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敏 張燦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高校的擴招,我國一些地方高等教育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出現不協調的現象;然而,目前地方經濟增長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兩者之間適配度不夠。因此,本文在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的現狀、人才需求情況及今后的發展方向,找出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優化培養模式,使高校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增長達到合理的適配,達到供需配比平衡,相互促進和發展。
關鍵詞:地方經濟;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優化
本文索引:張琦敏,張燦 .<標題>[J].中國商論,2021(21):-185.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1(a)--03
1 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隨著世界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高等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國外研究提出高等教育為所在地經濟發展創造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并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增長。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研究了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投資及其關系后,給出教育投入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論斷。國內研究表明,在現代教育發展改革背景之下,高校被推向市場,市場需求是主導,高校教育為地方經濟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術支持,提升地方經濟實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大約有1/4是人力資本創造的,發展高等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能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從區域競爭力理論的角度來看,經濟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又是教育的競爭,而教育的主要職能就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要素和有效途徑。以往對于高校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來滿足地方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沒有深入研究、分析。因此,要實現地方經濟的持續增長必須依靠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科技的不斷創新來實現。
2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目前,我國很多應用型高校依然以傳統的思維模式辦學,專業設置過細,知識結構單一、學科建設滯后,人才培養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和地方經濟的發展要求,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結果與地方經濟需求適配度不夠,出現了供需矛盾的狀況。社會和地方經濟對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應立足當下,培養更符合地方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支持,是目前應用型高校需完成的迫切任務。
2.1 調研、分析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
高校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需求應達到合理的適配,高校人才培養的實施結果為向社會輸送畢業生,可以用人單位、企業等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滿意度作為重要的衡量手段。本文基于對某高校近幾年1032名已經工作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317家就業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做了調研;通過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現狀,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情況,來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改革、人才培養進行深入思考,評價高校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的適配性,尋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下表1、表2、表3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各項數據調查。
從調研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了解到畢業生認為影響就業較大的因素,學校需培養的人才素質及學校教育教學因素方面的各項占比,學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的配比不平衡,適配度不夠。從高校專業培養的角度出發,一個專業的學生能不能勝任畢業后的專業工作,完全取決于他的專業實踐能力,光有理論的專業人才是空殼的,只有實踐與理論的相結合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學校應該在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對學生花更多的精力,其次是教學方式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社會所需人才的培養,教學方式方法的轉型和升級是必然結果。因此,應找到地方經濟的需求與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兩者之間相關聯的各項因素,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達到供需平衡,促進地方經濟和高校共同發展。
2.2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高等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研究成果;市場所需人才須依靠教育培養和輸送,教育所具有的活力、先進性和創新性是促進地方經濟內在增長的直接因素。高校作為一項產業參與市場競爭,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及地方經濟發展結構的制約;同時,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也會直接對地方經濟產生重要影響。高校在為社會提供大量高素質、高技術水平人才的同時,也應考慮到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培養人才和發展教育,有針對性地培養地方經濟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使兩者達到很好的適配效果。
2.3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行業結構、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總體結構,類型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也要進行相應調整,需要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綜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然而,目前我國部分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如:
2.3.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由于部分地區經濟不發達,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支持及投入不足,只注重擴大招生規模和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的教育教學條件建設和文化積累不足,以至于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模式認識和確立不夠準確,培養目標沒有完全適應當前以及未來社會產業的發展與技術的變革。
2.3.2 人才培養制度創新思想不夠
目前許多高校的人才培養趨于“同質化”的現象明顯,人才培養并沒有從高校治理結構和體制機制方面進行完善和創新,沒有從學科專業特色的繼續培養、學生個性的培養和創新等方面出發,沒有形成多類別、多學科、多層次發展的人才培養結構和思路。
2.3.3 人才培養內部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把創新和應用作為人才培養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形成自我規范的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目前,很多高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以至于對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造成了影響。
2.3.4 人才培養評價制度不健全
高校人才培養最終需得到社會認可與接受,一直以來,對學生的評價以分數、考試為主要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簡單,缺乏靈活性,還不夠全面;單一的應試考試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喪失創新的興趣和動力,不能合理的學以致用,人才培養很難有客觀、具體、全面的評價標準,以至高校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準確構建動力不足。
2.3.5 人才培養沒有結合地方經濟的需求來制定
地方經濟的需求取向及評價結論會對高校的人才培養產生重大的制約和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目標也會影響著高校的人才培養標準。然而,部分高校沒有充分對市場、對人才需求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因此,培養出來的人才缺乏競爭力,人才培養結構與地方經濟需求的銜接還不足,不能滿足現代產業體系和市場經濟多樣化的需求。
2.4 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及目標定位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社會的行業結構、產業結構、職業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新常態下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也提出了新要求,需服務于地方經濟,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地方經濟評價、社會的認可也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形成。
高校人才培養總體結構、類型結構、學科專業結構都要進行相應調整,需要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復合型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比例,深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各類別、綜合型人才成長的教育教學環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系統,形成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找到正確的目標定位,提高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創新能力。
3 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的對策與建議
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應服務于地方經濟,才能提升自身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才培養共性與個性相結合,避免“同質化”競爭,應有適應當下與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地方經濟社會評價的價值取向作為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標準,制定和調整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基于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現狀,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的需求變化,在總結分析以往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后,優化得出人才培養模式的幾條建議。
3.1 復合型人才培養
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培養目標,結合地方對人才需求,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具體為“專業與專業相復合、學科交叉復合、學科基礎+專業特色”的復合方式,學??筛鶕陨淼膬瀯萏厣珜I為主導,結合地方、社會的需求,結合相關專業,科學、合理的進行課程設置,使學生能在學習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效結合其他專業領域的一些知識,使得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能夠得到融合和擴展,這樣既有利于做好自己的特色專業,又能培養出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用性強的復合型人才。
3.2 創新型人才培養
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及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需要,高校應準確把握地方經濟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意識。高校在立足于基礎教育、專業教育之外,更應把握好未來人才知識結構、能力拓展的趨勢,使學生在掌握多專業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潛能,注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今后在工作中能應對社會和地方經濟的多元變化,不斷開拓自我。
3.3 高?!髽I合作共建人才培養
高校培養的人才直接輸入到社會,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诘胤浇洕?、行業、企業急需技術及薄弱環節和地方經濟對人才培養能力需求的定量要求,學校和企業應當合作,對學生進行“理論+實踐”融匯貫通的知識體系的培養。學校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專業素質的教育,企業則是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技能的訓練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學校—企業合作培養模式”下,能更加深刻理解和體驗到知識與技能的結合,使得教學與實踐不脫節,及時高效的結合、運用。因此,學校和企業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質量要求、考核評價等方面應當形成統一要求,制定出一套“校企共建,聯合培養”的課程體系,才能更加有效的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行業、企業的無縫對接:通過合作辦學,高校可以探索出人才培養的規律,結合地方經濟,優化課程體系,不斷完善教學模式,調整師資結構,提升辦學水平。
3.4 分層教學、分流培養
目前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進行快速轉變,生源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存在學生基礎差、個性化差異明顯、畢業生與社會需求不適配等方面的問題。為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個性化發展,應結合地方經濟與行業企業的發展趨勢,明確人才培養規格,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因此,以培養不同類別的人才培養為目標,一方面,根據學生的不同起點和發展需要,建立起分層教學的基礎課課程體系,按照學生學習基礎差異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情況。另外,按照學生自身的興趣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引導學生分別以素質培養、實踐能力、實踐技能相結合為方向的學習,科學、合理的設置好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技能培訓課,使人才培養能分流引導、突出特色,實現多渠道輸出。
當今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仍是個薄弱環節,需對人才培養的現狀、影響因素進行認真分析,可以從高校治理結構和內部體系制度完善來進行創新,以及從學科專業的繼續培養、學生的個性特征培養等方面來進行,結合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不斷優化人才培養質量,使得人才培養質量能服務于地方經濟,不斷提升高校自身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洋溪,劉甘雨.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分析[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0(1):1-6.
[2]呂穎,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定性分析[J].學術交流,2001(5):88-90.
[3]郭云卿.地方高校協同創新適應區域經濟發展對策研究——以“廣西高校服務北部灣行”為例[J].經濟視角(上旬刊),2015(5).
[4]周異決,張麗敏.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機制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報,2011(6).
[5]高等教育與我國地區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從人力資本存量的角度[J].西北人口,2007(6):17-19.
[6]盧曉中.高等教育走向“社會中心”與人才培養模式變革[J].教育發展研究,2011(19):27-30.
[7]胡振波.吉林省經濟發展人才需求與地方高校教育體系完善綜述[J].同行,2016(13):29-210.
[8]劉蓓.云南省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13.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Local Economic Adaptability
Dianchi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ZHANG Qimin? ZHANG Ca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ome parts of China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growth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local economic growth on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sufficiently compatible between the two.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ocal economy, talent demand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find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figures out ways to optimize the training model so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achieve a reasonable fit with local economic growth,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promote and develop mutually.
Keywords: local economy;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