。
難以掌控傳播過程
在自媒體時代中,自媒體之所以深受民眾的喜愛,主要是因為自媒體比較平民化,易于操作,發布信息比較方便。在自媒體平臺上,民眾能隨時隨地發表言論,提高了民眾的話語權。但是目前,我國對自媒體網絡的管理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再加上缺乏對信息質量進行把控的監督人,因此,難以掌控信息傳播的過程和內容。這也增加了相關部門處理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難度,降低了處理能力,無法有效及時地處理公共安全危機事件,加大了對社會的危害。
自媒體具有傳播途徑廣泛、速度迅速、傳播多元化等特點,因此,自媒體時代下,一旦發生了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相關部門的掌控力會受到極大影響,再加上自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存在夸大內容甚至出現虛假信息等情況,我國的公共安全應對機制面臨嚴峻的挑戰。
傳統的公共安全應對模式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當前,相關部門在面對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時,缺乏主動應對處理的意識,危機公共意識較為淡薄。傳統的公共安全應對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自媒體時代的要求。以往,一旦發生突發的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相關部門因顧慮消息的公開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會采取拖延、隱瞞的措施,希望能借此稀釋事件的影響力,但是這種處理方式往往會促使相關部門處于被動的局面,反而更加難以掌控全局,失去了對輿情的引導權,錯失了最佳的應對時機,甚至會加劇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發酵程度。
相關部門對公共安全應對的影響力被削弱
傳統媒體中,在發布消息前,相關部門都會對其進行審核,從而保障了內容的質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不良信息的傳播,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控制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事態發展。從本質上來講,相關部門起到了審核的關鍵作用,充當了重要的把關人角色。但是,對于自媒體平臺,由于不再是單一的一對一模式,信息的發布群體比較廣泛,政府很難對其進行監管。信息發布群體的素質也參差不齊,有些發布者為了嘩眾取寵,特意夸大信息,發布夸張、虛假的信息,這都不利于政府相關部門工作的開展。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政府處理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此,下面提出了幾點公共安全應對機制的優化建議。
轉成公共安全的治理理念,完善公共安全應對機制
相關部門在應對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時,要轉變傳統的消極應對模式,充分重視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發生。政府需要在第一時間發布官方權威的消息,避免公眾對公共危機事件產生不必要的誤解。相關部門需要轉變公共安全的治理理念,及時發布危機事件的動態消息,首先要從被動的地位變成主動出擊,迅速地啟動相關的公共危機預警機制。其次,相關部門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消息的公布,例如召開新聞發布會、在政府官方網站公布公共危機事件、危機事件信息的及時發布等途徑,及時向公眾發布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發生原因以及政府的處理方式,讓民眾能獲取第一手相關信息。這樣在滿足民眾信息獲取需求的同時,也能積極地引導民眾理解相關處理方式。
合理建設并規范自媒體平臺
在自媒體時代下,消息的傳播受到自媒體平臺的影響很大,因此,政府需要搭建合理科學的自媒體管理體系,建設規范化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首先,各地政府要重視自媒體平臺的建設。自媒體平臺例如微博、公眾號、視頻號等都有使用方便、受眾較廣的特點,更受民眾的青睞。這些自媒體平臺有助于增進政府信息的公布,能積極引導新聞輿論的方向,助于政府樹立良好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建立其官網、公眾號、微博官網等自媒體平臺,加強與民眾的互動,提高民眾對信息的識別度。其次,政府需要對自媒體平臺進行規范化管理。在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政府能借助自媒體平臺及時發布第一手的信息,提高危機事件的處理效率。
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監督和管理
為了能更好地運用自媒體平臺,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監督和管理。第一,相關部門要熟悉各自媒體平臺的運作過程和特點,從而及時制定出應對措施。第二,對自媒體平臺的準入機制進行規范化管理,提高入駐自媒體平臺的門檻,實行網絡實名制,避免出現低俗作者的入駐,從而提高自媒體平臺發布消息的質量。第三,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管理,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管,堅決抵制不負責任、惡意詆毀以及造謠的信息,一旦發現即嚴格進行處罰。
建立公共安全危機信息反饋機制
相關部門在處理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過程中,不要再去沿襲傳統的強制性灌輸模式,而要跟民眾形成互動的關系,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加強和民眾的互動,以此來提高政府在民眾心中的權威性,并且相關部門要建立公共安全危機信息反饋機制。從危機信息反饋機制中,可隨時了解民眾的反饋信息,充分聽取群眾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信息反饋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及時了解民眾的心聲,調整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處理措施。一旦發生了公共安全危機事件,政府應向媒體平臺提供相關的危機事件信息,并且給予媒體報道空間,尋求跟媒體合作的道路,通過自媒體平臺來獲取民眾的反饋信息,進而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危機事件的處理措施,提高危機事件的處理效率。
自媒體平臺的發展給民眾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民眾每天可以接觸到海量的信息,與此同時,傳統的媒體環境也受到了沖擊,逐漸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爆發時,自媒體平臺由于傳播速度快、受眾廣以及監督管理程度高等特點,反而不利于政府對公共安全事件的掌握。在自媒體時代,社會民眾對政府的評價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對此,政府部門需要重新審視自媒體平臺對公共安全應對機制的影響,深入研究自媒體背景下我國政府公共安全應對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同時借鑒發達國家在自媒體時代公共安全應對機制方面的經驗,通過研究自媒體的傳播特點使相關部門用創新的思維看待自媒體的發展,以此借助自媒體的特點,提高對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江駿.政府應對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9):194.
[2]曾慧華.政府應對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策略[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4):38-40.
[課題項目:2019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需求導向下公安院校警察公共關系課程體系優化應用研究(19GY029)]
(作者單位:陜西警官職業學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