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貴州省廣播電視監測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2)
在三網融合宏觀政策的大力支持下,IPTV 業務取得實質性的發展,截止到2020 年11 月,工信部數據顯示IPTV 的用戶人數已突破3 億人。在用戶量級方面IPTV 已經成長為可與有線數字電視比肩的主流媒體傳播渠道。用戶量的爆發式增長促使了相關產業政策的陸續出臺,龐大的用戶量級和統一的體系架構意味著IPTV 的輿論影響力有了質的飛躍,已成為網絡視聽產業重要的新媒體業態以及國家重要輿論宣傳陣地。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部門要確保 IPTV,從節目的內容和業務到節目的集成和傳輸的安全播出,每個環節都要做好監測監管工作。廣電總局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通知和要求,對IPTV 的監測監管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建設性地為IPTV 業務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IPTV(互聯網交互電視)是基于和寬帶業務平臺,以機頂盒或其他具有音視頻編解碼能力的數字化設備為終端,通過聚合服務提供商的各種流媒體服務內容和增值應用,為用戶提供多種互動多媒體服務的一項業務。按不同應用角度又可分為:電視收看、視頻點播、信息服務、通信服務、互動游戲。目前,IPTV 業務運營平臺分為六級:集成播控總平臺、集成播控分平臺、傳輸核心節點、傳輸匯聚節點、傳輸邊緣節點和用戶終端。
(一)IPTV 監管目標
項目整體建成后,可形成隨時核查IPTV 節目的監測監管體系,防止違規和非法節目流入到IPTV 系統;通過對IPTV 節目內容的跟蹤核查及自動預警,定位和防止非法節目插入,實現對IPTV 的有效監管;對EPG、直播頻道、點播節目合法性、電視廣告、播出節目內容等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取證各類違規節目,達到對IPTV 的可控可管。同時,建立完善IPTV 監管平臺技術規范和統一的接口標準,為IPTV 監管工作的持續建設提供技術保障,確保IPTV 業務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監管方案思路
貴州省IPTV 綜合監管平臺系統設計遵循總局六級監管的架構,根據本省實際情況針對集成播控分平臺、用戶終端進行二級和六級監管,要求系統在集成播控環節,同時監測所有直播頻道的EPG 和內容質量、對20 萬小時點播節目的EPG 和內容進行監管,在用戶接收環節,同時對電信、移動和聯通的用戶端進行監測,9 個地州共計部署27 個六級監測前端,向監測中心回傳節目實時監測數據,可對每一個運營商的直播頻道和點播節目進行監管。
(三)監管平臺系統結構
貴州省IPTV綜合監管平臺系統結構分為三大部分:中心監管平臺系統、二級集成播控平臺監管系統、六級用戶終端監管系統。

監管平臺系統結構示意圖
1.中心監管平臺,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通過建設IPTV 相關數據的綜合分析處理系統,對采集并回傳至中心IPTV 綜合監管平臺的二、六級相應的EPG 菜單、節目內容碼流、運行數據等信息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實現對EPG信息核查、直播頻道監管、點播節目的信息歸檔入庫、各遠端節目多畫面集中監看、違規頻道節目鑒別發現取證、監測任務調度、引擎庫維護、系統管理和安全播出事故的自動識別及報警功能,以及相關接口預留可實現與總局監管平臺對接等。
2.二級集成播控平臺監管系統:設備部署在集成播控平臺機房,包括,監管采集設備、專用圖像處理設備、存儲設備等,對二級集成播控平臺采集設備傳輸的音視頻信號,實現直播節目碼流的采集監測、多畫面顯示監看、直播質量監測、點播文件采集;同時也實現直播、點播等EPG 信息的采集。
3.六級用戶終端監管系統:采集設備需要完成鑒權登錄、用戶終端EPG信息采集、直播碼流采集、直播頻道質量監測、開機畫面監測、設備運行狀態監控等,通過執行平臺的采集任務完成從各地州IPTV 用戶終端采集EPG信息,獲取節目碼流數據,并回傳至中心監管平臺。中心監管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發現違規,完成取證和審核工作。
(四)監管平臺系統功能架構
系統功能架構上分為4 個層次,分別為:
1.數據采集層:主要完成對IPTV 集成播控平臺(二級)、用戶終端(六級)的數據采集(包括:EPG 采集、直播節目流、點播節目流、質量監測、合規性過濾、機頂盒控制)。
2.數據存儲層:主要對系統運行數據庫的支撐以及非結構化數據的有序存儲,保證業務分析層的智能化調用。(包括:EPG 信息、監測前端信息、平臺基礎數據庫、違規信息庫、業務運行數據庫、關鍵字庫、人臉庫、廣告庫、專題事件庫等)
3.數據處理層:主要是提供平臺數據處理的底層識別引擎,根據不同的業務流部署對應的引擎,為業務分析提供數據接口。(包括:同步錯播引擎、語音關鍵字識別引擎、字幕識別引擎、涉黃涉暴引擎等)
4.業務分析展示層:主要是完成系統基礎配置、監測任務管理功能。具體細分為,系統管理、業務全景展示、錄制取證、EPG 核查研判、內容違規處理、質量監測處理等功能模塊。并利用系統定制的智能化分析軟件對不同業務的監測指標實現快速研判。
早期的IPTV 監管技術,只對IPTV 運營環節中的EPG 信息和IP 信號播出質量兩個方面進行監管,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廣電總局對于節目內容安全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因此在系統功能上除了以上兩個方面,還加大了智能化內容監管模塊建設。
(一)語音關鍵詞識別:系統支持語音識別功能,對節目音視頻數據進行分析,轉寫為文字內容,根據需求進行自動比對。
(二)敏感語音、字幕識別:對于節目播出過程中出現的非法詞匯、語音通過與專用的敏感詞庫進行比對,發現節目傳輸中的敏感詞匯和輿情風險。敏感語音、字幕監測主要是對各運營商采集前端采集到的點播節目是否存有敏感字幕出現進行監管。
(三)錯播監測,是基于特征值的比對策略,主要比對二級與六級視頻內容是否同播,及時發現插播和錯播行為。
(四)人臉識別,主要是對直播頻道中時政欄目的內容識別監測,及時發現視頻內容中是否有敏感人物鏡頭,也可以根據監管需要添加其他人物頭像比對監測。
(五)臺標監測,是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自動對臺標進行識別的技術。可以實現對節目內容的臺標監測,是否顯示錯誤臺標、是否遮擋臺標、是否切換臺標等情況。
(六)涉黃、涉暴監測,主要是對各運營商采集前端采集到的點播節目進行涉黃、涉暴內容識別監測,發現涉黃、涉暴低俗片段,及時上報下架該節目,降低不良影響。
(七)禁播監測,主要是對各運營商采集前端采集到的直播節目進行內容識別監測,比對禁播樣本庫,及時發現違規節目信息,準確定位違規片段。也可通過制作廣告樣本存入樣本庫讓機器與樣本庫進行比對,對違規廣告及時發現和標記。
(八)影視劇許可證監測,主要通過對各運營商采集前端采集到的點播節目視頻開始處的發行許可證(劇審字)和備案號(17 位數字)進行識別,并將識別到的結果輸出到文件中,通過有無備案號判斷或者用識別到的結果與版權庫比對來判定是否版權違規數據。
(九)設備狀態監控,為便于中心監管平臺對所有設備進行統一化管理和監控,監管人員可以通過該模塊了解到所有設備詳細的運行狀態。
綜合監管系統平臺的軟件部署在云上貴州第四節點,租用云上貴州第四節點云資源,目前規劃的業務需求使用了8 臺虛擬機(1 臺8 核32G,7 臺16 核64G),存儲80T,后期會隨著業務變化增減資源配置,更新采購不同功能的底層引擎系統用于業務監管。
綜上所述,IPTV 傳輸覆蓋方式是廣播電視在新媒體領域的重要延伸,截止到2019 年上半年,全國IPTV 用戶已經超過有線電視用戶。我省IPTV用戶也已超過300 萬戶。隨著IPTV 業務不斷發展、用戶數量和經濟規模日漸擴大,做好IPTV 監管系統建設工作是落實各項政策制度、規范標準、組織協調和指導監督本地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電信企業規范對接,依法合規開展IPTV 業務的根本保障。我們要協調播控、傳輸、監管,各方面資源密切配合,防范一切違法違規現象,維護正確的輿論導向,以保護IPTV 業務健康有序發展為出發點,建設好IPTV 綜合監管平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