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奇
(亳州市利辛縣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環保中隊),安徽 利辛 236700)
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人們的物質精神不斷提升,促使國家各個地區都開展了工程建設,社會基礎設施日漸完善。但是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隨之帶來的便是環境問題,尤其是在傳統工程建設模式之下,很容易對周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人們生活需求,必須要在工程建設的同時,認識到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有針對性的開展環境保護工作,促進我國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創新。本文將針對我國工程建設中環保問題的現狀進行詳細分析。
噪聲污染是工程建設當中最為主要的污染類型之一,很多工程建設是在城鎮內部、居民區附近的,在進行工程建設施工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大的噪音,直接影響了廣大群眾們的休息,降低了群眾們的生活質量。并且工程建設施工一般都是24 小時不間斷施工,噪聲污染很容易導致群眾們失眠、內心煩躁,一些老年人患有心臟病,直接會對老年人的生命危險帶來不良影響。雖然一些居民不忍噪聲第一時間進行投訴,但是施工單位一般都是合理合法的,需要在規定工期內竣工,無法停工,給附近居民帶來了極大不便。
工程建設當中必然會出現諸多建筑垃圾,并且從工程建設開始到結束都會產生,在每一個階段都會產生不同類型的建筑垃圾。若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無法第一時間對建筑垃圾進行清理,那么則會導致大量建筑垃圾堆積。據調查,建筑垃圾的類型主要有工程渣土、工程泥漿、裝修垃圾、工程垃圾、其比例如表1 所示。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積,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導致了施工成本會大大增加,若建筑垃圾堆積體積過大,很容易導致建筑工人日常生產遭受到影響,甚至還會造成安全隱患。此外,建筑垃圾對周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建筑垃圾在填埋搬運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于發酵和雨水的淋溶、沖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滲濾出的污水。建筑垃圾滲濾液或淋濾液,會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表1
工程建設當中會涉及諸多回填土以及散粒狀的建筑材料,很容易在建筑材料運輸的過程中灑落,或者被風吹起。在運輸以及物理作用下,工程建設有害材料會散落在街道上甚至人們居住區域,導致揚塵情況,對周邊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并且破壞了城市的形象。工程建設空氣污染還容易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建筑材料當中存在諸多有毒有害的物質,導致室內空氣污染。剛剛建設完畢的工程當中,建筑材料當中都含有氨、甲醛、苯類物質,其直接散發到空氣當中,不僅對居住者帶來了極大的安全威脅,而且還會導致周邊群眾身體健康安全隱患。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當中,我國工程建筑領域對環保的認知相對較為匱乏,過度注重經濟效益和工期,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頒布了諸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環境保護才被人們重視,并且強化了宣傳工作。但是在實際開展工程建設工作時,很多工程建設管理人員以及施工人員,依舊很難轉變傳統觀念,對工程建設污染情況已經司空見慣、麻木不仁,甚至會忽視環境保護管理要求,只注重工期和工程質量。此外,施工人員作為工程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大部分施工者都是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民工,缺乏相關環境保護知識,缺少環境保護教育。此外,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缺乏前瞻性,城市規劃不科學、不完善、導致區域工程建設很容易影響周邊已經建成的居民區,促使工程建設當中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嚴峻。
在我國法律法規當中,對于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條例相對較少,對于如何防止城市民用設計、施工可能存在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并未出具明確的管控措施。當前我國大多數縣鄉地區都處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階段,基礎設施與房地產開發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但是缺乏相關環境保護管控措施,導致很多工程建設忽視了環境保護,過度注重經濟效益,破壞環境的情況比比皆是。建設監理和質量管理部門的監管力度也相對較弱,一般建立監督單位僅僅對建筑物本身的結構、裝修質量、是否符合設計圖紙要求等內容進行監督檢驗,忽視了對建筑材料是否滿足環境需求進行檢驗,環境評價的內容也相對較少,直接影響了環境保護工作開展。
想要提升工程建設環保水平,就應該在工程建設領域整體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從工程建設管理人員到施工隊伍,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讓管理人員在開展工程建設管理的過程中,將環境保護內容納入到管理內容當中。因為管理者一般不直接參與施工,那么就應該結合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本工程當中潛在的環境保護問題,并及時向施工隊伍進行傳遞,讓施工隊伍明確環境保護重點。此外,還應該確保工程建設場地的干凈整潔,工程建設垃圾不能隨意堆積,杜絕因為工程建設垃圾堆積導致的安全隱患。此外,在進行工程建設時,應該統籌工程建設時間,盡量杜絕晚間作業,避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定期向施工隊伍傳遞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讓每個施工人員都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切實將環境保護的權責落實到每個施工隊伍當中,確保環境保護工作在工程建設領域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以及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工作極其重視,凡是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確認可以開發建設的項目,建設時必須按照"三同時"規定,把環境保護措施落到實處,防止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使用后產生新的環境問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也要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主要環節落實環境保護措施,關鍵是保證環境保護的投資、設備、材料等與主體工程同時安排,使環境保護要求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得到落實,"三同時"制度分別明確了建設單位、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的職責,有利于具體管理和監督執法。為了做好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管控,必須要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我國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出完善的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制度。嚴格打擊不明文施工、環境污染情況,并對存在此類現象的施工單位進行嚴格懲處。在環境保護部門設置工程建設污染情況監督小組,對本地區的工程建設情況進行巡查監督,若出現了環境污染情況必須要嚴格進行懲處。凡是接到群眾舉報的工程建設項目,巡查監督小組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對污染情況進行定性,在維護廣大群眾利益的基礎上,借助嚴格的查處監督,杜絕工程建設污染情況出現。還應該提升建設監理和質量管理部門的監管力度,在進行工程質量監管和檢查的過程中,不僅應該注重工程質量,還應該強調工程材料是否具備環境保護性質,對污染嚴重的建筑工程進行懲處。積極倡導工程建設引入先進綠色的建筑材料、建筑技術,若對不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工程建設內容進行嚴格查處。在嚴格、完善、標準化的建設工程環境保護制度之下,確保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環境保護工作順利實施。
總而言之,環境保護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過度注重經濟建設,忽視了環境保護工作,導致我國生態環境破壞情況嚴重,高質量實施環境保護刻不容緩。但是從而客觀層次上來看,綠色工程建設技術大范圍引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開展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的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始終堅持環境保護原則,在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強化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意識,健全工程建設環境保護制度,在多方監督管理之下,踐行綠色工程建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