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神州喜悅滿,金秋收獲忙。剛剛慶祝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我們又迎來共和國72 華誕。新的時間節點,新的偉大征程,風華正茂之黨,正引領青春之中國,意氣風發走向現代化的美好明天。
“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莊嚴宣告,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鮮明特點,向世界展示了現代化的中國自信。
這條新道路來之不易。
猶記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感慨,我們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壺茶碗,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20 世紀60 年代,黨提出了在20 世紀內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和實現這個目標的“兩步走”設想。在那個火熱的建設年代,“四個現代化”幾乎成為全民口號,激發出時代的蓬勃力量,凝結成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強調“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1987 年,黨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1997 年,黨的十五大提出新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在那個風馳電掣的改革年代,“三步走”作為現代化的發展規劃,讓人們傾聽到時代進步的鏗鏘足音;“小康”作為現代化的階段目標,使人們觸摸到時代發展的強勁脈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今天,現代化的目標更加催人奮進:到2035 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 年時,中國將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特點在“中國式”,走的是自己的路。我國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進入現代化行列;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避免貧富差距擴大、不平等性加劇,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克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先天性弊病,避免“兩個文明”失衡,實現“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絕不走輕視自然、支配自然、破壞自然的西方現代化老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跳出國強必霸的邏輯,走發展自身造福世界的現代化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意義更在“世界性”,是可資借鑒參考的一種現代化模式。現代化發軔于西方,但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打破了只有遵循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魯迅先生說過:“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曾經的“現代化的遲到國”,經過百年奮斗,已經成為“現代化的活力極”。我們堅定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讓古老之中國走向現代之中國,煥發時代之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