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麗朵
當下語文教育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十分看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無論是對學生字詞認知教學,還是閱讀寫作教學,教師都應該從教學實際出發,豐富教學手段,致力于實現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與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現階段教育改革強調了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經驗不足,詞語儲備量較低,導致在語言表達上有所欠缺,對此教師需要積極采取措施,改善教學問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一、注重學生字詞基礎教學,增強學生理解
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就是字詞的學習,漢字數量多、含義廣,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無窮的知識底蘊,不同漢字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詞語,這些詞語又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意義,理解好這些字詞含義,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用能力。然而語文基礎知識繁多且瑣碎,提高了字詞學習的難度,打消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應該抓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點,從生活情境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將漢字的音、形、義整合起來學,促進學生理解漢字、詞語的含義。
例如,古詩詞的章節都配有優美的插圖,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直觀化的資源,讓古詩詞的寫景紀實更加形象化,讓學生們仔細觀察插圖,通過插圖感知古詩詞的韻味。當然,教材里的插圖是靜態的,學生在沒有見過真實景色的時候,韻味的感知會有些差距,這時候借助多媒體的力量,把紀錄片的內容搬到古詩詞教學課堂上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例如在進行《望廬山瀑布》教學時,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一段旅行者發布的廬山瀑布的視頻,通過展示這個視頻,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在現代人的眼中,廬山瀑布依然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偉壯麗,感受到了古詩描繪出來的美麗畫面。大家讀完古詩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看見了哪些景物。學生們在仔細閱讀古詩時,將圖畫中的景物與詩中文字聯系起來,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詩中字詞。
二、注重學生語言積累教學,豐富學生知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注重于對學生語言積累的教學,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好詞好句、名言警句,在感受優美漢語的同時,學會將這些好詞好句、名言警句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為自己的語言表達提供知識支撐,進一步助力小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可以在課文講解中,抓住文章中有價值的段落,引導學生多閱讀,理解課文的行文脈絡、邏輯結構、描寫手法等,幫助學生學會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并運用于自己的寫作當中。
例如,在《少年閏土》一課的學習中,要讓學生們學會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學習魯迅的人物描寫手法。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們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致內容與核心思想,讓學生在了解文章主人公閏土與“我”之間鮮明的對比后,感受到社會階級的不平等境遇,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將文章中人物外貌描寫提煉出來,并提出問題:“同學們,文中作者描寫閏土的臉用了‘紫色形容詞,頭用‘小氈帽、健康描寫,頸用‘銀項圈、活潑描寫,大家能從這些描寫中看出閏土少年時是個什么樣的人嗎?”并組織學生們思考討論,從作者對閏土的描寫手法中提煉出寫作技巧,積累語言表達應用經驗。
三、注重學生文章閱讀教學,啟發學生聯想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環節,如何有效且高效地閱讀課文是小學語文課堂需要解決的問題。當下部分語文課堂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文章只發揮了“讀”的作用,并沒有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沒有正確指導學生閱讀,限制住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不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精心選擇合適的文章,對文章講解適當留白,引導學生主動挖掘文章結尾、寫作背景,同時通過課后作業的設計,提供給學生自由想象、發散思維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丑小鴨》這一課時,由于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可以布置學生們對丑小鴨變成天鵝后的過程進行思考,發揮想象,想象已經是天鵝的丑小鴨如何和其他天鵝相處、交沒交到好朋友、以后的生活會遇到哪些趣事、見過哪些風景等等,讓學生們自由自在地續寫丑小鴨的故事,以充分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寫作技巧。
總的來說,語用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可以從加強學生字詞基礎教學、增強學生語言字詞積累、指導學生文章閱讀技能等方面進行,促進學生思考力、創造力、想象力、觀察力等全面發展,將學生們培養成一個優秀的語文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