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四五”規劃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綱要,規劃中明確了經濟發展的新目標、社會發展的新步伐、文明進步的新水平。在“十四五”規劃下,江蘇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江蘇國際貿易投資可以構建新的發展平臺,在“一帶一路”發展背景下,利用江蘇經濟的發展優勢,創新出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江蘇經濟將構建綜合性多元化的發展平臺,堅持全面對外開放,創新機制,完善政策,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整體效能,放大開放優勢,拓展開發空間,利用“一帶一路”的發展模式,對接國際貿易投資的良好形式,統籌經濟發展的全局,加快轉型升級。在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面前,運用市場機制提高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本文分析闡述了“十四五”期間江蘇國際貿易投資和“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思路和方針,為江蘇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十四五”規劃;江蘇;國際貿易;“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
本文索引:鄭秀坤 .<標題>[J].中國商論,2021(21):-015.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1(a)--03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時期,在新的發展環境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面臨著多種挑戰。“十四五”規劃指明了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著中國經濟持續向前。江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擁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始終處于經濟發展的領先地位。在“十四五”期間江蘇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國際貿易投資和“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建設。國際貿易投資能夠讓江蘇經濟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潮流中,“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中國經濟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和條件。“十四五”期間江蘇經濟國際貿易投資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需要從宏觀上考量,也需要從微觀上推進,需要在實際中建立健全服務體系,提升產業水平,完善交通網絡,推進多元化合作,強化公共服務,提高國際認同感,使江蘇真正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發揮江蘇的地域優勢和環境優勢。
1 “十四五”期間江蘇國際貿易投資和“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優勢
1.1 基礎合作項目關系緊密
江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江蘇的開放占據了地緣優勢和科技優勢。在國際貿易投資和“一帶一路”倡議布局中,江蘇主動融入新的變革。在面臨著重大機遇時,江蘇加強政策溝通,強化交通聯系,促進貿易發展,實施貨幣流通,強化人文管理,區域合作關系更加緊密,合作的環境更加暢通。在未來的發展中亞洲基建資金需求達到8萬億美元。在東南亞發展環境中,基礎設施市場蓬勃興起,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先后公布了與中國的合作,在技術與建設方面,江蘇將與東南亞地區發展融為一體,構建雄厚的產業集群。江蘇實施產業合作與企業國際化發展“一帶一路”的國家大都處于工業化階段,可以將制造業轉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可以抓住整合國內資源的優勢,打造國際生產網絡,培養發展的國際產業鏈模式。
1.2 江蘇具有融資便利化的基礎條件
在江蘇經濟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始終把投融資環節放在重點位置。2014年21個國家在北京簽訂亞洲投資銀行以后,亞投行已經有57個成員國。江蘇省依靠亞投行的基礎建設投資,構建起專項的融資模式,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專項資金。江蘇積極參與到“海上絲綢之路”金融機構,解決了經濟發展中的資金問題,實現了互聯互通,多重建設。例如,在構建自貿區網絡中,江蘇推進了與周邊環境的融合,構建起具有輻射性的自由貿易網絡,積極聯系各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大幅開放東盟產品市場。在投資經濟合作等方面,江蘇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強化制度優勢,突出合作共贏。
1.3 多重戰略產生疊加效應
在江蘇的發展中,充分利用國家戰略發展的優勢,國家制定了實施“長江經濟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之路經濟帶”的開發戰略以后,協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實施江蘇沿海開發戰略和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戰略,構建了六大國家經濟開放發展戰略,各種戰略集合以后推動了江蘇經濟向前發展。江蘇協同區域經濟發展,也實現了國內外地位的提高。江蘇是沿海開放的經濟強省,有良好的基礎,開放的態度,經貿合作規模顯著,產業發展扎實,江蘇2018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為1088億美元,2019年裝備制造業占全國45%的份額,船舶工業占市場35%的份額,連續5年建筑產業占全國第一。
2 江蘇國際貿易投資的優化策略
2.1 強化多式聯運的一體化建設
在國際貿易投資方面,江蘇與東盟的貿易往來比較密切,隨著“十四五”規劃的逐漸清晰,在國際貿易的投資工作上,先要做好基礎建設的全面提高。江蘇目前擁有“三縱四橫”8條對外的鐵路網格,在鐵路建設方面需要構建完整的鐵路體系,實現“三縱六橫”的規模,加強省內外及跨國運輸的便利。在航空建設方面,江蘇有9個一類航空口岸,吞吐量可以突破百萬人次。例如連云港花果山國際機場就是運用連云港作為核心區實施先導構建,港口基礎建設方面通過能力貨物吞吐量以及萬噸級以上泊位,億噸大港等,多個項目在全國占第一位,這樣的基礎能夠為國家貿易往來提供便利的平臺。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江蘇將公路運輸、水路運輸、鐵路貨運運輸實現了多次聯運一體化經營,構建多種合作模式,提升貿易水平,發揮多種國際線路的優勢。
2.2 推進跨境電商發展
在江蘇經濟發展中跨境電商發展狀況整體良好,已經建成全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第一梯隊,在進行跨境實驗區綜合實驗中,以15個省級跨國資產園區和4個公共海外倉為依托,打造全新的電商發展格局,推動了電商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了江蘇外貿的整體水平。在國際貿易方面,跨境電商也存在一些難題,例如倉儲和物流成本高等問題,在實施此項工作時江蘇選擇在海外建倉,有利于電商企業快速擴大。截至目前江蘇共建成4個公共海外倉,海外倉數正在持續增加,為整個江蘇省的跨境電商行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貿易投資更加便捷。在跨境電商方面,江蘇省同樣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加強與各部門的溝通協作,鼓勵跨境電商更好的“走出去”,建立完善的溝通監管機制,提高品牌意識,強化人才培養意識,突出自主知識產權,開發高新技術,做好人才的梯隊式培養。
2.3 構建良好的海關環境
江蘇海關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省內所有的地級市均設有海關,海關設施比較齊全,以電子口岸為平臺,提高貿易效率,就要增加執法透明度,強化綜合管理效率,實現通關無紙化,縮短通關時間,整體上提高辦事效率。2017年實施全國通關一體化以來,海關查驗報關單方面的數量明顯超過屬地海關,在口岸海關報關單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就要求對通關效率進一步提高,全國通關一體化為貿易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量的通關業務在高效率實施下完成了快速處理。江蘇在推進海關一體化建設中加強互通互聯,實施共同發展,實時動態管理,強化效率提高。
2.4 加大政策指引創造良好環境
國際貿易投資是拉動江蘇快速進步的重要支撐,在實施特色項目建設中,江蘇在貿易投資方面突出了政策的扶持力度,在跨境企業以及辦事效率等方面營造良好的環境,搭建良好的平臺。平臺建設至關重要,有了自由發展的平臺,江蘇經濟就有了自主的環境,擁有做好多種貿易投資的優勢,突出多方面的管理。
3 江蘇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展望
3.1 明確戰略發展思路
“十四五”規劃為中國的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確指出了各省發展的重點。江蘇省在“十四五”期間需要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優勢,從戰略思維上做好各種準備,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為經濟發展構建良好的政治環境。在合作項目政策上兼顧多方利益,主導經濟發展的整體思路,尊重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突出優勢項目合作,例如紡織業、小商品加工業等進行深度合作。江蘇在“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要注重務實性和創新性,推進各項工作向前發展、合理布局、改革創新,共享共贏,在推進過程中要做好政策指引。外交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建立商用平臺,做好資源紐帶之間的融合,實踐中要注意農工貿經濟合作區建設,為企業搭建運營平臺,開放貿易專業建設多種項目。特別是在重大平臺的建設上,以基礎建設為主,促進統籌兼顧,加強平臺建設,引導合理配置資源,從多方面發揮資源優勢。在推進頂層設計中,從宏觀上規劃,統籌采用宏觀調控的方式,做好“一帶一路”重大發展平臺建設,發揮政府多項功能,讓江蘇各地方對應相應的國家和城市。從省級層面設定發展規劃,從國家層面明確發展目標,加強綜合建設,做到主動對接、互通有無,以江蘇成熟的市場,豐富的行業種類為企業各個項目搭建更大的合作平臺,上下聯通省市溝通,建立省級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絲綢之路基金。在檢查過程中,要及時解決發展中管理制度的問題,明確責任義務,建設“一帶一路”公共信息平臺,發揮信息平臺的作用。
3.2 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并構建商業服務體系
“一帶一路”的發展需要不斷整合資源,發揮運營平臺的效能,堅持市場引導,有利于遵循市場規律,開展市場化運作,政府可以發揮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的雙重作用進行資源配置,實現經濟之力分配合作共贏多重發展,以企業為主導構建園區建設模式,沿線不同的國家共同構建綜合產業園,發揮行業優勢,突出市場功能,做好產業鏈建設,完善產業教師會籍等工作,加強政府和行業之間的交流,搭建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通行證,利用商會協會學會的組織功能,建立多邊合作機制,推動江蘇經濟發展。例如在紡織業、化工、冶金、水泥、農業以及海洋物流等方面實現產能轉化,利用自貿區的溢出優勢,主動發展理念,構建自貿區改革模式,推進自由貿易基地的載體建設,推進江蘇境內人民幣結算,突出檢疫檢驗等工作,復制自貿區實踐模式,發揮地緣優勢。
3.3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需要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以推動構建雙循環發展為新的格局,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方面謀劃藍圖,在建設中明確戰略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構建科技創新合作,突出新的發展理念,在人才技術貿易制度等方面,打通各種通道,實現產業發展的鏈條建設,空間對接建設、結構立體化建設,實施轉型快速化,建設人才交流化。在國際形勢和整體思路下構建交匯點優勢,按照“一帶一路”的工作機制,完善政府支撐體系,加強產業模式,構建交通網絡,推動多元化合作,通過服務全國性的經驗,做好項目承接,加強項目宣傳,暢通信息管理,做好產業集中發展。在實踐中,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做好發展的規劃編制工作。例如在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高質量建設中,推動中歐班列高水平運營,加快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區建設,推動柬埔寨西港特區建設提質增效,提升連云港兩基地建設水平,推動霍爾果斯東盟經濟特區建設。2020年江蘇省完成了組建國際貨運班列公司的任務,提升了班列水平,打造了柬埔寨西港特區2.0升級版,提升了連云港兩基地建設水平,使江蘇“一帶一路”倡議走向深入發展。在重點合作園區的,人文交流、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北沿江蘇高鐵建設項目加快,無錫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建設,全面開展了5級規劃部署,江蘇開始拓展海外發展空間。
4 結語
經濟發展依托于資源的高效利用,在江蘇經濟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十四五”規劃奠定了經濟發展的新基礎,指明了經濟的發展方向,“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將江蘇推向了國際綜合體系化建設。江蘇在經濟發展中會實現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絲綢貿易之路,推進合作園區建設,構建人文交流互動平臺等,會依據當前良好的條件,積極拓展海外發展空間,培育壯大跨境產業鏈,打造經濟繁榮,人文交流順暢的新城市。江蘇“十四五”期間進行高質量建設,這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江蘇經濟布局建設的基礎,國際貿易投資和“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必將引領江蘇經濟高水平發展,為全國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作出榜樣。
參考文獻
【1】楊向陽,范銀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走出去”步伐[J].群眾,2018(6):32-33.
【2】涂鈺英.江蘇省出口貿易發展現狀及策略分析[J].北方經貿,2019(10):26-27,59.
【3】王磊,黃彬,顧心月.“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蘇企業國際化的模式、問題與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5):107-108+126.
【4】問澤霞.貿易戰背景下我國貿易利益分析——基于屬權原則和要素分解的測度[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2):92-96.
【5】阿多斯.“一帶一路”背景下運輸走廊投資與創新的經濟效率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6】葉伯拉特.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投資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19.
【7】張建民.江蘇對接“一帶一路”若干問題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Jiangsu's International Trade, Investment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Plekhanov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ZHENG Xiukun
Abstrac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is a new outline for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sets out new goal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step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 new level of civilization progress. Unde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Jiangsus economy has ushered in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Jiangsu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can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platform. With the advancing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t makes use of Jiangsu's economic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innovates a new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conomy, Jiangsu will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platform, adhere to opening up across the board, innovative mechanism and perfect the policies, as well as promot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section in terms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nlarge the advantages of opening up and exp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used to align with good fo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coordinate the overall landscap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face of new circumstances,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tasks, new driving forc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boosted by using market mecha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paths and polic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of Jiangsu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provides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Jiangsu.
Keywords: the “14th Five-Year Plan"; Jiangsu; international trad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rsection;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