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連續爬幾層樓后,大腿傳來一陣酸痛感,這是乳酸在堆積吧?人在運動后的第二天,肌肉稍一用力就痛得不行,乳酸怎么還沒走?
肌肉收縮產生的是“乳酸鹽”而非“乳酸”
傳統觀念認為,人的肌肉收縮時,糖分分解產生乳酸,乳酸立刻分解為乳酸鹽與氫離子,導致環境酸化,從而讓肌肉酸痛無力。但有科學家1983年提出另一種觀點,并在2004年后被更多研究者肯定:即“乳酸”這個詞本身就不準確,因為沒有研究證實肌肉收縮會產生乳酸,糖分解時產生的不是乳酸,而是“乳酸鹽”,這個分解的過程非但不會直接產生酸,可能還會消耗一個氫離子,讓細胞堿化。
另外,運動時肌肉確實會酸化,但氫離子的來源仍在爭論中,目前多數人認為乳酸并不是直接來源,氫離子可能主要來自ATP(即腺苷三磷酸,是生物體內最直接的能量來源)水解過程。雖然在運動中,肌肉酸痛無力確實與乳酸鹽水平升高同時出現,并且程度相關,但不能因此確定其因果關系。實際上,人肌肉酸痛疲勞的同時還伴隨其他生理變化,如酸化、ATP水平降低等。
乳酸鹽不會單獨導致肌肉酸痛
除了理論分析,實際測試的結果也不支持乳酸鹽在運動中單獨導致肌肉酸痛的說法。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直接將乳酸鹽注射到人的手掌肌肉中,結果發現,即使溶液的濃度明顯高于運動所能達到的水平,也不會引起明顯的疼痛。另外兩種肌肉收縮時常見的代謝物ATP及氫離子,在單獨注射時也幾乎不會引起疼痛,但同時注射這三種物質就會造成明顯的肌肉疼痛。
目前認為,在所有的代謝物中,引起肌肉疼痛最主要的三種物質是乳酸鹽、ATP及氫離子。當三者單獨存在或只有兩者疊加時作用比較弱,但三者同時出現時會有互相增強的協同效果與明顯增強疼痛的信號。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物質在肌肉收縮時濃度升高,且可能增強疼痛感,包括緩激肽、鉀及多種細胞因子。
運動第二天的酸痛與乳酸鹽無關
至于人運動后第二天的肌肉酸痛,與乳酸鹽的關系更小,因為早在運動剛結束時,乳酸鹽就被代謝掉了。
對于這種運動后6小時至12小時開始出現、48小時至72小時達到頂峰的酸痛,研究人員仍然沒有探明其中的機制,目前認為其主要與骨骼肌機械性損傷及炎癥反應相關,而不是由乳酸鹽導致的。
(摘自《科學24小時》)