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利華 吳韋東 呂超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監督融入管黨治黨全局、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重大戰略部署,對加強國有企業全面從嚴治黨、提升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意義。派駐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組要牢固樹立“三不”一體推進理念,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三不”一體推進戰略貫通到監督執紀問責全過程,推動提升治理格局和治理效能。
加大專題教育力度,提升教育針對性。每年根據突出問題整改、重大案件教訓、制度建設需要確定1至2個專題,集中時間、分階段、有總結開展專題性教育。川航持續11年開展“廉潔從業宣傳教育月”活動,每年突出不同主題,2020年“加強監督教育,提升監督實效”,2021年“重溫反腐倡廉歷史,增強從嚴治黨使命”,均取得較好的教育實效。
著力建設廉潔文化,強化民營企業廉潔教育。將廉潔文化與學校教育、企業文化、培養良好家風等等緊密結合。大力強化民營企業廉潔教育,聯動政府機關、國有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清廉文化活動,不斷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派駐改革后,駐川航紀檢監察組明確提出建設“美麗川航”的同時,著力打造“廉潔川航”,要求各級黨員干部抓好生產經營安全的同時,必須牢牢守住廉潔從業安全底線。
發揮案件警示作用,著力消除貪腐之念。持續用身邊事身邊案教育身邊人,充分發揮自辦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讓更多干部員工“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川航歷來重視自辦案件警示教育,要求近年出現違紀違法案件的單位專題開展案例教育,責令個別單位就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教育;對于查處的典型案例,向各基層黨組織下發案件通報,督促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認真學習。
堅持嚴的主基調。以嚴格執紀增強剛性約束,讓黨員、干部從害怕被查處的“不敢”走向敬畏黨紀國法的“不敢”。在反腐震懾和政策感召下,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有4.2萬人主動投案。持續筑牢“三不”一體推進的后盾,以從嚴懲治的震懾強化制度執行的剛性。
聚焦關鍵領域問題。重點查處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領域和環節。國有企業要結合所處領域行業、規模大小、發展階段及所有制改革等不同特點,堅決查處在基礎設施建設、重要項目投資、企業改革改制、干部選人用人、駐外機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腐敗問題;持續整治靠企吃企、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注重查處“期權腐敗”“影子公司”等新型腐敗案件。川航作為民航領域的國企,在飛機航材采購、基地建設、客運貨運銷售、人員招聘、外分公司(外站)管理等方面,要繼續加大監管查處力度。
精準運用政策策略。秉承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既要嚴格執行紀法規定、不徇私情,又要體現組織關愛和人文關懷,實現紀法情理貫通融合。用好“四種形態”,做到寬嚴相濟,通過給予黨紀政務處分、移送司法強化震懾,通過紅臉出汗、思想教育增強自覺。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激發擔當干事的積極性、主動性,以營造干事擔事氛圍為導向發揮“三不”一體推進的正向激勵作用。
緊盯關鍵環節,強化制度建設。結合改革發展需要,不斷健全完善項目投資、物資采購、招投標管理、工程建設等規章制度,健全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基層黨組織建設、差旅接待、財務管理、辦公用房等方面的制度規定。針對國有企業制度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如集團公司對核心企業管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需要從頂層設計、責任單位協同、企業強化監管三個方面同頻發力,合力推動制度建設。
嚴格監督檢查,增強制度執行力。要開展常態化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偏離制度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動輒則咎。用嚴格執紀推動制度執行,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堅決嚴肅查處,既追究直接責任也追究相關領導責任。完善全覆蓋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推動黨員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職盡責、善于運用制度謀事干事。
加強以案促改,提升治理水平。以案件為切入口,深挖背后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等方面問題,用好“紀檢監察建議”“約談提醒”等工作抓手,督促主責單位補齊制度短板、堵塞機制漏洞,組織對共性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駐川航集團紀檢監察組通過下發建議書、約談黨政主要負責人等方式,督促責任單位完善制度35項,補齊體制機制方面短板,促進了企業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