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立功
城市治理千頭萬緒,怎樣才能精細、高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海的答案是:更全面、更細致、更真誠地傾聽和用好人民群眾的建議,把人民群眾的“好聲音”,作為城市治理的“新引擎”。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的中國特大城市上海,正面臨著一系列發展中問題的困擾,其中對市民工作、生活影響最大的問題構成了民生的痛點、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難點,如何補短板,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去年7 月,上海市建立了一個信息來源豐富、覆蓋群體廣泛的人民建議征集體系,共接收處理群眾意見建議事項2 萬余件,職能部門采納率達98.3%。通過傾聽群眾意見建議,了解群眾所急所需,把好建議轉化為好政策、好措施。
群眾的意見建議、愿望訴求就是改進作風、推進工作的一面“鏡子”,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群眾在城市治理中的主體地位,應多站在群眾立場看問題、想辦法,傾聽群眾的聲音,切實把群眾的意見、建議甚至批評,當作“好聲音”,真正做到敢聽、樂聽。
群眾的“好聲音”不光要用心去聽,更要用心去回應。要主動深入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的痛點、堵點問題,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群眾一起想辦法,找對策,以繡花般的精心、細心和巧心,推進城市治理精細化。要把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轉化為城市治理的“責任清單”,多點擔當,少點推諉,多點認真細致,少點應付了事,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放過與群眾有關的任何細枝末節,對群眾的意見建議要一個個分析、一件件解決,以嚴實的作風帶動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切不可忽視群眾的“好聲音”,否則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就容易陷入“自娛自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