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輝
[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市 401121]
長江路延伸工程南起東環路,北至正陽西路,全長0.96m。墨水河大橋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為長江路跨墨水河新建橋梁。墨水河大橋對景觀性要求較高,經方案設計論證后主橋采用兩跨獨塔中央雙索面斜拉橋,橋梁造型取自展翅翱翔的白鷺之態,張力十足,輕盈優美。橋梁效果見圖1。

圖1 橋梁效果圖
墨水河大橋全長313m,主橋為2×90m單塔中央雙索面斜拉橋。主橋立面布置見圖2。鋼箱梁采用分體式箱形截面,橋梁中心線處梁高3m,單幅橋寬17.25m,聯系橫梁長度5m,橋梁總寬度為39.5m。橋塔采用“人”字形鋼結構塔,塔高48.6m。全橋共布置18對斜拉索,按中央雙索面扇形布置。主墩采用圓臺式墩,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過渡墩采用T形花瓶墩,基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主梁采用頂推法施工,橋塔采用節段吊裝后在空中焊接成形[1]。

圖2 主橋立面布置圖(單位:m)
(1)道路等級:城市主干路。
(2)設計荷載:城-A級。
(3)設計行車速度:50km/h。
(4)設計車道:雙向6車道。
(5)橋面路幅分布:2.5m(人行道)+3.0m(非機動車道)+11.75m(車行道)+5m(拉索區)+11.75m(車行道)+3.0m(非機動車道)+2.5m(人行道)=39.5m。
(6)抗震設防:地震烈度為7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g。
(7)設計使用年限:100a。
斜拉橋的結構支承體系有:飄浮體系,塔墩固結、塔梁支承體系,塔梁固結、墩梁分離體系,塔梁墩固結體系4種結構支承體系[2]。
飄浮體系的縱向水平力傳力路徑為:主梁→斜拉索→橋塔→下部結構[2],因此橋塔下端須與主墩固接,懸浮體系對抗震有利,但也有主梁位移量較大、對塔柱的壓曲穩定不利的缺點。考慮到該橋為中央索面斜拉橋,橋面寬度39.5m,橋梁運行過程中的橫向扭轉振動問題不容忽視[3]。塔、梁相互之間無聯系將導致主梁約束較弱,不利于結構穩定,因此漂浮體系不適合。
由于該橋為獨塔,且橋塔位于橋梁橫橋向中心處,塔墩固結、塔梁支承體系在本設計中不可取。
塔梁固結、墩梁分離體系即塔柱下端與梁體固接后用支座支承在墩頂上。采用這種支承體系需采用大噸位支座,支座的養護、更換較困難。
塔梁墩固結體系對中小跨徑的獨塔雙跨式斜拉橋比較適用,是獨塔斜拉橋采用最多的支承體系[4]。既避免了使用大型支座又增加了橫向有效約束,結構整體剛度好。綜合考慮,該橋采用塔梁墩固結體系。
墨水河大橋主橋橋塔布置在橋面橫向中心處,同時考慮景觀鏤空效果,因此主梁采用分體式箱形截面[5],左右幅鋼箱梁通過間隔布置的聯系橫梁連接,鋼箱梁總寬39.5m。鋼箱梁構造見圖3。斜拉索錨固在內主梁內邊腹板外側,錨點橫向間距為5m,主梁單側懸臂長度為17.25m,屬于大懸臂結構。由于中央索面斜拉索提供的扭轉約束比常規雙索面小得多,在偏載作用下主梁扭轉效應明顯[6]。因此鋼主梁需能提供較大的抗扭剛度。同時由于采用分體式鋼箱梁構造,中間聯系橫梁是關鍵受力構件[7],該橫梁需承受橫橋向的彎矩和軸力、活載偏載引起的扭轉效應。因此主梁梁高由橫向抗扭及橫梁受力控制,梁高取3m。鋼箱梁標準橫斷面見圖4。

圖3 鋼箱梁構造

圖4 鋼箱梁標準橫斷面圖(單位:mm)
根據受力需要,頂板在順橋向采用了16mm、24mm、32mm三種不同的厚度。頂板采用U肋、板肋加勁,頂板U肋上口寬320mm,下口寬180mm,肋高300mm,U肋厚度為8mm,U肋基本間距600mm。
根據受力需要,底板在順橋向采用了12mm、24mm、32mm三種不同的厚度。底板采用U肋、板肋加勁,底板U肋下口寬400mm,上口寬250mm,肋高260mm,U肋厚度為6mm,U肋基本間距800mm。
中腹板、外邊腹板厚度為14mm。內邊腹板墩梁固結梁段厚度為36mm,其余梁段均為30mm。作為錨箱直接的傳力構件,為保證其具有足夠的抗壓屈能力,通長設置了四道板肋加勁。在拉索錨固點腹板箱室內側增設局部豎向和水平加勁板,以增大腹板剛度。內邊腹板是鋼錨箱直接錨固的板件,受力較為不利。局部存在面外變形以及板厚方向的應力,因此內邊腹板采用Z向性能鋼板,性能級別為Z25。
橫隔板采用實腹式。橫隔板標準間距為3.0m。普通構造橫隔板厚度為12mm、吊點位置橫隔板厚度為14mm,橫梁和主墩墩頂橫隔板厚度為24mm。
橫向聯系橫梁設置在兩分離式鋼箱之間,為箱形截面。橫向聯系橫梁的腹板在縱橋向與鋼箱梁橫隔板相對應,頂底板與鋼箱梁頂底板相接。標準段橫向聯系橫梁頂板厚16mm,底板厚12mm,腹板厚12mm;端橫梁及中墩處腹板厚均為24mm,頂底板分別為32和24mm。
為了提高橋面鋪裝的耐久性,鋼箱梁鋪裝采用50mm超高韌性混凝土(STC)+改性環氧樹脂粘結層+40mm瀝青鋪裝層。STC層配置?10@37.5mm鋼筋網片,鋼箱梁頂板焊接規格為13×40mm的剪力釘,剪力釘縱橫向間距為150mm。
鋼塔柱縱橫向均呈“人”字形結構,橋面以上橋塔高48.6m。為了方便現場安裝架設,鋼橋塔沿塔高方向劃分節段,節段長度3.9~11m,最大節段重量約35t。橋塔構造見圖5。

圖5 橋塔構造(單位:mm)
拉索區塔柱為單箱雙室箱形截面,下塔柱為四肢單箱單室箱形截面。塔根部單肢箱形截面尺寸為2.5m×1.5m(順橋向×橫橋向),塔頂箱形截面尺寸為1.7m×1.0m(順橋向×橫橋向),中間截面尺寸按曲線和線性變化。
塔柱壁板厚度為28mm,橫隔板的間距為2.2~3.25m,拉索區橫隔板厚為20mm,非拉索區橫隔板厚為16mm。
塔梁墩采用鋼-混凝土結合段的方式固結。在鋼-混凝土接頭處,橋塔鋼結構錨固于橋墩混凝土內,錨固段鋼構件上布置剪力鍵以及圓孔,圓孔內穿鋼筋形成PBL剪力鍵,保證混凝土與結合段的傳力和整體性。為增加鋼混結合段處的剛度和可靠性,鋼塔柱底部設置精軋螺紋預應力鋼筋,精軋螺紋鋼筋穿過墊板對應的開孔,通過預緊力使鋼塔柱與混凝土橋墩緊密連接成一體。
全橋共設置18對共36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中央雙索面扇形布置,梁上索距9m,塔上索距2.2~2.628m。斜拉索采用?7mm環氧噴涂鋼絲,斜拉索規格為PES.E7-127。鋼絲標準強度為1770MPa。
斜拉索上錨點、下錨點均采用鋼錨箱方式錨固,索梁錨固下錨點采用張拉端結構冷鑄錨,索塔錨固上錨點采用固定端結構冷鑄錨。
橋塔墩為柱式墩,墩底為直徑7m圓形實心截面,向上漸變為直徑13m圓形實心截面。承臺厚為4m,基礎采用12根直徑2.0m鉆孔灌注樁。
交接墩采用T形花瓶墩,墩底截面尺寸為3m×1.5m,基礎采用2根直徑1.8m鉆孔灌注樁基礎。
根據該橋施工條件和結構特點,主橋鋼箱梁采用頂推法架設[8],主塔結構采用分段安裝工藝,主塔施工完后,再進行斜拉索掛設,斜拉索按照距離主塔由近到遠依次逐根張拉。
采用空間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進行結構靜力計算,橋塔采用梁單元模擬,鋼箱梁采用梁格單元模擬,斜拉索采用桁架單元模擬,橋塔和主梁之間采用剛性連接。全橋有限元計算模型見圖6。

圖6 有限元模型
(1)在活載作用下,主梁的正、負撓度最大絕對值之和為120mm,撓跨比為1/750;塔頂縱向位移為12mm,位移與橋塔高的比值為1/4050。剛度均滿足規范[9]要求。
(2)基本組合下鋼箱梁縱梁最大拉應力為177MPa,最大壓應力為218MPa,最大剪應力為120MPa;基本組合下鋼箱梁的橫隔板、橫向聯系梁最大拉應力為156MPa,最大壓應力為191MPa,最大剪應力為82MPa;基本組合下橋塔最大壓應力為175MPa,應力均滿足規范[9]要求。
(3)斜拉索成橋階段最大索力為2513kN,基本組合下最大應力為677MPa,疲勞應力幅為79MPa,受力性能滿足規范[5]要求。
(4)對主橋進行第一類穩定分析,結果顯示在永久作用、可變作用的作用下,主橋1階失穩模態為橋塔橫橋向屈曲,穩定安全系數為11.4,主橋整體穩定性滿足規范要求[5]。
墨水河大橋結合建橋條件,采用了主跨90m的獨塔中央雙索面鋼斜拉橋,張力十足,輕盈優美,作為城市跨河橋梁,兼具景觀標志作用。采用塔梁墩固結體系、STC鋪裝體系,克服了主橋結構整體穩定、寬幅主梁的扭轉、鋼橋面鋪裝耐久性等難題。該橋已于2020年開工,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