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楊智淋通訊員陳君蓉
兩副棺材板,七年糾紛路。
對于家住巴中市巴州區宕梁街道東方鑫村小區A4棟的居民來說,兩副壽材曾是壓在他們身上的一塊石頭。
此前,該樓棟一對九旬老人的壽材因無處擺放,只得放置在樓梯過道間,這讓周邊的居民意見很大。
“一邊是老人壽材不能輕易挪動的認知觀念,一邊是群眾出于忌諱的風俗人情,為此,雙方沒少出現言語沖突。”該小區所在的紅巖社區黨委書記鄧建勇坦言,社區也做了多次工作,但始終沒能解決這一問題。
轉機出現在今年4月,在巴州區開展的市民訴求“大起底”工作中,該問題再度被群眾提及。通過動員老人孫輩反向做思想工作、為老人壽材尋找安置地等方式,最終兩副壽材被搬遷至鄰近社區的安置點內。
“很感謝社區的干部,他們前前后后做了很多工作,非常不容易。”該小區居民李大姐說。為表示感謝,該樓棟28戶居民集體為社區和街道辦事處送去了錦旗。
既要化解民生關切的小問題,又要攻堅事關發展的大問題。隨著市民訴求“大起底”工作的漸次推進,在巴中市巴州區,1萬余條群眾關切事項在各方合力中被化解。
“南池商家占道經營,影響學生出行,請監管部門好好管理下。”這是巴州區紀檢監察干部線下走訪群眾時,收集到的民情反映。
市民訴求“大起底”,意見征集是前提。為盡可能全面地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巴州區廣泛發動紀檢監察干部、街道和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通過線上掃碼征集和線下入戶走訪等方式,先后共征集到群眾訴求12878件,并按政策咨詢、意見建議、個人求決、集體訴求和其他訴求5類清單進行歸類整理。
“政策咨詢類小問題都好化解,一旦問題解決的邊界涉及職能交叉和多部門協同,在實踐操作中,就很容易出現責任推諉等問題。”巴州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楊志紅坦言。
為解決這一問題,此次市民訴求“大起底”工作從一開始就在巴州區委統一領導下進行,由區紀委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兩名區委常委牽頭,各鄉鎮街道、職能部門協同配合,由此構建起上下貫通、各司其職的工作推進體系。
同時,根據職責權限,按照“小事社區辦、難事街道擔、大事區上管”的原則,巴州區建立起“社區、街道、區”三級管理臺賬,把每一件事項交辦到具體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既要明確責任避免推諉,更要做實監督確保落實。
為此,巴州區紀委監委會同信訪、目標績效等部門,建立“每周一調度、每周一督查、每周一通報、每月一反饋”等“四個一”追蹤督導機制,把監督力量嵌入問題整改全過程。
在巴州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看來,兩類征集方式助力訴求意見收得全,三本臺賬推動各個單位責任清,四項追蹤督導機制監督保障問題改到位。對此,巴州區西城街道云屏社區黨委書記王明春也深有體會。
“有了明確的責任和問題清單后,我們就能集中精力解決好社區能解決的問題。對于超出我們職責權限的事情,也可以在區級領導調度、其他部門協同的幫助下共同化解。”王明春說。
“早就該拆了,這下我們的環境就更好了。”
5月29日,伴隨著挖掘機轟隆隆的工作聲,南池市場共計3100余平方米臨街違章建筑物被拆除。警戒線外,圍觀群眾紛紛點贊。由于前期多次做政策解釋、溝通洽談等工作,此次拆遷還實現了零賠償、零信訪。
同樣有獲得感的群眾還有很多。無論是等了8年終于拿到不動產權證書的東城街道熒屏花園406戶居民,還是在江北街道狀元橋社區干凈整潔的菜市場內擺攤的攤主……
一件件群眾關心關切的市政建設、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事項正在實踐中逐步解決。
群眾導向是此次巴州區市民訴求“大起底”工作的根本立場和目標指向。據巴州區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市民訴求化解工作能夠真正贏得群眾滿意,該區實行被訴求人、經辦人、問題涉及單位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等四方共同會簽機制,嚴把問題退出關。
“對于已經化解的市民訴求,我們還將分級分類開展‘回頭看’,堅決杜絕化解不徹底甚至假化解問題,嚴防已化解問題反彈回潮。”巴州區紀委常委何浪表示。
截至目前,巴州區收集到的12878個有效訴求中,已化解10644件,易事快處、難事攻堅、特事專辦的辦事氛圍正逐漸形成。
“剩下還沒解決的問題都是‘硬骨頭’,也是我們監督發力的重點。”巴州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代理主任張艷表示,下一步,巴州區紀委監委將立足紀檢監察機關職能職責,在區委的統一部署下,把事情辦實、把實事辦好,以問題解決成效贏得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