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芹 趙然
【摘要】在風景園林規劃中應用海綿城市理論可以促進我國區域化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不僅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也是城鎮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推動海綿城市理論并將其應用于風景園林規劃,不僅可以達到控制城市內部資源并合理運用的目的,還可以保障城市內部水循環系統的完善,提高城市資源的利用率,延長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年限。其次,可以改善城市的道路規劃、綠地規劃、建筑規劃等,同時促進生態環境系統的修復。最后,可以提高城市的穩定結構,在面對自然災害時能運用自身的抵抗能力抵御外部風險,不僅可以維持城市系統的正常運轉,還可以將城市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環境相融合,促進彼此協調發展。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論;風景園林規劃;運用? ? ? ? ?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1.107
伴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等狀況日益嚴峻,2013年中國提出推進“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綿一樣,將城市的降水進行自然滲透和存儲,在需要時再將存儲的雨水“釋放”出來,最大限度地防止城市發生積水和洪澇災害,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海綿城市的提出是從傳統的工程排水到多方位生態排水的歷史性轉變,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系統功能,對于城市風景園林規劃意義非凡。
1、海綿城市理論簡介及發展歷程
海綿城市是一種新型雨水管理概念,是提升城市的雨水存儲和利用能力,提升城市雨水循環能力,像海綿一樣具彈性的城市雨水循環系統。我們所說的“海綿城市”是由城市雨水和水系統的問題切入,以城市雨水管理為核心,實則是我國過去幾十年在城市水生態可持續發展實踐和探索的高度概括和系統總結提升。海綿城市理論在20世紀中后期被提出,從美國的低影響開發設計理念,英國的可持續排水系統,到澳大利亞的水敏感城市設計,再到我國的海綿城市,其本質內涵是相通的,我國的海綿城市以城市水生態為核心,將原有水泥管網的雨水設施與綠色基礎設施多方位結合,以此構建具有“彈性”的雨水系統和基礎設施,在此過程中實現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水文化的目標,最終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關于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我國政府和相關機構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文件,這些文件既有政策層面的,也有技術層面的,對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具體操作都做出了明確翔實的規定,可見國家建設海綿城市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也體現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力度大,發展快,在海綿城市的建設數量和建設面積上都有著巨大的進步。
2、海綿城市建設的意義
2.1改善城市排水系統,提升城市生態環境
城市的排水系統就像是城市的血管,對城市的地下水循環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城市排水系統大多滯后于城市發展,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而且現代城市建設大多是硬化路面,地表的滲透能力較弱,加劇了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一旦遇到暴雨和連續降雨,水無法及時的通過排水系統排除,極易發生城市內澇,影響市民的出行,威脅市民的財產安全。由于城市排水系統的特殊性,其改造工程影響較大,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海綿城市的建設通過軟化地面,加強地表滲透能力;清理河道水系,提升自然河流的排水功能;利用蓄水設施存續雨水,綜合治理,減輕城市排水系統壓力,防止發生城市內澇。此外海綿城市通過增加綠化面積,綠色植被可以有效地吸收汽車尾氣和揚塵,凈化城市空氣,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對城市的歸屬感,更好地參與到城市建設中來。海綿城市還會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減少亂丟垃圾,浪費資源的不良習慣,進而提升城市的生態環境,形成人與環境的友好相處。
2.2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降低城市建設成本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水資源短缺問題逐漸凸顯,如何提升城市水資源儲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污水凈化能力,做到開源節流,是城市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海綿城市主張改善自然環境,發揮自然河道和水系對城市水利工程的作用,減少人工設施和工程建設,將城市的地表徑流、地下水系統、河道水系、下水道系統打造成一個綜合性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做好水資源的存蓄、處理和再利用工作,有效地積聚雨水,提升地下水徑流,增加城市水資源儲備。通過對城市水循環的綜合管理,可以有效地減少城市排水設施、污水處理設施以及供水設施的建設,降低城市建設成本。此外,城市綜合水循環系統還可以有為城市清潔、園林灌溉、防火滅火等提供便利,降低運行成本。得益于多年來堅持走綠色發展路線,近年來海綿城市建設成果顯著,大大地降低了城市建設成本。
3、海綿城市理論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具體運用
風景園林是海綿城市得以實現的重要載體,無論從宏觀的景觀格局上來說還是從微觀的園林造景來說,在風景園林規劃中應用海綿城市理論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風景園林規劃的生態屬性。海綿城市理論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具體運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大方面。
3.1宏觀層面上——應用在構建園林生態景觀格局上
水生態作為園林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是實踐海綿城市的主要空間載體,在宏觀上看,要實現海綿城市建設,必須將水生態多樣性與風景園林規劃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改善地表環境,提升水資源循環能力,為城市園林景觀提供了更好地生長環境。同時通過對雨水的存續和再利用,為現有園林景觀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資源。在大的景觀格局上來說,海綿城市理論為城市建設提供了更為低影響地建設規劃方案,為園林景觀提供了更生態的發展環境,是實現“山水林田湖”有機生長的重要手段。此外,通過對海綿城市理論的宣傳,居民的環保意識得到提高,對風景園林的保護意識得到提升,為風景園林的維護提供了更好地人文環境。
3.2中觀層面上——應用在完善風景園林的系統規劃上
一是應用在園林的道路系統規劃上。道路是風景園林的脈搏,通過對園林各個景觀的勾連,讓園林景觀井井有條,不僅方便了景觀的日常維護工作,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好地觀景感受。在景觀的道路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生態保護的問題,結合景觀的實際狀況,科學地進行園林景觀的道路規劃工作。首先,在園林道路的總體規劃上,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布局,不要破壞生態完整性。其次,在道路的材料選擇上,要擯棄以往的水泥和其他硬化材料,選用材質疏松、透水性好、環境友好型材料建設,盡可能地保護園林景觀,有條件的景區可以采用自然草地作為景觀道路,盡可能地維護景觀的自然屬性。積極推進綠道建設,將海綿城市理論運用到風景園林的道路規劃當中。最后,在對道路的形式進行設計時,采用分段引流的排水方式,科學合理地設置排水口和蓄水池,采用下沉式排水方式,將積水引入道路旁邊的儲水罐和花園里,將雨水一部分自然下滲,一部分分裝儲存,以達到合理管控和利用的目的。
二是應用在園林綠地系統規劃上。綠地系統是風景園林規劃的重要體現。通過海綿城市綠地系統構建生態廊道,發揮海綿城市自然環境條件的特點和優勢,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進行綠地系統規劃的時候融入海綿城市的理論,將城市中的綠地變成實現海綿城市目標的重要載體,在設計中盡可能的擴大城市綠地的總體面積,優化相關綠地的布局形式和位置,為宏觀上的綠色雨水設施的建立和落實工作提供了空間與銜接。在規劃過程中,通過合理設置下沉綠地,局部土地進行改良,以增強泥土地滲透能力,選擇適應本土生長的植物和一些耐性較強的植物等辦法,保障綠色植物的正常生長,確保景觀效果。
3.3微觀層面上——應用在風景園林的各要素上
一是應用在生態濕地建設上。濕地作為主要的“海綿體”之一,不僅具有調蓄防洪的作用,還可以有效的凈化雨水徑流中的污染成分,減輕水污染等狀況。在開發建設生態濕地過程中,要確保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在保障生態濕地原有生態功能的基礎上,以最低影響來進行人工開發,建立禁止區、限制區、開放區等,僅在不影響生態濕地功能的開放區構建居民可以親近的活動區域。
二是應用在河道景觀建設上。河道景觀是風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園林景觀的自然隔離帶,使園林景觀分明。河道景觀還可以增加園林的活性,使園區更加充滿活力。河道景觀不僅具有觀賞作用,還具有重要的水資源調蓄作用,為園林提供灌溉水資源。河道景觀的建設,要依據海綿城市的建設理論,因地制宜,在原有的河流水系基礎上,結合生態水岸,合理的規劃園林河道景觀建設。做到既能美化環境,又能充分發揮調蓄和灌溉作用。近年來,為了提升綠色生態水平和配合海綿城市建設,各個城市均十分重視河道景觀的建設,興建了大量的河道景觀風景園林,成為居民日常休閑的好去處之一。
三是應用在雨水花園、綠色屋頂等建設上。作為海綿城市實踐中的最小“海綿體”,雨水花園、綠色屋頂都是最直觀的生態可持續雨水利用設施,也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海綿城市理論應用在這些微觀景觀設計上,采用低維護植物等方式,增加城市水生態多元化,更大程度的完善城市生態系統。
結語:
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對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壓力較大。海綿城市發展理念,是一種堅持綠色生態的城市發展四項,在推進城市排水、積水洪澇、污染防治、風景園林規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這種綠色城市發展思想下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能夠有效的降低各類生態資源使用壓力,合理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雨水資源,倡導城市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們一定要積極宣傳推廣海綿化建設的優勢,不斷提高我國城市海綿化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為我國城鎮化建設提供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魏巍,白楊,王忠杰,等.海綿城市理念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實踐——以西咸新區灃河景觀規劃為例[J].中國園林,2021,37(z1):28-33.
[2]陶卉.風景園林規劃中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J].寫真地理,2021(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