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即使全球貿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增長1.9%,創歷史新高,體現了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其中,中美兩國貿易額為5867.21億美元,同比增長8.3%,中國對美國出口和自美國進口分別同比增長7.9%、9.8%,遠好于中國整體對外貿易水平,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
必須看到,2020年中美之間這樣的貿易成績是在兩國經貿合作關系受到極大傷害的情況下取得的,美國仍然維持著對來自中國大多數商品增加關稅。同時,這一年中特朗普政府也不斷施加小動作,阻礙雙方企業的貿易合作。比如,美國多批次將中國企業納入實體清單,不僅導致這些企業無法同美國進行任何商業交易,甚至借口所謂“與軍方有關聯”,禁止美國投資者投資相關企業,實際上是為兩國經貿關系制造障礙。
當然,2020年中美貿易大幅增長有疫情的因素。比如,對美國出口產品中,出口筆記本電腦、手機分別增長了23.4%和4.6%,美國商家也紛紛從中國囤積微波爐、吸塵器、家具等商品,這些都跟“宅經濟”密切相關。同時,防護服、口罩等防疫物資也是大幅增長,同期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增長了9.8%。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始終無法控制,并且還愈演愈烈,相當部分企業無法組織起有效的生產,從中國進口自然就是最優選擇。這也從另外角度看出,中美經濟結構、所處發展階段以及在全球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不同,互利合作才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因此,人們希望美國新政府上臺后能夠改善同中國的經濟合作關系,拜登團隊也曾經提出要重新擁抱多邊主義,支持經濟全球化發展。如果美國真的如其所說,不僅中美貿易關系能夠極大改善,世界各國也會為此大舒一口氣。
不過,如果冷靜分析,美國在遏制中國發展這方面恐怕難以改弦易轍。雖然拜登不同于特朗普,可能會改變單邊主義傾向,也更加聚焦國內事務,但是他強調的是要跟所謂的盟友加強合作,并且聯合它們重新加強對國際經濟體系控制,讓中國等廣大發展中國家繼續遵守西方國家制定的規則,并試圖大幅降低中國在國際經濟上的影響力。
當然,美國難以實現上述目的,與其所處的經濟困境有關。疫情對美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就是其債務大幅上升。據美國財政部的網站稱,截止到2020年12月底,聯邦債務總額已經超過27.7萬億美元,這比一年前的21.46萬億增加了超過6萬億美元。同時其財政狀況顯著惡化,收支嚴重失衡。拜登也已經提出了接近2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可見美國債務已經處于失速的狀態。
為了降低融資難度和成本,維持資本市場的穩定,美聯儲也實行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其資產負債表也大幅飆升。比如,在2008年到2014年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增加了4萬億美元,但是從2020年3月到4月中旬一個半月之內,其規模就增加了超過2萬億美元。而目前美國經濟仍然處于衰退之中,遠未達到美聯儲設定的目標,2020年12月份失業率高達6.7%,通脹也沒有走上持續達到2%的軌道,寬松貨幣政策還看不到何時能夠退出。
美國經濟困局已經開始侵蝕到美元信用,并有可能對當今的金融體系帶來不穩定因素。據統計,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66家主要央行中,超過80%在加緊研究數字貨幣,以應對目前以美元為主的金融體系可能發生的變局,這與人們擔心美元信用不無關系。
毫無疑問,以當前美國的經濟實力維持其世界霸權已經開始顯露出疲態,其實力的下降更增加了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擔憂,其新政府恐怕會繼續執行以遏制中國經濟增長為主政策,以避免中國對其霸權帶來挑戰。
當然,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政策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反感,未來美國新政府有可能更多遵循既有的國際規則來處理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美之間更多的合作也會出現,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策略性的。
對于中國來說,重要的是加快彌補國內的高科技短板,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盡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且在“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讓世界各國同中國的經濟發展聯系更加緊密,形成命運共同體。如此,美國對中國經濟打壓就無處著力,甚至轉而會同中國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