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境電商相較傳統國際貿易,優勢十分明顯,大力發展跨境電商能夠穩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難以一帆風順,跨境電商也是如此,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困境,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下,也會加劇跨境電商的發展難度。為了推動跨境電商的穩步發展,應加大力度探索我國跨境電商的出路。鑒于此,本文將目光聚焦農產品,重點論述了“一帶一路”視域下,農產品跨境電商所面臨的發展困境,并探討走出這些困境的路徑。
關鍵詞:跨境電商;“一帶一路”;農產品;困境;冷鏈物流
本文索引:呂新福.<標題>[J].中國商論,2021(21):-009.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1(a)--03
早在漢代,便證實了“一帶一路”的真實可行,在貿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后,“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無疑帶給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空前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助于農產品“走出去”,打破貿易壁壘,與沿途國家實現多方面的交流,如文化、經濟及政治等,使我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大大拓寬,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1]。同時,“互聯網+”模式的日漸普及,便利了我國農產品跨境銷售的開展,但客觀來講,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一些問題也愈加凸顯。因此,進一步研究農產品跨境電商在“一帶一路”視域下面臨的困境及出路,顯得意義重大。
1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1.1 跨境電商的市場交易規模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額呈井噴式上漲。同時,近年來,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年均增長率約為20%,到了2020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在進出口總額的占比更是超過40%。從這些數據中能得知,對外貿易離不開跨境電商的支撐,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同時,農產品在跨境電商平臺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1.2 建設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標準》于2017年正式發布,使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品級規范、包裝標簽、運輸管理、產品要求等方面基本得以明確,進一步推動了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2]。誠然,目前我國制定的農獸藥殘留標準基本包含了主要食品農產品種類和常用農獸藥品種,涵蓋了較多內容,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例如,日本和歐盟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分別為5萬多和14.5萬多項,而我國僅有800多項。另外,客觀來講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中,有36.4%標齡在5~10年,有36.7%標齡超過10年,不難看出標齡較大,并且很多標準未得到及時修訂,造成不少標準內容較為過時,一定會阻礙我國的農產品出口。
1.3 跨境電商信用體系建設
現如今,我國雖然完成了跨境電商信用體系的初步建立,但相較于發達國家仍不夠完善。波士頓咨詢公司測算結果顯示,當前我國的信任體系覆蓋率約為35%,而美國高達92%。同時,信用問題在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也較為普遍,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信任問題每年阿里巴巴國際站都有大量未成交金額,64%的供應商遇到過買家信任問題,因為買家信任缺失,供應商每年都會損失一些訂單[3],這也說明,信用問題已然成為制約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問題。
1.4 農產品品牌建設
近些年我國農產品品牌意識持續加強,農產品企業品牌建設和區域公共農產品品牌建設均獲得了長足發展。2017年國家工商局給出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內農產品注冊商品數量超過了240萬件,“三品一標”的數量為10.8萬個,區域公共農產品品牌超過了500個。客觀來講,雖然我國農產品品牌數量及注冊商標數量增長顯著,品牌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但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明顯不足,品牌農業體系有待完善。針對我國1200余家農業龍頭企業,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曾有過一項研究,認為即便在行業內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影響力較大,但在消費市場中品牌知名度較低,甚至在龍頭企業中品牌知曉度在10%以下的有50家。
2 “一帶一路”視域下農產品跨境電商所面臨的困境
2.1 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與農產品的局限性
因為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顯著特點便是量小、頻次多,所以較多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所制定的營銷策略、重心都放在了價格上。同時,規模較小、缺乏資金、品牌意識與創新意識薄弱等,也是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的典型特征,部分地區農產品更多依賴地緣優勢,有著較為明顯的農產品同質化情況,農產品包裝不具特色,較大程度影響到跨境農產品的競爭力。即便個別跨境農產品建立起一定的品牌效應,也不免存在非原品牌業主生產的情況,農產品品牌相同,批次不同,也存在大小、現狀、顏色及口感等方面的差異,具體管控缺乏標準,如此一來,就致使農產品跨境電商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多種問題,如產品質量、安全、保質期、監控等,要求相關檢驗檢疫部門對監管措施進行創新,使之更為高效。
2.2 物流層面的諸多影響
農產品跨境涉及的環節有很多,比如配送、國際貨運、通關及商檢等,又與不同國家的政策法規、資源、物流軟硬件及水平等存在緊密聯系[4]。就物流軟硬件而言,各國情況并不相同,微觀和宏觀上的影響,均會造成農產品跨境物流情況變得更為不可控、復雜多變,使跨境物流的協同風險增加。各國的網絡技術、信息化程度和法律法規等不一致,導致農產品跨境物流的過程難以全程追溯,尤其是農產品所具有的特性,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損害的情況,較易發生貨損或農產品質量問題,被要求退換貨,因此出現逆向物流的風險極大,會導致農產品跨境電商成本很大程度的增加。
2.3 各國通關和商檢問題
現如今,各國尚未形成一套符合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的通關手續、統一規范與標準,海關與商檢相關政策、服務,難以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加大了農產品跨境電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難度。并且,各國的海關系統化管理水平具有差異,尤其是各國繁瑣的通關和檢驗手續、復雜的進口海關流程及關稅稅則不一致等,都加大了農產品滯留海關的可能,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產品丟失、變質等,既會影響外國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又可能因為退換貨風險,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逆向物流,導致農產品跨境電商成本加大。
2.4 突出的政治、匯率、法律及稅收等風險
要實現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就不能忽視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各國政治、政策、經濟及法律等相關環境因素。要知道,跨境電商涉及眾多國家,對于跨境貿易,各國制定的通關商檢、稅務匯率、法律法規及政策等具有較大差異,使得農產品跨境電商面臨著較大的風險。例如,部分國家購買力不強,經濟情況不良,且稅收體系繁雜;部分國家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十分嚴厲;有的國家存在政治危機、政局不穩;有的國家盛行貿易保護主義;有的國家企業效率低下、貨幣貶值、匯率不穩、通貨膨脹等,都會較大程度影響到農產品跨境電商的良性發展。
2.5 較為缺乏農產品跨境電商人才
人才是行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作為新興產業,農產品跨境電商具有繁瑣的流程、復雜的環節,因此對于人才有著較高要求,既要具備豐富的網絡知識,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了解農產品行業背景、熟悉跨境電商運營、清楚農產品貿易相關規則與發展趨勢等,又須具備良好農產品國際貿易營銷的能力,所以,在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不斷謀求長遠發展的背景下,進一步凸顯了人才供需矛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與相關機構缺乏健全的人才培訓機制,很多時候高校輸送的跨境電商人才,實踐能力和行業知識,較難達到企業的實際要求,交叉型、復合型人才尤為缺乏。另一方面,人才流動頻繁,人才留不住的情況,在跨境電商行業屢見不鮮,都給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良性發展形成了較大制約。
3 “一帶一路”視域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出路
3.1 優化、整合農產品跨境電商供應鏈模式
各地在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商時,應圍繞“互聯網+”著手構建農產品跨境電商供應鏈優化模式,跨境農產品供應鏈依托“互聯網+”逐漸由生態化替代平臺化[5]。同時,跨境電商平臺間的競爭逐步演進為供應鏈競爭,不再是以往的銷售競爭。各地區應圍繞自身的農業生產區位優勢,依托互聯網核心企業,對優質農產品資源進行整合、歸集,并展開優化配置,將農產品跨境電商在流通、銷售及生產等環節的障礙成功消除,構建起一體化、集成化的供應鏈運作模式,實現技術共享、互通資源、信息共享。
3.2 差異化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商品牌
為了提高品牌的溢價功能,提高境外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農產品跨境電商要竭力實現品牌化,實現跨境農產品可追溯、高品質、綠色等差異化競爭。并且,農產品跨境電商應融合發展區域共用品牌、企業品牌及產品品牌,從鄉下品牌建設中汲取經驗,采用品牌聯合、引進品牌、品牌故事推廣和提供品牌管理及服務的多元化方式,完成農產品跨境電商品牌的打造,使地區農產品跨境電商具有更良好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國內一些地區,還可借助自身自貿區的優勢,結合試點保稅出口業務功能,實現跨境電商+一般貿易、跨境農產品進口+出口的良好融合,促使跨境電商把優質品牌農產品賣到全球。
3.3 借助中歐班列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技術
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穩步發展,需要借助冷鏈物流技術,同時,生鮮農產品在國內外所具有的巨大市場需求,也決定了要加強冷鏈物流技術的不斷更新、升級。因此,關于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催生一些新的冷鏈服務商,推動冷鏈物流技術提高,從而降低冷鏈物流成本,使生鮮農產品跨境電商能夠產生規模效應,獲得進一步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冷鏈物流系統的優化,形成良性循環。另外,伴隨“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我國多個地區相繼開通了農產品中歐班列,個別還開通了中歐冷鏈班列,因此,各地區農產品跨境電商應緊緊抓住這一機遇。例如,浙江地區可借助義新歐班列,密切農產品跨境電商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之間的交流,進而使國內外市場需求得到良好滿足,促進浙江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壯大[6]。
3.4 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協同發展,竭力實現農業產業集聚
在區塊鏈、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日益發展的背景下,促使農產品跨境電商實現生態系統的發展,也就是圍繞國內外行業和社會文化環境,技術、法律、經濟,以及農產品跨境電商核心企業,支撐企業(金融保險機構、物流配送、生產加工企業、農戶等),上下游關聯產業企業等,共同組成一個互相作用、有機的農產品跨境生態系統。該系統從縱向環節、上游到下游的優化,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因此,各地政府應積極引導包含在農產品跨境電商生態系統中的電商云服務、云平臺、物流企業、智能倉儲、全球供應鏈管理企業、支付企業及運營企業等,入駐農產品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結合跨境電商園區內的各種保障與配套機制,把相關項目(企業結算、設計、研發及運營等)落戶到農產品產業園區,旨在逐步形成跨境農產品信息化產業集聚區,促進地區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穩步發展。
3.5 加強農產品跨境電商綜合型人才的培養
在“一帶一路”視域下,要想穩步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就不能缺少農產品跨境電商綜合型人才的參與[7],對此,可通過以下幾點完成綜合型人才的培養。第一,企業要保證現有員工能夠服務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高效開展,加大內部員工的培養力度,使之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第二,學校方面要開設相關專業,將更多農產品跨境電商人才輸送到社會。第三,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面向社會開設更多的培訓項目,提高農產品跨境電商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著手培訓基地的建設。第四,鼓勵大學生、鄉村人才等,參與創新創業隊伍,建設青年返鄉孵化基地,把農業園區建設成示范推廣、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吸引更多人才入駐,從而在人力資源層面,保證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
4 結語
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所提供的良好政治和經濟條件,帶給了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空前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面臨著一些困境,但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協同助力,以及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不斷改革、創新之下,必然會走出困境,發揮出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曉平.“一帶一路”倡議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產經,2020,236(4):11-12.
【2】夏天嬌.海外倉助力一帶一路跨境電商協同發展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20,304(12):61-62+77.
【3】李美丹,陳晶,冷麗蓮,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20(7):13-14.
【4】卓貞運.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碎片化形態及其發展進路分析[J].產業科技創新,2020,2(16):64-65.
【5】李媛,汪佳濱,李光輝.海南自由貿易區(港)背景下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策略探析[J].北方園藝,2020,449(2):163-167.
【6】徐冉.“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南省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系統優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431(9):67-68+75.
【7】劉阿娜.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對電商人才的要求及其培養研究[J].農業經濟,2019(12):111-113.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Solution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Zhejia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LV Xinfu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obvious advantages. Vigorously develop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can steadi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thing is not always smooth. The same is true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its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under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it will also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t is necessary to double efforts to explore the way out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China. In view of thi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dilemmas faced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discusses paths of getting out of these dilemmas.
Key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ilemma; cold chain log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