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地表水污染現狀與防治策略探索

2021-11-15 06:44:46劉玉燦蘇慶亮王青云
凈水技術 2021年11期
關鍵詞:水質污染生態

劉玉燦,田 一,蘇慶亮,趙 林,王青云,張 亮,張 坤

(1. 煙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山東煙臺 264005;2. 煙臺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煙臺 264005)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其中,地表水是河流、湖泊、水庫、沼澤、冰川等水體的總稱,是人類生活、生產的主要水源,其水質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1]。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造成全國大部分城市河段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2]。人類對水資源毫無節制的開發和利用,導致地表水體及水環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如水資源匱乏、水體污染等)。因此,正確認識我國地表水污染現狀并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對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國民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均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目前我國地表水體污染現狀,有必要對其進行源頭控制,并采取合適的技術方法對其進行處理與修復。例如,可采用人工增氧、調水稀釋等物理修復法,化學除藻、營養鹽固定等化學修復法,土地處理、人工補植等生物/生態修復法。此外,為更好地開展地表水污染防治工作,還應輔以行政、經濟、法律和宣傳等相關手段。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國地表水污染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詳細的應對措施和防治策略。

1 我國地表水污染現狀及警示

1.1 我國地表水整體概況

由于我國城市的擴建和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地表水環境污染程度不斷加重,水源水質受到了很大沖擊與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水資源“量”和“質”的雙重制約,隨著政府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水環境狀況稍有改善,但污染程度仍不容樂觀。據中國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可知:2019年1月—9月,我國1 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斷面中(實測1 930個),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的比例為75.0%(圖1),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的比例為3.4%,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3],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Cr)、總磷(TP)以及高錳酸鹽指數(CODMn)。本文介紹我國主要類型地表水體的污染情況。

圖1 2019年1月—9月我國地表水水質類別比例Fig.1 Proportion of National Surface Water Quality Categories during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2019

(1)河流

根據《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可知,2019年1月—9月,我國長江、黃河、西北、西南、浙江、福建等7個主要流域III類水質及以上截面比為78.6%,劣V類為3.3%,分別同比上升2.9個百分點和下降2.0個百分點[3],表明我國河流水質狀況(表1)較上一年度有所改善。

表1 2019年我國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水質狀況Tab.1 Water Quality of Seven Main Basins and Rivers in Zhejiang, Fujian, North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Areas Rivers in 2019

(2)湖泊

伴隨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過量氮(N)、磷(P)等污染物持續入湖,因湖水為相對靜止的水體,其發生的富營養化程度較河流更加容易,導致我國湖泊水污染及富營養化較為嚴重(表2)。

表2 2019年我國重要湖泊(水庫)水質[4]Tab.2 Water Quality of Important Lakes (Reservoirs) in 2019[4]

根據《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可知,2019年1月—9月,在我國監測的110個主要湖(庫)中,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的湖庫占比為68.2%,劣V類的湖庫占比為7.3%,分別同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3]。在監測富營養化狀態的107個主要湖(庫)中,7個湖(庫)屬于中度富營養化,21個湖(庫)為輕微富營養化,分別占比為6.5%和19.6%[3]。

1.2 我國地表水存在的問題及警示

目前,雖然我國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處理率已相對較高,但以農村生活污水形成的分散式點源污染和降雨或灌溉形成的農田地表徑流為主的面源污染仍較為嚴重,且尚無經濟、有效的方法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和控制。由生態環境部公布的調查結果可知,我國2019年的水環境質量與2018年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平衡、不協調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問題仍十分突出;在一些地區,水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峻,今后水環境治理工作仍然十分艱巨。

2 我國地表水污染的主要特征

近年來,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呈略微下降的趨勢,但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比呈逐年緩慢上升的趨勢,CODCr及氨氮基本穩定或稍有下降。當前,我國經濟增長與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工業源與農業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明顯,以國控斷面劣V類水體、城市黑臭水體、水源污染等為代表的突出水環境問題整治依然面臨嚴峻挑戰[5]。

2.1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面臨巨大挑戰

我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但又因城鎮人口密度較高,城市水系單位面積排污量是歐美城市的3~4倍,污染治理難度較大,河流黑臭問題較為突出。截至2019年5月,“水十條”實施后共有77個城市消除黑臭水體的比例小于80%,50個城市的消除比低于50%,還有19個城市的消除比甚至為0[6]。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與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監督管理等因素存在密切關系,因此,我國地表水污染治理工作仍面臨巨大挑戰[7]。

2.2 農村水污染狀況迅速惡化

農村水污染問題是環境保護領域中長期存在的難題,且呈現惡化趨勢,主要表現為影響范圍廣、程度深、污染事件頻發等特點[8]。農業區過度使用農藥、農膜、化肥等,導致水體中重金屬、有機物、營養鹽的含量持續升高。此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許多未經處理的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至農村地區水環境中,造成農村地區許多地表水體的水質污染嚴重,水生態亦受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在對現有文獻資料分析調查的基礎之上,本文對農村水污染的原因進行了如下綜述。

(1)生活污水和廢棄物的污染

以表面活性劑為主要成分的洗滌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普及,且其使用量逐年增加,農業廢棄物也在急劇增加。因缺少相應的處理設施和污水收集排放管道,生活污水就地排放,生活垃圾隨處亂丟,農田徑流雨水直接進入地表、地下水體,這均加劇了地表水環境的污染程度和廣度。

(2)集約化養殖場的污染

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畜禽養殖業正由分散型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帶來巨大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畜禽糞便廢棄物[9]。畜禽養殖排放的廢棄物是我國農村水環境中N、P等營養鹽及CODCr等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畜禽糞便中還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其經雨水淋溶后可進入地表水體,通過下滲作用進入地下水體,從而造成天然水環境和飲用水源污染,進而對人們的健康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危害[10]。

(3)農村鄉鎮企業的污染

目前,鄉鎮企業仍屬粗獷型發展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造成污染物的排放量仍隨產品數量的增加而增加[11]。此外,因城市對企業排放污染物的要求和標準較為嚴格,許多污染排放不達標的企業不斷向城市郊區和農村轉移,導致農村和小城鎮的水環境污染狀況明顯比城市嚴重。

(4)農業化肥及農藥使用不合理的污染

根據《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三大糧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為39.2%,農藥利用率為39.8%[3]。化肥施用在時間、數量和方法方面的不合理,以及農藥施用不當,導致我國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大,但利用率較低。化肥中大量未被利用的N、P等營養元素通過地表徑流、地下淋溶等方式進入地表和地下水體中,導致天然水體水質惡化、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同時未被利用的農藥和農藥降解產物通過降水、滲濾和徑流進入水體,對水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8]。

(5)水環境污染防治力度不足

“邊處理邊污染”和地方政府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在我國農村水環境防治工作中依然普遍存在[12]。與城市相比,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有其特殊之處,主要表現:農村居民住宅分散,無完善的排水管網系統,無法將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輸送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處理;農村經濟薄弱,技術管理相對缺乏,無法采用運行費用高或管理要求復雜的工藝與設備,很難將污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13]。此外,農村地區居民防治水污染的意識相對薄弱,很多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村落溝渠中,然后匯流入河流、湖泊、水庫,造成當地水環境污染。

(6)面源污染異軍突起

目前,我國點源污染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農業面源污染對水環境的影響卻無根本改善,且因其具有分散性、隨機性、隱蔽性和難測性等諸多特點,給我國地表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和諸多困難[14]。

2.3 飲用水污染問題嚴重

截至2016年,我國仍有1/3的水源水質低于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只有7個省份未發生飲用水水質超標事件;在1 333處飲用水水源地中,有16處存在全年連續超標問題[15]。有毒、有害污水和廢水的直接排放,造成我國很多地區飲用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因許多地區農村飲用水凈化、消毒工藝不合理或設施不完備,以及自來水輸送管網老化嚴重等問題,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受到了嚴重影響。因此,在現有凈水工藝條件下,為保證向用戶供給滿足要求的水質,優質的水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水源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其也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村地區的生存和發展。

3 地表水污染防治策略

3.1 源頭控制

(1)減少污染物排放

2018年7月2日,國家發改委對污水處理收費政策進行了修訂與完善,目的是促使企業積極削減排污量,力求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問題,實現地表水污染的源頭控制。

(2)污水截排

對現有排水管網進行升級改造,在經濟允許的前提下,將舊的合流制排水管網系統改造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網系統或分流制排水管網系統,實現污廢水的截流,完善收集,并將其輸送至污水處理廠或處理站,待處理達標后再進行排放,以減少排入水體中的污染物總量,降低水體的自凈負荷。

(3)提高污水處理水平

提高污水處理率和污染物處理效率,必要時采用深度處理工藝(如膜處理技術、臭氧-活性炭聯用技術、高級氧化技術等),保證污水廠出水水質滿足相關要求,防止在污水廠排放口附近形成長期存在的點污染源,保護地表水環境和水生態。

(4)垃圾管理

推廣干濕垃圾分類制度,完善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即采用適宜的預處理工藝提高垃圾滲濾液的可生化性,或強化生物主體處理工藝(如反硝化系統結合MBR反應器),并輔以膜處理(如UF+RO)、高級氧化等深度處理工藝,實現垃圾滲濾液的妥善處理,防止因垃圾堆積和存放發生水體污染事件。

(5)加強農村水環境污染控制

采用與農村實際情況相適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如規范畜禽養殖作業、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污染型企業的準入門檻等[16]。貫徹落實國家號召,嚴格執行國家和當地相關的環保規章制度,對農村水環境污染加強控制和管理,實現農村水污染的源頭控制。

3.2 物理修復法

若將常用的水體污染物理修復法用于地表水體污染防治,需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水質水量、環境氣候、經濟技術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或對處理設施、構筑物和處理工藝進行改進、改良,以期能夠強化地表水體的生態修復效果。本文對目前常用的地表水體污染物理修復方法總結如下。

3.2.1 人工增氧

揚水曝氣是近年來人工增氧的典型代表技術。黃廷林等[17]將改進后的揚水曝氣器用于多個水庫水質的改善工程中,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該技術被應用于周村水庫藻類的治理工程中,經治理,2015年周村水庫生物量較2014年降低了50%,同時水中藻類的多樣性顯著提高,有效改善了該水庫的生態狀況。該技術用于水體的原位凈化成效顯著,其在流動性較小水體修復領域的應用空間廣闊。

3.2.2 調水稀釋

調水稀釋是將符合要求的水調入污染較嚴重的水源中,通過物理稀釋、生物降解等手段,實現改善目標水源水質的目的。該方法常作為地表水體應急治污的方法措施。例如,2012年初,廣西龍江河突發環境問題,水庫上下游河段鎘含量超標約80倍,為保證下游居民飲水安全,在排查并切斷污染源后,采取了河道投藥和調水稀釋等應急處理措施,處理后的污染河段水質得到了有效改善[18]。調水稀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質,但該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調水會影響當地居民的農業生活,亦會影響調水區域的地下水補給來源,可能對當地地下水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3.2.3 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技術在許多工程中均已有應用實例,然而該技術經常達不到預期的治理效果,其原因是該技術在實施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水體污染情況、底泥泥量、泥質及含水率等。根據南淝河污水泵站排污口附近的河流底泥污染空間分布數據,計算得出:若將河岸清淤20 cm深度,污染負荷非但未削減,反而有所上升;若清淤至40 cm,氨氮污染負荷將會削減51%,TP污染負荷將會削減26%[19]。目前,因缺少大量的數據檢驗,很難針對某一具體工程協調各種因素,故仍需對此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佐證。

3.2.4 機械除藻

機械除藻技術主要包括機械撈藻、氣浮除藻、超聲波除藻及曝氣混合法等,該技術可有效緩解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最新研究表明,機械聯合除藻工藝對水中藻類的去除具有顯著效果。其中,聚硅鋁鐵-凹凸棒石工藝對葉綠素a的去除率可高達99.43%,聚硅鐵鋅-陶瓷膜工藝對葉綠素a的去除率可高達99.38%。鑒于該技術良好的除藻效果,可將其應用于富營養化湖庫的污染治理工程中[20]。

3.3 化學修復法

化學修復技術在河道污泥處理應用方面已經較為成熟,但在地表水污染治理中,因化學藥劑的投放劑量難以控制,還未得到普遍應用。若化學藥劑投放量不當,可能會造成水體的二次污染,故該技術一般只作為應急措施使用[21]。本文介紹了目前常用的2種化學修復技術。

3.3.1 營養鹽固定技術

對于含有高N、P污染水體的治理工程,常采用營養鹽固定技術,即向水體中投加鋁鹽、鐵鹽等化學藥劑,使水體中的溶解態P轉移至底泥中,進而將其從水中去除。

3.3.2 化學除藻技術

化學除藻通常是直接往水中投加除藻劑,或與混凝劑配合使用。但是,化學除藻的效果與除藻劑的投加量密切相關,過少則去除效果不佳,過多則易造成水體二次污染。此外,廣泛應用于殺菌除藻的BAC,本身亦是消毒副產物(DBPs)的潛在前驅物。最新研究發現,若將苯扎氯銨與活性氯和紫外線照射聯合使用,可將新型DBPs的濃度控制在1 μg/L內[22]。

3.4 生物/生態修復技術

位于北京市副中心的碧水下沉式再生水廠,將污水處理設施與地上生態環境進行了有機結合,地面以上區域用于建設人工濕地,在豐富地表景觀、為居民和游客提供旅游場所的同時,兼具進一步改善水質的作用[23]。該項工程是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在地表水體污染治理領域的一次成功應用,其集污水處理、城市景觀、休閑游憩等功能于一體,不僅可以保障良好穩定的地表水體生態,還能有效減少土地(尤其是優質耕地)占用率,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緩解水資源危機。本文對目前常用的生物/生態修復技術進行了如下綜述。

3.4.1 土地處理技術

土地處理技術是借助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態系統,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物理、化學和生物凈化,從而實現廢水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化的方法。該技術包括慢速滲濾、快速滲濾、地表漫流、濕地處理和地下滲濾處理這5種系統類型。宿程遠等[24]系統地研究了土地處理技術對CODCr、氨氮及總氮(TN)的去除情況。研究發現,高有機負荷條件下,對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99.2%和99.1%,但對TN的去除率僅為29.9%。土地處理技術的運營成本較低,且能夠實現廢水中CODCr和氨氮的高效去除,故適用于處理畜禽養殖污水。但隨著環保政策的日趨嚴格,如何提升該技術TN的去除率或將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3.4.2 人工補植技術

近年來,人工補植技術被逐漸用于地表水體污染治理工程中,且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該技術常與生態護岸技術相結合,通過試驗選取適宜當地生長的植物種類,并采用相適的灌溉方式,在修復河岸生態的同時,達到去除地表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陽洼流域水利風景區就是該項技術應用的典范案例。

3.4.3 生態堤岸建設技術

生態堤岸建設技術是利用傳統生態混凝土(TEC)所構建的人工生態護坡,實現對生態系統的低影響開發(LID),但其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相對較低。目前,已有學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多集料生態混凝土(IMAEC),其主要成分為火山巖、陶粒和活性炭,可明顯增強生態護坡的凈水能力[25]。隨著我國人們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未來城市防洪工程對護岸建設的要求亦會越來越高,新型生態護岸的改進必將成為護岸工程建設的研究熱點。

3.4.4 微生物強化技術

投菌法類似于污水處理工藝中的活性污泥法,其是通過人工培育馴化,得到可處理某一類污染物的菌群。該技術中使用的微生物菌劑可以是外源的,也可以是經富集和培養后的原始水體微生物菌劑,或是通過加入“生物促進劑”,來促進河道中原有土著微生物的生長[26]。該項技術具有經濟實用性強的特點,不但可以有效削減水中污染物的濃度,且對環境的影響較低,不易發生二次污染。與其相關的生物反應器技術,借助反應器中所裝備的載體,無需在短周期內更替微生物群落,可有效提高治理水污染的效率,或將成為生物強化技術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3.4.5 生物除藻技術

生物除藻包括水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除藻3項技術方法。其中,微生物除藻主要依靠溶藻細菌的作用,可實現直接接觸溶藻或間接溶藻。孫朋飛等[27]已成功申請了“一種微生物復合除藻劑的制備方法”的專利,原理是將溶藻細菌制備的菌劑和利用溶藻活性物質制備的殺藻劑相結合。實踐證明,利用溶藻細菌制備低成本、低污染的生物殺藻劑是可行的。隨著該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或將成為未來生物除藻技術發展的熱門方向。

3.4.6 生態塘處理技術

該技術是在塘中種植水生植物的同時,養殖水產、水禽形成人工水生生態系統。該系統以太陽能為原始動能,通過食物鏈的物質遷移和能量流動將地表水中的污染物降解和轉化,且以水產、水禽和再生水的形式進行資源回收,實現廢水的資源化。該技術可直接利用河邊的低洼,或筑堤攔截中小型河流(即蓄水塘)中的水,構建方便,應用廣泛。近年來,該技術在國內外地表水污染治理方面已有許多應用案例。例如,黑龍江安達生態塘、山東東營生態塘處理系統、蘇杭龍泓澗生態塘、埃及蘇伊士塘系統、德國Hattignen污水處理系統等,均是利用生態塘處理技術實現地表水污染治理的案例。

3.4.7 凈化湖技術

凈化湖技術通常是借助投放高效的沉淀劑,使其與水中或泥漿中的污染物發生化合反應,將其持久地凝固在湖底沉積物中。該技術對水體中的懸浮物(SS)和SS上吸附的重金屬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例如,英國泰晤士河流域的LeaMarston凈化湖在平均流量時,SS、有色金屬和BOD的去除率分別為70%、50%和40%[28]。該技術除可凈化河流水質外,還可利用湖泊生態景觀發展水產業或建設游樂設施,以降低后期的運行維護費用,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但是,該技術尚存在一些問題,污染物沉淀后可能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釋放出來,造成二次水體污染。針對這一問題,可聯合原位覆蓋技術等,阻斷沉積物與上覆水體及水體中微生物的接觸;也可改良化學沉淀劑,使其沉降到水體底部后在沉積物的表面形成底泥保護覆蓋層,從而防止底泥中的污染物重新釋放到水體中[29]。

3.4.8 人工濕地處理技術

目前,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項目中,其優點是成本低、效果好,且具有使用壽命長、抗沖擊負荷效能強的特點[30]。但是,該技術的缺點是占地面積大,由于現今土地資源較為緊缺,應設法提高系統的水力負荷。同時,應進一步優化復合型人工濕地處理效率模型,提高其對水體中病原體的去除能力。

3.4.9 人工浮島技術

烏梁素海水質改善工程是人工浮島技術的一次成功應用,該技術對水體富營養化具有顯著的凈化改善效果。同時,若將該技術與水產養殖技術相結合,可增加居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雙重效益[31]。目前,將生物浮島技術與微生物技術方法相結合,充分發揮其最大優勢成為了最新研究熱點與方向[32]。現階段人工浮島技術雖已有應用,但仍處于不斷發展與完善的潛力階段。

3.4.10 生態濾床技術

北方地區典型支流的治理工程——條子河生態整治工程,是以人工強化生態濾床為核心技術建立的一個綜合生態治理體。經治理后,條子河水中的溶解氧(DO)提高了86%,CODCr、TN和TP分別下降了72.3%、35.6%和66.9%[33]。工程實踐證明,人工強化生態濾床技術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在地表水污染治理領域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較強的實用性。

3.4.11 底泥原位生物處理技術

底泥原位生物處理技術通常是多種修復技術的協同耦合體。謝丹平等[34]采用生物修復制劑和微生物制劑對河流底泥進行修復后,CODCr降至20 mg/L,氨氮降至0.1 mg/L,TP降至2.5 mg/L,原位生物處理效果顯著。劉曉朵等[35]在投加菌劑的基礎上又投加了生物促生劑,底泥中TN的去除率為14.8%,總有機碳(TOC)的去除率為14.9%,處理效果明顯優于單獨投加菌劑的處理效果。但是,目前關于各類底泥原位生物協同處理技術及其劑量配比對微生物群落組成、底泥酶活性、底泥修復效果的影響尚不明確,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還缺乏理論支撐。

在目前提倡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生物/生態修復技術的選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技術有效性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用合適的地表水污染治理技術,在自然力量的基礎上輔助以相應的人工措施,同時對多方案的技術性、經濟性進行比較,在降低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技術并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以提高生物/生態修復治理的效果,充分發揮技術的有效性,達到去除污染物、減少和避免污染物的轉移、防止水體二次污染的目的。

(2)技術長效性

出于管理和經濟方面的考慮,技術的持續有效性(長效性)是選擇合適技術的先決條件。為達到長效性的目的,需結合當地情況和水體特征,通過移植具有高凈化能力的植物物種,同時減少水體底部污染物質的釋放,形成抗污染、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強的生態系統,進而持續地、長效地凈化和修復地表水體,以達到改善地表水水質的目的。其中,人工濕地技術和人工浮島技術能達到較好的長效性效果[36]。

(3)技術生態相容性

為治理受污染的地表水體,所采用的技術必須與地表水體生態系統相容。可通過水質水量調控、污染退化及水體修復等技術,改善地表水體的環境質量,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37],恢復并發揮水體自身生態系統的功能,以實現對受污染地表水體的長期凈化,達到技術生態相容性的目的。

(4)技術景觀協調性

在技術選用時,需考慮充分利用景觀元素(如景觀植物、景觀建筑等),并結合污染源控制、水質凈化和生態技術,達到污水治理與景觀建設相互促進的目的。

與物理技術、化學技術相比,生物/生態修復技術不僅具有連續凈化河流污染的特點,在物能投入和人為管控方面也更加經濟,且具有對自然無害或危害較小的優點,其亦可與親水景觀的構建相結合,在未來地表水體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4 地表水污染政策防治手段

面對地表水污染,除采取相關技術措施外,還需采取一定的政策防治措施和手段,從行政、經濟、法律和宣傳方面進行了介紹。

4.1 行政手段

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指出,環境部正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在2018年已完成全國1 586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任務,問題整改率高達99.9%[38]。由此可見,行政手段將是治理我國地表水污染、改變當今水污染現狀最強有力的保障措施之一,故應建立、健全政策體系,為地表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好行政保證。

4.2 經濟手段

可通過建立稅收和排污權交易等機制的經濟手段,降低污染物對排污受納水體的影響,還可通過提高環境資源的投入成本,促使公司、企業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對于污染嚴重的企業,可提高其排污收費標準,以激發企業治污動力。

4.3 法律手段

以法律作為強制約束手段,建立和完善相關懲罰措施,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水污染行為的執法力度。對于違法排放的企業,可先予以警示,令其限制生產并整改,若整改后仍未達標,則對其實行停業關閉[39]。

4.4 宣傳手段

建立信息發布制度,不僅有助于政府推進水資源保護及污染治理工作,亦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讓公眾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資源保護的監督中[40]。宣傳手段與以上3種手段相結合,對地表水污染防治的成效將會更好。

5 總結

本文深入分析了地表水污染修復中物理技術、化學技術和生物/生態修復技術的利弊。應根據特定水體和地區的具體條件,借鑒國內外治理經驗,開發適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水體特征的地表水污染防治方法和資源化綜合技術,實現對地表水污染的有效治理。

地表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的綜合改善是一個長鏈系統過程,需要從多個環節進行綜合把控。由于我國地表水污染控制和生態修復起步較晚,河湖治理方法成本相對較高,且易反復,在制定適合我國地表水污染特征的處理技術路線時,需綜合考慮處理技術的有效性、長期性、經濟性和生態相容性。

猜你喜歡
水質污染生態
水質抽檢豈容造假
環境(2023年5期)2023-06-30 01:20:01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一月冬棚養蝦常見水質渾濁,要如何解決?這9大原因及處理方法你要知曉
當代水產(2019年1期)2019-05-16 02:42:04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當代陜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對抗塵污染,遠離“霾”伏
都市麗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3:49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水質總磷測定存在的問題初探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9: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综合网| 久久国产毛片|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97色在线| 欧美啪啪网|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色综合五月婷婷|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国产精品xxx|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色综合久久88|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日韩国产另类|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亚洲最新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亚洲 成人国产|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日产AⅤ|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亚洲综合色吧|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1区2区|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熟女偷拍|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性爱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99视频全部免费| 一级爆乳无码av| 免费毛片a|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亚洲精品第1页| 婷婷六月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