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2000多年前,中國先賢就洞悉人與自然的關系及相處之道。2000多年后,中國承繼古人的智慧,在現代化如此迅猛發展、人類面臨日益緊迫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的當代,更加明晰生物多樣性之于人類生存的地球及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意味。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在昆明舉行,體現了世界各國對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責任擔當。在中國舉辦的這次會議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被視為“中國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發揮更突出作用的重要一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講話時強調,“人與自然應和諧共生。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會議呼吁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讓良好生態惠及各國人民。中國宣布設立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本期“今日視點”欄目刊發的專題《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在行動》,從中國各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型案例,國際合作等,探索多樣生物與城市如何相融共生,力圖重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美好圖景。透過這些故事闡釋中國提出的“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理念。
2021年10月25日,是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前的這一天,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的票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本期“特別報道”欄目以大量史實還原了這一決議背后的故事。聯合國2758號決議,于今更具非凡意義。正如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中指出“讓我們攜起手來,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2021年10月25-30日,“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該展覽令香港市民真切感受到先進的建造技術以及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大大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國家建筑專家走進香港大學校園,講述中國建筑的發展成就,引發香港大學生的熱捧。本期“直通臺港澳僑”欄目刊發的《在香港,感受大國建造的蓬勃力量》對此進行了深入地報道。
在冬奧會倒計時一百天,各地舉辦慶典活動之際,本刊將目光投向那些曾經為中國冰雪運動創造輝煌戰績,立下里程碑的風云人物。趙宏博、張虹、王冰玉、龐清、佟健,是中國冰雪運動員的縮影。如今,他們正在以新的身份為北京冬奧會的籌備貢獻力量。讀者將在本期“北京冬奧”專欄,看到他們在另外賽道上的拼博。
正值本刊付梓之際,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此次進博會規模超過上屆,中外企業和客商積極參加,為世界發展共享未來,共謀發展。而創造美好的世界,也正是本刊以及廣大讀者的終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