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平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應試教育模式下,過分追求成績,課堂教學圍繞知識點進行,教學方法單一,教育功利性太強,學生無法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根據考試構建了一套完美的知識體系,強行灌輸給學生,雖然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的成績也不錯,但學生的綜合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忽視了語文獨有的人文性特征。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求知欲強,喜歡新奇的事物,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能力,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打造一個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加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獨特的魅力,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魅力,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自身角色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首先接觸到的是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培訓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思想逐漸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站在宏觀的角度重視審視師生關系、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兩大主體,教師要精準定位自己,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自己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領路人,在于引導學生、幫助學生,以學生為導向,不僅教授語文知識,更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學生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要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語文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還是學生的摯友,要俯下身子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提出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主要學科,語文教師與學生接觸較多,教師要發自內心地關心、愛護、尊重、贊賞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多肯定,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愛上語文課堂,親近語文教師,形成良性循環。
二、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初中生相比小學生要沉穩許多,求知欲強,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模式,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改變“一言堂”的課堂教學,將課堂學習的主體轉變為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師生和諧互動,在互動反饋的過程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引導,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合作交流,激發學生腦力的發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幫助學生自主地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和學習方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溝通,積極打造和諧課堂。例如,在《陋室銘》的教學中,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朗朗上口,在教學中,我先組織學生自主預習,讀、背必不可少,再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我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很多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要分享關于文章的感悟,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與文章的內涵,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而且增強了學習傳統文化的感情,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
三、營造課堂氛圍,和諧師生關系
初中語文教材歷經改革,內容豐富,在文章的選擇上切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社會需要,又融入了許多綜合性學習內容,增強語文課程的趣味性、綜合性、人文性。課堂教學受諸多因素影響,課堂氛圍是重要的一項。初中生獨立意識增強,個性意識提升,對學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語文課堂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改革后,學生的主體性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創造靈活、多變、健康、和諧的課堂氛圍更能滿足教學需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課堂的學習投入力,增強學生對課堂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創新能力,而且師生平等對話交流,更充分地展現學生個性,開發學習潛能,才能讓語文教學更加快樂、高效。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基礎,語文老師責任重大,既要教書育人,又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里,語文教師要積極學習,破除陳規,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究,尋求最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語文學科的科學性,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感召下,愛上語文,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