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楊智淋 通訊員 羅懷鼎
“本月底前重點圍繞疫情防控、重點行業領域系統治理、元旦春節前‘四風’問題開展監督檢查?!苯?,宣漢縣紀委監委將近期監督工作重點發布在智慧監督工作平臺上,全縣各鄉鎮紀委及派駐(出)紀檢組均在線領取了監督任務,并立即組織人員對轄區及管轄單位開展監督。
像這樣利用數據平臺在線發布監督任務的情形,在宣漢縣已成為常態。為將紛繁復雜的各項監督檢查變得條理清晰,同時又能讓各項監督檢查的結果變得可視可追溯,宣漢縣紀委監委依托黨政網內網系統,引入大數據手段,創新搭建智慧監督工作平臺,為做實紀檢監督裝上智慧“天眼”。
“以往開展監督往往要制定工作方案,檢查之后又面臨著一堆監督檢查報告、問題臺賬、整改臺賬,收到的資料堆積如山,有時還因為人員調整或工作崗位的變動,讓查找這些資料變得相當困難。”談及過往的監督工作經歷,宣漢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干部管真箏坦言。
為切實提高監督質效,宣漢縣紀委監委探索采用“監督項目庫”“監督紀實庫+問題庫”“政策法規庫+監督人才庫”的“1+2+2”模式,搭建智慧監督工作平臺。
據宣漢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張瑾康介紹,平臺的“監督項目庫”即縣紀委監委根據工作重點,分長期、中期、短期,向全縣各級紀檢組織安排監督任務;“監督紀實庫+問題庫”主要是對各級紀檢組織開展監督的履職情況進行在線跟蹤,并對發現問題及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在線錄入;“政策法規庫+監督人才庫”目的是對監督檢查人員開展在線培訓。
“通過這種架構,我們可以在線向各級紀檢組織分派監督任務,實現監督任務在線分解、責任落實在線監督、工作進度在線掌握、日常工作在線管理、整改復核在線評定的無縫銜接,確保監督結果更加精準,監督成效更加可視?!睆堣嫡f。
監督工作開展得怎么樣,追蹤問效少不了。“日常監督有沒有開展?開展情況怎么樣?問題癥結在哪兒?”智慧監督工作平臺中的日常監督紀實模塊,采用“一周一報,一地一檔”的管理模式,利用大數據監督的痕跡化、可追溯特性,通過設置任務完成時限,超時預警的做法,督促全縣37個鄉鎮(街道)紀(工)委和18個派駐(出)紀檢監察組時刻守好自己的“責任田”。
在宣漢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看來,大數據平臺不僅要起到追蹤問效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發揮其綜合比對優勢,起到輔助決策、優化監督的效果。
近期,宣漢縣紀委監委安排監督檢查組針對全縣糧食購銷領域開展監督檢查,但從平臺反饋的情況匯總發現,現有糧食系統單位或干部發生的問題多與糧食購銷無關。
為此,縣紀委監委及時安排各檢查組調整方向,重點圍繞糧食儲備安全管理、市場流通、購糧款項、倉儲項目建設等方面開展監督檢查,有效提升了問題發現效率。
“請于10個工作日內對你鎮仁義村5組群眾飲水渾濁問題進行整改?!苯衲?0月,宣漢縣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發現該問題并錄入平臺后,管理后臺及時將問題反饋給峰城鎮黨委政府并明確了整改時限。
收到整改通知的第二天一大早,峰城鎮紀委書記王廷就來到仁義村,召集村干部研究整改方案,督促制定整改措施,通過對過濾池進行徹底檢修,僅用7天時間就完成了整改任務。
“雖然沒有當面交辦,但智慧監督工作平臺就像一張無形的監督網,實時督促我們要把交辦的問題整改落實到位?!蓖跬⒄f。
除了一事一交辦,針對“問題庫”收集監督檢查移送的問題和線索,管理后臺通過大數據分析,適時建議對存在較大廉政風險的單位及相關人員進行約談,或對問題多發的單位建議縣委巡察機構開展進一步巡察,對整改進度緩慢、敷衍塞責的單位進行嚴肅追責問責,增強了監督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據悉,自智慧監督工作平臺運行以來,宣漢縣紀委監委點對點指向性發布監督任務41項,開展監督檢查1000余次,發現問題1316個,均通過平臺推送給各問題單位并督促整改到位。
“智慧監督工作平臺打破了各級紀檢監察組織之間的‘壁壘’,建立了紀檢監察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有效促進了各基層紀檢組織精準履職和問題的整改落實。”宣漢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宣漢將進一步發揮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加強對行業系統廉政風險梳理防控,不斷拓展監督工作的深度與廣度,著力提升基層監督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