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喜雯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藝術是人類創作的源泉,更是對生活真實的藝術寫照,如果一部作品沒有作者的個人情感投入,這幅作品畫技再高超,也只能是沒有靈魂的藝術作品。本文以劉狄洪風景畫入手,探討風景畫創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畫作技法情感和色彩應用,同時,對繪畫進行大量的文獻調查,詮釋風景油畫的獨特魅力。
情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感受而產生,因為情感起重要作用的油畫創作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而產生。古往今來,沒有哪個大師的作品是脫離了現實生活的感受、脫離了情感心理要素而憑空產生的,劉狄洪的油畫作品亦是如此。達芬奇曾說過一句影響深遠的名言“認識來源于感受”。如果畫家在生活中用心捕捉各種感受,在心靈上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在創作過程中,才能有意識地把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即便西方現代康定斯基、克萊茵等人的繪畫,即所謂的沒有任何具體事物形態的“抽象藝術”,也離不開情感的作用。藝術之所以是藝術,不在于其“抽象”而在于其情感性,使人看了之后,從中感受到一種氣勢、一種力量、一種內在的與外在的節奏與韻律的美,因此受到感染。這種藝術“抽象”不同于哲學上的“抽象”。實際上,這種物化的情感性因素也是一種藝術形象,它是審美人認識情感活動的對象化成果。
油畫創作本身就是一種情感體驗,從制框、打底、起稿,到最后創作完成,每一步都包含畫家期待、激動、喜悅,甚至苦惱的情感,當然這種情感不同于油家創作內部貫穿的那種情感活動。在油畫創作中風景是一個特別的領域,要對自然進行真實寫照,不能進行歪曲事實,但也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這樣的創作藝術,具有純粹性。只有把自然的真實元素提煉出來,加上自己后期創作才能達到藝術家的層次,繪畫必須要經過前期的真實搜集,轉向藝術的二次加工,才能表現出藝術家的高超創作力和精神審美觀念,藝術作品才能得到認可。畫家本身在油畫創作過程中會帶有情緒,這種情感會隨著作品表現的是否到位,色彩運用的是否恰當,思想感情是否表達完美而上下起伏、波動,試想如果離開了情感,油畫藝術創作將會變得枯燥無味,毫無意義可言了。
劉狄洪先生畫風嚴謹,色彩斑斕,通過數十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能精細表現原始林區樹叢繁復、場面恢宏的獨特技法,那時而用筆,時而用刀刮擦形成的油畫肌理即忠實而又藝術地再現了湘西青山綠水的精神與魂魄,又在油畫創作上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繪畫技巧,其情感表達也極具底蘊。下文以劉狄洪油畫作品《太陽山小景.常德》為例,來對劉狄洪在油畫藝術創作中的情感底蘊表達進行研究和探索。
任何藝術作品創作其本質上就是創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種流露,繪畫作品創作也是如此,在繪畫色彩、章法之中潛移默化地傳遞著作者的審美和思想底蘊。油畫作品承載著創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是創作者內心情感和靈魂的一種再現,通過不同風格繪畫,可以讓人感知到或歡喜、或憂傷、或怡情的心理狀態,在整個繪畫過程中始終存在一條情感線,指引創作前行,指引觀眾賞析繪畫作品之美。
劉狄洪在油畫創作上具有深厚的造詣,其筆下的作品豐富多彩,對自然光線變化的色彩與景物有獨特的表現與詮釋。在劉狄洪看來,世間萬物都有獨一無二的特性,有著自己的獨特情感,為此他的繪畫作品“風情萬種”,充滿了生機和情感。在劉狄洪筆下那些描繪對象會說話,或空寂落寞、或恢弘,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充滿著深邃的情感,例如《太陽山小景?常德》(圖1)。在這幅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畫家筆下常德的一種原始自然風貌,一如既往地體現出畫家對以畫為書、布為書、以油彩為言的用極為精細繪畫手法展現出原始林區樹叢繁復。在這幅作品中常德在初升太陽的掩映下,煥發一種勃勃生機。整個原始叢林在太陽照射下,散發著一種原始美感。整個畫面色彩特別絢麗,整幅作品的基調并不過于肅穆,讓人看到這原始的常德叢林風貌反而平添了繼續直面人生奮斗的激情,正是劉狄洪在該作品中很好地融入了自身的諸多情感,將一種自強不息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才使得該作品不那么枯燥無味。仿佛不經意的濃墨重彩,將光與物、情與思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人嘆為觀止。
劉狄洪是個藝術多面手,他的整個藝術創作離不開想象和加工,更離不開其自身情感的融入。劉狄洪的繪畫作品創作也是如此,要不斷提升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在融入主觀情感之際,也需要通過一些理性的、客觀的情感對作品進行表達。油畫創作也是如此,要根據對客觀事物的描繪,注入客觀情感理念。
劉狄洪油畫作品情感內涵豐富,情感表達多樣化,但是其沒有無節制的肆意注入內心情感,而是根據作品內容,很好地把握情感線變遷,尤其在一些客觀情感的注入上十分到位。
在劉狄洪看來油畫像寫詩,講究韻律、格調,但是即便如此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客觀情感。中國油畫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尤其是深遠的文化心態,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影響著中國油畫的發展和進步。劉狄洪的《太陽山小景?常德》這幅油畫作品中右下角畫的就是竹林,他成功創造出一種能精細表現竹叢繁復的獨特技法,或油彩覆染、或利刀擦刮。從這幅畫作來看,在劉狄洪的手間,油畫不單單是涂彩的藝術,還有漆刻的手法,更有水墨畫的渲染風格。劉狄洪畫竹,使出千法萬藝,獨造“劉氏手法”,把竹的傾直與纏綿,把竹的紋理與精神,忠實而又藝術地再現出來,像一位偉大的魔術師,對空抓一把,掌中千千萬。
《太陽山小景?常德》這幅作品中,畫家對于太陽山在太陽初升場景塑造上追求一種較為客觀的寫實。在這幅風景油畫作品中,山水、房屋、初陽“各自安命”,整個作品自然和諧,很好地展現成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展現原始太陽山的一種生態之美。
本文以劉狄洪的《太陽山小景?常德》作品為例,對油畫的情感表達進行研究與探討。從上述文章分析可知,繪畫藝術既是一種對客觀事物的描繪,又是一種主觀情感上的藝術表現形式,情感就是創作者靈感的來源,是繪畫創作的動力。作為畫家只有將對生活的感受與體會,融合自己的情感,為繪畫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基礎,才能獲得更好的藝術效果,才能創作出讓人賞心悅目的藝術精品,給人們更多感動和啟迪。風景油畫一直是當代藝術家們創作的主要話題,也是藝術家們重要的藝術取材。在當今新世紀更應該吸收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把西方風景畫色彩技法以及構圖融入其中,加入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把傳統風格和西方繪畫相結合,中西合并,形成獨特的藝術審美,發揚國家的傳統文化,創造出自己的個性化作品,也激勵后人努力培養自己的繪畫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