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平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1)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021 年初,我校制定了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掀起了學校課程思政改革的高潮。本文以課程思政融入“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課程為例,闡述自己課改的體會和收獲。
(一)課程性質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為師范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依據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反映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并以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為指導,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材為藍本,以學生實訓為主的教師教育類專業必修課程。
(二)課程專業目標
本課程把教學技能分成多項微型技能,對每項技能進行逐一分析,介紹相關理論,明確操作要領,展示運用案例,提出訓練要求和標準,以期通過逐項訓練,培養師范生全面、扎實的教學技能。
(三)課程內容
理論講授,包括教學技能概述、教學準備技能、教學設計技能、教學實施技能、教學評價技能;實踐訓練,包括教學準備技能訓練、教學設計技能訓練、教學導入技能訓練、教學講授技能訓練、教學提問技能訓練、教學板書技能訓練、
教學小結技能訓練、教學語言技能訓練、教學評價技能訓練、完整課試講訓練。
(一)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和具體體現
2016 年12 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20 年5月,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三全育人”要求高校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要求專業課教師將育人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有機結合。在此背景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教師制定了本課程的思政目標,運用學科思維,提煉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及價值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將其轉化為學生精神層面的指引。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互融互促,充分發揮課程協同育人功效。
(二)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八證書”制度實施的有效路徑
為了進一步凝練“走藝術興學路,創特色師范牌”的辦學特色,深化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新時代基礎教育發展的合格師資。2019 年6 月,我校通過了實施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八證書”制度,對師范類專業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教師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引導學生掌握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和各種教學技能。考核內容包括五項必修和三項選修教學基本功,各項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納入相應課程,并列入教學計劃。要求師范生取得“八證書”后,方能準予畢業。
依據學校“八證書”制度的規定,教學設計是思政專業師范生的一項必修基本功,《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是與之相對應的一門主要實訓課程,是“八證書”制度落實的一個有效路徑。課程教師在指導學生訓練過程中,積極挖掘課程的思政內容和功能,提煉思政教育和技能訓練的交匯點,有利于促進學生專業能力專業技能的進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等精神意識;有利于實現學校實施“八證書”制度的目的,提高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增強其教師素養,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
(一)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目標設計之中“三全育人”理念要求專業課教師必須結合課程思政來進行教學設計,這是實現專業課程思政的根本保證。這意味著專業課教學目標設計不僅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還要突出思政教育目標。為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充分利用專業課程資源,從專業課教學內容中尋找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教育映射點,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專業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開展育人教育,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
結合《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教材內容,以第一章教學準備技能為例,課程教師將本章具體的課程思政目標設計如表一:

表一:教學準備技能課程思政目標設計表
(二)將課程思政理念貫徹在教學內容的講授之中
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反映國家歷史、民族文化、國民素養、核心價值觀等元素展示給學生以實現價值引領的目的。依據《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性質和學?!鞍俗C書”制度要求,課程教師在理論講授部分注重對師范生進行新時代教師專業素養熏陶。

表二:思政專業師范生完整課試講訓練評價表
以“教學設計技能”內容講授為例。教學設計技能是師范生在課程教師指導下,經過學習和訓練,所具備的編寫教案的能力。由于師范生所撰寫的教案往往存在著對教材內容理解不夠準確、材料不能恰當說明觀點、板書不能有效反映教學內容等問題,因此需要不斷修改和完善教案!此時,課程教師可在講授教案編寫要求和注意事項的過程中融入勤學苦練、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教育,引領師范生堅定職業理想信念,不斷探索追求,適應時代發展要求。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教師在指導師范生進行教學導入技能、教學講授技能、教學小結技能等方面的實操訓練時,可以有機融進思政教育元素,引導師范生在掌握教學實操技能的同時,增進教師專業角色責任意識和思政素養,實現知識掌握、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的三位一體、協同進步。
具體而言,以教學小結技能訓練為例。教學小結技能運用得當,既可以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知識向情感、行為延伸,推進由知識、能力向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化,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這就要求課程教師在指導訓練時,一方面,形式上強化訓練師范生的教學小結操作程序、步驟和技巧;另一方面,內容上要指導師范生正確概括歸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思想教育點。例如,“享受學習”課題的思想教育點就是要引導初中生認識學習是苦樂交織的過程,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新的學習觀。如果沒有課程教師指導,師范生一般只是按照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痛苦的內容來進行概括,達不到教學小結的引導升華思想教育目的。之所以如此,實質上是師范生缺乏思政意識、育人意識。因此,課程教師可以將“育人者須先自育”的育人意識、責任意識有機融入訓練過程中,指導師范生刻苦訓練,增強師范生的職業素養,夯實從教信念,提升教育智慧,實現專業自覺,從而完成專業課的課程思政任務。
教學技能訓練項目有多種,為了科學、規范地評價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效果,使之符合課程思政要求,《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能訓練》課程教師設計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技能訓練評價表。以完整課試講訓練評價表為例,表中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評價指標無不與課程思政相結合,有利于引導師范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幫助師范生形成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與教育觀,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成效。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今天的高校思政專業師范生是未來的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將肩負起教書育人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使新時代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教育觀深入師范生頭腦,形成協同效應,全面提升了“三全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