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妃
父母在孩子心中,小時候是天,總覺得媽媽什么事情都知曉,而爸爸又特別有力量。父母就像兩座大山,讓孩子們心里充滿安全感。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這兩座山不再偉岸,他們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許多事不敢問,話不再敢大聲說。
小時候,作業不會寫,爸媽會非常生氣地說:這都不會,上課干嘛去了?而現在反過來了,當父母因為一件極其簡單的事反復問我們時,我們難免不耐煩:告訴你多少次了,怎么還是不會啊。而他們也只是小心翼翼地陪著笑臉,或者默默地不再吭聲。
電視劇《幸福一家人》里的一個片段,看了讓人心酸。
兒子結婚后要和家人斷絕關系。他理直氣壯地說:“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結果!”這位兒子是醫生,醫院有些人實力比他差,卻靠著父母的關系平步青云。而自己的父親只是個賣面的老板,幫不上忙,他心有不平。
兒子斥責父親:每天只會問餓不餓,卻不能在事業上拉我一把!父親聽到兒子的話后,泣不成聲。滿頭白發的他,對兒子鞠了個躬:“對不起,我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
父親不但沒有指責兒子的不孝,反而愧疚自己無能。
這世上“精英”父母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普通的父母,做著普通的工作。但是為了孩子的口中飯、身上衣,他們卻傾其所有。
父母也許很平凡,尤其是孩子成年后,他們在經濟和事業上能幫到的更少。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眼界和觀點可能也與年輕一代格格不入,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但如果子女因此嫌棄和不耐煩,不懂得尊重父母,自己的日子也不會過得舒暢。因為父母是子女的根,根滋養不好,花果就很難盛放。
孝經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意思說,真正把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做到盡善盡美,就可以通達于神明,光照于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應相通,做任何事情都能成。
所以,越孝順,人生才會越順暢。
所有的父母都會犯錯,可能迂腐,可能固執,可能過于嚴厲……但誰又是完美的呢?生養之恩大于天,寬容父母的過錯,接受他們的不完美,是為人最基本的德行。
弟子規里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怎樣善待父母,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人生功課。
父母存在的價值絕不是他們能留給子女多少財富。前段時間,演員高亞麟在《我家那閨女》節目里說了一句很扎心的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墻。”初聞不明其意,細思深感悲涼。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的起點,卻無法陪伴我們走向人生的終點。父母還在,不管你是30歲還是60歲,都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遙遠。父母歸去,子女就得獨自面對歲月的凋零。
有一天,當你回到家里,叫一聲爸媽,空蕩蕩的房間里再無人回應時,才會感受到:有人嘮叨,有人等你回家,在我們做錯事時有人提醒我們,是多大的福氣啊。
為什么父母越老在孩子面前越弱,總是欲言又止?是因為我們變了,變得沒有耐心,心底還有點看不起他們。
許多人內心愛父母,但嘴上卻很硬,不經意間就傷害了老人的心。
《論語·為政》記載,子夏問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說:“色難。”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最難。
孝順父母,先從和顏悅色,好好說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