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寧
今年夏天,一則天價藥物根治癌癥的新聞引爆了朋友圈。據報道,陳女士兩年前被確診淋巴瘤,在今年夏天接受了一種名為CAR-T的免疫治療后,癥狀得到了“完全緩解”,也就是通過現有的醫療手段已經查不出癌細胞的殘留。根據網傳的銷售訂單,這款CAR-T治療的零售價格高達120萬元/袋,讓大家不禁感嘆,這束癌癥根治之光恐怕只能照耀在少部分人身上。其實,CAR-T在全球范圍已經有5款藥物上市,在歐美國家的售價甚至達到300萬人民幣,外國民眾也是議論紛紛,這種天價神藥到底是什么?值不值?普通人還有希望用到嗎?
要了解什么是CAR-T和免疫療法,需要先講一講什么是癌癥,以及我們對付癌癥的基本策略。癌癥,也就是惡性腫瘤,是一種人體細胞的異常增殖,由少量的癌細胞不斷復制,壯大后四處轉移安家,破壞正常組織和器官的疾病。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個精密運轉的龐大國家,癌細胞就是一小撮叛亂分子,他們脫離了正常的社會秩序,一心只想繁殖、侵占,并且掌握了各種反偵查技術來逃脫警察(免疫系統)的抓捕。
治療癌癥有兩種模式,一是殺傷,二是調節。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等屬于前者,類似于定位敵人后,把他們窠臼打包送上天(手術),或施行區域轟炸(放療)和投放化學武器(化療)。此種殺傷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避開平民(正常細胞),可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少量僥幸躲過炮火的余黨仍舊可以潛伏在暗處,伺機興風作浪。
第二種模式——細胞調節則是提高機體的應對能力,通過加強警察的數量、質量和裝備,來精準識別、絞殺敵人,避免無差別打擊。近期大熱的免疫治療便屬于此類。免疫治療由于精準程度高,對正常細胞的損傷小,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后的第四大癌癥治療手段。前文提到的CAR-T便是屬于免疫治療中一種操作較為復雜的“細胞免疫療法”。
提起癌癥的免疫治療,雖然CAR-T憑其高昂造價引人注目,但此領域中的不二王牌另有歸屬,叫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也就是獲得2018年諾貝爾獎的PD-1/PD-L1(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免疫療法。這種療法的原理并不復雜,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人體王國中,免疫警察們在抓捕各類犯罪分子時首先需要進行識別,對方是外來的細菌病毒?還是內部叛變的癌細胞?還是遵紀守法的居民?為了避免誤傷,對方只要出示免檢證(PD-L1),通過檢測器(PD-1)識別后便可過關。然而,狡猾的癌細胞仿造了很多免檢證,混入良民中,欺騙免疫警察,導致檢查效果大大降低。科學家們發現這一點后,發明了PD-1抑制劑和PD-L1抑制劑,也就是為免檢證和檢測器貼了“封條”,阻止癌細胞利用漏洞蒙混過關。這一招一經出臺便立竿見影,大量臨床試驗證實,多種癌癥經過抑制劑治療后都獲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在我國,PD-1/PD-L1免疫療法已經獲批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肝癌、胃癌、腎癌、膀胱癌、惡性黑色素瘤等一系列癌癥,進入醫保目錄的相關藥物也在逐年遞增,為海量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為了增強免疫警察的出警效果,除了貼封條補漏洞,還可以為他們定制高級裝備、擴充編制數量。CAR-T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便是利用此類策略的免疫療法。CAR-T的定價如此高昂,主要在于它極度復雜的制備、運輸和質檢流程:首先,從患者身上提取T細胞(免疫警察),在體外將它們激活,進而裝載能夠定位癌細胞的導航裝備CAR(腫瘤嵌合抗原受體)。大量復制這些高級警察后,再將它們輸回患者體內,完成高效剿滅癌細胞的使命。也就是說,CAR-T不是抑制劑那樣的化合物,而是大量活生生的免疫細胞。

作為免疫治療的明星療法,CAR-T在血液惡性腫瘤上有極佳的效果,升級、擴充后的免疫警察在血液中巡查時對癌細胞一捉一個準。但是,由于CAR-T療法要為每位患者定制自己的治療方案,活細胞的制備亦需嚴苛的操作環境和高超的生物技術,導致它的成本居高不下。對于個體定制的CAR-T,即使定價百萬也只是覆蓋成本,在短期內注定與大眾無緣。不過根據專家介紹,我們還可以期待非定制的通用型CAR-T,這種產品大概還需要5-10年成熟,未來它的價格有希望降低到10萬元。
盡管免疫療法在近幾年捷報頻傳,但它同世上所有的治療方案一樣不是萬能的。無論PD-1/PD-L1抑制劑、CAR-T細胞療法,或是細胞因子、腫瘤疫苗等其他免疫治療手段,都有其相應的局限。以CAR-T為例,目前獲批的產品適應癥范圍都很小,僅僅適用于血液腫瘤領域,因為現有數據顯示CAR-T在實體瘤方面表現尚佳。此外,過度活躍的免疫警察還可能引起細胞因子風暴,攻擊癌細胞的同時也傷害了正常器官。所以提供免疫療法的機構不僅要為患者鑒別適合的方案,還必須具備處理副作用的能力。
回望五年前,魏則西事件轟動網絡,醫療信息不對稱令這位年僅21歲的青年含恨殞命,免疫療法也被推上風口浪尖,一度被衛計委叫停臨床使用。時至今日,免疫療法借天價神藥的標題重回大眾視野,盡管當下的監管力度已不同昨日,仍難以避免非法醫療公司聞風而來,利用信息不對稱來欺騙患者、肆意斂財。面對一項新技術,不切實際的期待和一味的否定都無濟于事,唯有科學家、政府、媒體、民眾的共同協作,加深彼此的信任。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戰勝癌癥不再是少數人的幸運,讓我們一起見證這一天的到來。
作者說
仰望宇宙的無垠,慨嘆生命的絢爛,在智慧之詩中品味科學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