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芳 韓岳峰
摘 要:近幾年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21年,我國實現全面脫貧,在此期間新冠疫情的爆發和防控常態化為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新挑戰。在這個過程中金融作為經濟的核心,保險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和經濟的“安全閥”,保險扶貧對防范和化解脫貧攻堅過程中的風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整個行業多措并舉,從保險扶貧機制、普惠型扶貧保險產品、在貧困地區設立專業保險機構和加大貧困地區保險資金投資等方面來大力推進保險扶貧。
關鍵詞:保險扶貧;脫貧攻堅;抗擊疫情
本文索引:王步芳,韓岳峰.<標題>[J].中國商論,2021(21):-188.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1(a)--03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多措并舉鞏固成果,加大就業扶貧力度”“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種養業發展,確保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2021年2月習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強調“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金融是經濟的核心,保險是社會的穩定器和經濟的“安全閥”,保險扶貧作為金融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防范和化解脫貧攻堅過程中的風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我們應該大力推進保險扶貧,通過保險扶貧來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貧困人群的脫貧致富,以確保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安全,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
1 我國保險扶貧存在的主要難點和障礙
保險扶貧對于“老、少、邊、窮”等地區和貧困人口脫離貧困、改善生活和提高社會經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保險扶貧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難點和障礙,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商業保險機構參與保險扶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商業保險機構是盈利導向的市場主體,相比社會保險機構等其他公益型主體,運營成本高、收益低,加上貧困地區本身收入水平有限、對盈利性中高端商業保險產品缺乏購買力等因素影響,導致商業保險機構在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上壓力較大。并且大部分商業保險機構未能針對貧困地區實行傾斜績效考核制度,商業保險機構在貧困地區的分支網點受追責問責機制影響,推動保險扶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往往流于開會討論階段,實際行動大打折扣。
二是普惠保險產品嚴重不足。貧困地區最急需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脫貧攻堅戰中需要高度重視的是嚴防已經脫貧的群眾再次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但是,在很多貧困地區,商業保險機構偏好盈利性保險產品和中高收入人群的選擇性服務,導致已經宣布脫貧的廣大貧困山區只有面向中小學生的在校醫療保險和交通意外保險等產品,其他雪中送炭型的普惠保險產品相當短缺,而難以惠及廣大農村貧困戶及廣大低收入群體。
三是保險機構對產業扶貧的投入不足。貧困地區原有產業結構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而中西部貧困地區往往自然條件惡劣,部分地方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這些客觀因素對貧困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經濟作物的影響較大,經營收入穩定性較差,投資風險較大,這直接影響到保險機構對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的投入。
四是貧困地區政府部門對保險扶貧的配套政策和支持力度不夠。一些地方政府對直接服務于貧困山區和貧困農戶的商業保險機構和普惠保險業務,缺少“特惠”財稅政策,引導保險扶貧的效力降低。保險機構的一些惠農保險產品,如水產養殖保險、收獲期農作物保險和林木保險等,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經濟損失驚人,保險賠付巨大,將嚴重影響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如果貧困地區地方政府沒有配套出臺一些財稅政策,大多數保險機構不愿意做這種風險極大的業務。
2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保險扶貧措施分析
2.1 將保險扶貧機制作為制度性安排,納入政府脫貧攻堅戰略規劃
在當前疫情防控時期,要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不良影響,通過保險扶貧機制完善扶貧制度體系建設,將保險扶貧機制納入務實可行的脫貧攻堅戰略規劃,提升政府對貧困地區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切實提升貧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首先,要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形成良性互動的保險扶貧機制,探索制度創新,在貧困地區試點強制性保險和補貼性保險,通過財政支持為貧困人群購買或補貼普惠型商業保險服務,拓展和創新與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相關、關系重大國計民生和社會安定團結的扶貧保險產品,通過市場化手段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提升貧困人群的生活水平,維護貧困地區的社會穩定。
其次,要聚焦扶貧短板,針對國家扶貧開發體系難以覆蓋的盲區,抓住政府行政扶貧手段難以奏效的痛點,自覺補臺、主動作為,以創新思維發揮保險功能作用,將保險扶貧的方式方法納入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略規劃中,更好地體現保險的行業價值和責任擔當,讓廣大貧困人口通過保險扶貧機制真正實現脫貧脫困。
最后,要加大保險扶貧支持力度,完善農業保險保障體系,把精準扶貧落實到發展生產上,推動貧困地區復工復產,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綠箱”慣例,加強財政對貧困地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規模和范圍,對疫情相關的出險理賠要簡化理賠流程,把疫情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為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金融保險支撐。
2.2 針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的保障型保險需求,提供普惠型扶貧保險產品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金融保險業肩負的義不容辭的重要使命。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反貧困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防止脫貧人口返貧工作依然任重道遠。扶貧保險產品大有用武之地。
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有普遍的保障型保險需求,保險業在精準扶貧方面能夠發揮獨特作用。據調查在我國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的占比高達42%,大病致貧成為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遭遇意外災害、親人傷殘等變故,也常使一個家庭陷入困境。如果這些貧困家庭有保障型保險產品,在遭遇天災人禍時就能夠提供精準保障。普惠性扶貧保險產品可以做到又精又準:一方面是“精”,體現在保險業自身的特色,保險本身就是基于大數法則分攤意外事件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對個體來說,平時不用太大投入,而一旦遭遇意外變故,則可得到較多保障;另一方面是“準”,體現在保險所保障的東西,恰是致貧的重要因素。貧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病”與“災”是兩個重要方面,而“病”與“災”正是保險保障的重要內容。因此,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亟待普惠型專業保險產品和服務,通過普惠型保險產品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實現精準扶貧的戰略目的,助推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普惠型扶貧保險產品的提供上,要引進國內外優秀金融保險公司的專業人才,借鑒先進經驗,學習前沿知識,吸收先進成果,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創新風險控制和營銷模式,依靠激勵、懲罰、考核和創新手段提升服務水平,針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的人身保險需求和特點來研究國內農村市場空白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現有險種的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容,擴大貧困地區市場急需扶貧保險產品的供給,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學術機構、知名企業合作,開發專注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的普惠型保險細分產品,滿足廣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普遍的保障型保險服務需求。
2.3 在貧困地區設立專業保險機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抓手和載體,負責保險扶貧政策、措施和工具的落地
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通過市場化運作、多種形式積極參與貧困地區扶貧建設,充分發揮保險機構助推脫貧攻堅的主體作用,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要始終堅持“保險”首先應該“姓保”,處處體現保險業的社會經濟“安全閥”功能,以增強貧困地區抵御風險能力、提高社會安全感、提高貧困群眾生活質量為目的,發展絕不能旁門左道。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要始終不忘“扶危濟困、雪中送炭”的初心,突出專業保險服務的保障功能,提高貧困地區保險保障業務發展能力,大力開發適合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的保險產品,主動對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貧困地區設立專業保險機構,有利于全面落實保險扶貧政策、措施和工具。一方面,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可以將保險納入各級扶貧規劃及政策支持體系,運用保險工具防范化解脫貧攻堅風險,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并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對扶貧保險給予保費補貼,建立扶貧工作的考核評價機制,積極主動承擔和完成定點扶貧任務。另一方面,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可以就地招聘大量基層員工,不僅最大限度地解決就業問題,而且可以協助貧困地區發揮駐村工作隊、黨支部和村委會等基層組織作用,加大保險扶貧政策宣傳和產品介紹,幫助貧困戶辦理參保手續和理賠事宜,讓貧困戶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保險服務,宣傳表彰扶貧先進人物,推廣典型扶貧經驗,營造良好扶貧氛圍,凝聚脫貧攻堅的正能量。
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抓手和載體,必須立足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的實際需要,大力推進保險扶貧政策、措施和工具的落地,建立保險扶貧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必須提升自身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水平,努力做到資產負債的期限、收益、風險、流動性等方面相互匹配,為更好發揮保險的金融屬性打好基礎,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創造優良的經濟條件。另一方面,貧困地區的專業保險機構要精準對接貧困地區的細分保險市場需求,積極開發扶貧三農保險產品和保障型人身保險產品,滿足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險需求,提供“買得起”和“保得到”的保險服務和風險保障,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2.4 在貧困地區加大保險資金投資,加快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按照風險可控、可持續發展和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以債權、股權、產業投資基金和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貧困地區的道路交通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能源資源密集型重點產業和水電氣熱等民生工程建設,積極支持可創造穩定經營性現金流、可帶動農戶脫貧、吸引部分貧困農戶就業的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融資需求,加大對貧困地區保險資金投資的強度和力度。
首先,積極推進保險資金參與貧困地區的PPP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保險資金投資貧困地區PPP項目,可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管理機構作為受托人,發起設立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受益憑證募集資金,向與政府方簽訂PPP項目合同的項目公司提供融資,投資符合政策規定的PPP項目,從而促進保險資金參與貧困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重要資源開發和關鍵產業扶貧,為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其次,在貧困地區加大保險資金投資,要著眼于提升貧困人群脫貧致富能力。將保險扶貧與扶智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貸款保證保險、鄉村教師和對口支援教師意外險,推動保險參與轉移就業扶貧,優先吸納貧困人口作為農業保險協保員;特別是要對接我國西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面向貧困家庭子女開展保險職業教育、生產技能培訓和定向招聘,幫助貧困家庭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實現靠技能徹底脫貧。
最后,加大貧困地區的保險資金投資,要降低保險運營成本,提高保險資金投資效益。進一步創新保險資金投資模式,把保險扶貧落實到投資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等有收益的項目建設上。更加重視發揮保險的資本融通功能,把保險資金投資作為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貧困地區的農村水利、公路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文化、教育、衛生、養老、健康等領域,以債權、股權、產業投資基金和資產支持證券等組合拳投資運作,與地方政府一起分擔產業扶貧重任,從而為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建設項目提供穩定、可持續和低成本的長期資金投資。
3 結語
保險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金融保險行業的重大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保險扶貧理所當然要增強脫貧攻堅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力護航“精準扶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文輝.進一步創新保險扶貧體制機制[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6(11).
[2]郭金龍,周小燕.保險扶貧政策、機制與績效評價探討[J].當代金融家,2018(2).
[3]江潔.保險扶貧的四個路徑[J].人民論壇,2018(22).
[4]石踐.保險扶貧攻堅創新[J].中國金融,2018(17).
[5]吳傳清,鄭開元.保險精準扶貧的路徑選擇與促進機制[J].甘肅社會科學,2018(3).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surance to Win the Battle of Eliminating Poverty
Zhejiang Yuexiu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WANG Bufang? HAN Yuefe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2021, China achieved a complete alleviation of poverty. During this period,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and the normaliz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inance is the core of economy, and insurance is the stabilizer of society and the "safety valve" of economy.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suranc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the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getting rid of poverty. By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at the forum 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a decisive battle, with multiple measures in the whole industry. We will vigorously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surance from the aspects of insurance poverty alleviation mechanism, univers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surance products, setting up professional insurance institution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insurance funds in these areas.
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insurance; battle of eliminating poverty; fighting against the epi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