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一系列便民利企的措施不斷出臺,激發了市場活力。但也有基層干部反映,一些考核標準忽視實效,給“放管服”具體工作開展造成困擾。
中部某省政務服務管理局的一名干部透露,一些地方為了讓成績單“亮眼”,在開展“放管服”工作時,不顧自身能力,事項一味求多,且納入考核?!艾F在不少地方在推行‘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有的街道社區列出的服務清單有100多個事項。”該名干部認為,沒有這個服務能力而盲目羅列,群眾體驗不好會有意見。
政務服務的信息化處理比率,即網辦率,也是“放管服”考核任務中權重較大的一個指標。南方某市工作人員說,全市范圍內各區縣網辦率會有考核排名,倒數后三名不得分。一些地方各部門平臺之間尚未實現互聯互通,網辦工作難以落到實處。西部某縣一名工作人員介紹,以殘疾證辦理為例,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與殘聯的平臺沒有打通,數據不能共享,但又需要把所有信息上傳網絡系統,來辦證的殘障人士帶上各種材料,由工作人員二次錄入。
一方面是過分追求網辦率,讓少數不便“觸網”的群眾左右為難;另一方面,存在對于線上服務平臺“只建不管”的現象。記者網上瀏覽發現,南方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上便民服務欄目存在4個錯誤鏈接,通知公告欄停更超過3年,部分板塊的多個功能菜單無法使用。
在一些地方“放管服”工作考核中,“滿意率100%”并不鮮見?;鶎痈刹糠从?,為了提高滿意率,部分一線干部大搞“突擊行動”,少數干部甚至不惜以身涉險。據了解,中部某市一執法部門為提高滿意率,部門內9名工作人員反復錄入系統,累計給予好評1266次,查實后9人被通報批評,部門負責人受到行政警告處分。
地方績效考核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對于地方而言,既要“壓擔子”,又要“遞梯子”。同時,要扭轉一些干部重權力、輕服務的觀念,“放管服”工作應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上級部門考核時須樹立實績導向,群眾滿意度自然會提高。
12月16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集中通報了典型案例,涉及到陜西、貴州、黑龍江等省份。隨后,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黑龍江省省長胡昌升、貴州省委書記諶貽琴、省長李炳軍等領導先后去了被通報的地點,督導問題整改情況。
2021年以來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的75個典型案例中,有一半以上案例中點到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中已存在的問題,其中不乏一些久被投訴、久拖未決的“環保老賴”。這些“環保老賴”被一些地方政府縱容庇護,有三大表現。
屢被投訴,卻漠視敷衍。一些企業長期排污,群眾反映強烈、投訴不斷,地方政府明知情況,但長期漠視敷衍,導致企業有恃無恐。屢被處罰,卻照舊排污。一些地方政府環保執法偏松偏軟,縱容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出現“一邊罰款、一邊排污”現象。屢被督察,卻虛假整改。一些“環保老賴”在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點名”后,當地政府在整改中依然走過場甚至弄虛作假,幫助企業蒙混過關。
在中央重拳治污背景下,一些企業何以成“環保老賴”?
調查發現,一些污染企業之所以成為“環保老賴”,根源在于所在地方未能擺脫傳統發展路徑依賴。比如江西晨飛銅業有限公司曾因大氣污染問題突出被群眾舉報,但企業所在的金溪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不僅未制止,反而為企業違法大開方便之門,因為這家企業是當地第一納稅大戶。今年4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再次督察后,該企業才停產整改。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追責問責力度,但一些地方在環保追責時避重就輕,有的流于形式。如中部某地一鄉黨委書記因一起自然資源部掛牌督辦的生態環境問題被免職,幾個月后就以另一鄉黨委書記的身份公開參加活動。
“環保老賴”影響惡劣,亟須重拳予以整治。一方面,對“環保老賴”要緊盯不放、一督到底,借鑒懲戒“老賴”(失信被執行人)的經驗,讓“環保老賴”寸步難行。另一方面,嚴格追責問責,將生態環?!包h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到實處,形成守護生態環境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